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电科为预警机装上“中国芯”

2016-06-13 16:55:13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从20多年前关于中国是否有能力研制预警机的纷争,到代际化、谱系化的中国预警机的集体亮相,再到实现预警机事业的长足发展,中国电科用实践证明,核心的装备、关键的技术靠引进是引不来的。惟有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将祖国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空警-500、空警-2000、空警-200等多种型号预警机以及庞大的战斗机群,呼啸着飞过天安门上空。空警-500预警机的“首秀”,以及实现代际化、谱系化发展的中国预警机的集体亮相,引起了世界的密切关注。

  “空警-5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突破了被‘卡脖子’的局面,是中国电科在党的领导下、在上级机关指导下,以技术创新为我国国防事业贡献的又一国之重器;是电科人自觉践行‘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预警机精神的高度体现,再一次践行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樊友山表示。

  自力更生扭转“卡脖子”局面

  多年来,我国对新型预警机的现实需求十分迫切。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预警机的研制长期处于受制于人的局面。

  19年前,中国电科开始与国际同步开展数字波束形成的技术研究,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数字阵列雷达的工程样机。这一技术的优势在于降低了系统的重量、体积,同时降低了损耗。在此基础上,中国电科又提出在国产飞机平台上利用先进的数字阵列雷达技术构建新一代预警机的伟大设想,实现“小平台、大预警、高性能、新一代”的目标。自此,基于数字阵列雷达和中国国产运载飞机的空警-500预警机的研制工作正式开始。

  “惟有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将祖国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空警-500预警机研制过程中,电科人始终牢记这一点。空警-500预警机不仅应用了全新的雷达技术,在信息系统方面,还首次全面实现了所有分系统的国产化;在元器件方面,通过原位替换、重新设计、统型替代等方法,大幅提升了元器件国产化率,尤其是雷达的核心信息平台服务器更是实现了100%国产化,完全实现了“中国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陆军表示,空警-5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再一次证明:核心的装备、关键的技术靠引进是引不来的。

  最终,经过中国电科与中航工业等兄弟单位的团结协作、大力攻关,新一代预警机的研制任务顺利完成,空警-500预警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中国的预警机事业掀开崭新的一页。空警-5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国彻底摆脱了预警机发展依托国外平台的被动局面,为我国预警机事业发展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重构创新体系推动创新图强

  对中国电科来说,创新是企业磨灭不掉的基因。

  自成立以来,中国电科坚持自主创新,推进基础领域高新技术的研究,实现了重大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空警-500”预警机等一大批高水平、实用化的科技成果,承担了奥运工程、上海世博会、国庆阅兵等重大活动,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并通过这些创新提高了信息系统对平台的适应性,摆脱了预警机发展对国外平台的依赖。这也使更多的人确信,通过创新,未来可以让信息系统去跨越平台,建立起国家需要的网络信息体系,真正实现信息引领。

  作为电子信息领域的国家队,中国电科高度重视“双创”工作,在发展新常态下重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了由面向应用、独自创新向重视基础前沿科学研究、打造协同创新体系和能力的转变,在央企中率先探索出一条开放、灵活、高效的创新之路。

  中国电科科技部处长毛宏介绍说,按照“重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技术创新业态”的基本思路,中国电科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三三制”开放式创新体系架构。“三三制”是指技术、军工、产业“三业互动”,系统、整机、元器件/软件“三级协同”,实现核心层(内部创新机构)、紧密层(与合作伙伴共建共管的创新机构)、松散层(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的外部创新机构)“三层布局”。

  “三三制”开放式创新体系在顶层谋划伊始就有着明确的思路,就是要围绕“国内卓越、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思维方式、组织方式、工作方式,以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新的科技创新体系,使可转化的技术成果显性化,突出了技术性、前沿性的研究,突出了系统要素、成体系的技术创新,突出了多学科、多资源的协同创新,突出了积极探索市场化配置创新资源等鲜明特色。企业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和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统计显示,2010年至2014年,中国电科累计实现产值和利润双20%以上增长;连续五年被评为“A”级企业。

  预警机精神是怎样炼成的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在中国电科屡屡通过创新实现发展突破的背后,是一群凝练着“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精神的人们,默默地坚持与奉献。“广大中国电科人的心里,这16个字被称作‘预警机精神’。”中国电科电子科学研究院预警机所所长崔继先告诉记者,这背后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也蕴含着创新成功的密码。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中国电科王小谟院士,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在中国预警机引进受阻的关键时刻,王小谟联合十几位老专家主动请求自主研制预警机。放眼全球,当时具备这种能力的国家只有4个。加之,当时国内各方面基础十分薄弱,甚至连符合条件的研制场所都不具备,要想成功,是何等艰难?但是,搞了半辈子雷达的王小谟毅然决然立下军令状:“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中国人一定能做到!我们不但要研制出预警机,而且还要研制出世界领先的预警机!”正是这种坚定与坚持,让所有人看到了信心与希望,也点燃了国产预警机事业的燎原之火!

  烈士李正权,在研制期间一场始料未及的事故中牺牲,牺牲时只有31岁。李正权是个地道的农民孩子。由于他的老家十分偏僻,在通知烈士家属时,工作人员甚至只能辗转通过当地派出所才找到。当问及家属有何要求时,他大字不识的母亲含着泪说:“孩子是为国家走的,我们没啥要求。警车都来了,能不能让政府给乡里、村里打个证明,别让乡亲们误会,以为是孩子犯了什么事……”这便是烈士的亲人提出的唯一要求。望着强忍着泪水、满是皱纹的脸庞,望着低矮窄小、简陋破败的土屋,望着烈士那懵懵懂懂的弟弟妹妹,在场的每个人都潸然泪下。

  工程立项时,担任某分系统负责人的戚志刚还不到36岁,他带领项目组人员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地工作,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数年百折不挠的刻苦钻研,几千个日日夜夜的心无旁骛,他满头的黑发竟然过早地花白了,“并非岁月催人老,但有重任染白头”,当预警机的研制取得成功后,他高兴地说:“人的一生能有幸参加这项国家重点工程,是我最大的荣耀,即使头发全都白了,也心甘情愿!”

  从20多年前关于中国是否有能力研制预警机的纷争,到一锤定音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中国预警机事业的长足发展,中国电科人用生命和汗水,沉淀并传承着“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的预警机精神;用脚踏实地的努力,推动着“安全与智慧”事业的发展,护佑国家安全,助力治理能力提升;更为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经济日报记者 冯其予 黄 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