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军报透露军委联指中心可视频直接指挥部队

2017-12-29 14:46:54 信息来源:解放军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一网联三军,明天的网络信息体系怎么建?

    信息时代“快吃慢”,必须让大容量作战数据在神经末梢都能高速飞奔——

    实现“信息先到”,前提是体系先通

    远程可视化指挥,给了指挥员一双透视战场的千里眼。但要在几年前说起它,基地很多官兵都会不自觉地将其和视频会议画等号。

    改变发生在2014年4月。那天,基地高级工程师苏洵奉命参加原总参信息化部组织的业务会战。这个过去做项目几乎都是“一遍就过”的信息化专家,第4次拿出全军视频指挥系统建设方案,却再次被“毙”。后来,当她把系统建设需求从面向设备技术转向面向指挥员时,方案终于一次性通过。

    就在这一时期,苏洵带着科研团队,通过技术和应用创新,在全军“信息高速公路”不拓宽的情况下,实现了我军大容量数据传输增速40多倍。这项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一正一反的两段经历,让苏洵感到,未来信息化战场,只有网络体系的神经末梢通达战场每个要素,信息流才能汇聚成打赢“秒杀”时代战争的“信息力”。

    苏洵之悟,被基地领导推上了科技工作会议的发言席,部队上下很快形成共识:必须站在作战指挥需求的角度上打通、建强网络体系,支撑战略指挥信息率先到位,为部队胜战赢得先机。

    眼光先到的地方,脚步才能到达。

    “营长,通了!”那年12月,基地所属通信一团上士安伟东,作为赴我国吉布提保障基地联合先遣组的唯一通信兵飞赴非洲。刚脱下羽绒服,他就冒着高温打通从营区到北京的信息链路,给国内拨通了第一个军用电话。

    次日,安伟东再接再厉,打通了营区到军委联指中心的可视化指挥链路。随后,相关人员借助这双“千里眼”,指挥先遣组战胜重重困难,使得我国第一个海外后勤保障基地于2017年8月1日正式启用。

    链路通,指挥畅。几个月后,当安伟东从吉布提返回基地,他惊喜地发现,基地及时对系统动态升级,使得可视化指挥不断向海外部队、武器平台和特战尖兵延伸,数十次保障了指挥员对亚丁湾护航编队、海外维和任务部队、执行海上任务舰机等兵力的可视化指挥,为遂行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

    信息就是子弹,装上防盗网的“信息池”才能成为安全可靠的“弹药库”——

    维护信息安全,离不开网系安全

  2017年5月16日20点28分,正在机房值班的王晓娣、陈思剑监测发现,某部一台接入军综网的计算机感染了某病毒。

  上报、断网、前出……22点30分,基地机关人员参与组建的一支应急分队火速赶到某部增援,形成区域管控能力,及时化解了危机。

未雨绸缪,方能临危不乱。今年5月,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遭到“勒索病毒”网络攻击。如何确保我军信息网络安全?这个基地组织精兵强将成立应急指挥组,打出一套精准高效的“组合拳”,确保全军在用信息网络安稳运行。

打赢网络病毒防御战只是一个缩影。聊起信息安全防护这个话题,基地领导感触深刻: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未来作战,网络是神经,信息是子弹;我们不仅要打通神经末梢,还要打造安全可靠的“弹药库”。

 为此,他们抽组力量建硬件、编软件、强机制,研发出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给军队“信息池”装上“防盗网”。“任何时候任何个人只要非法联入网络,我们值班员都要能快速锁定,实现信息支援到点。”基地安防中心业务处处长李杰介绍说,现在全军每天都有各类信息网络终端在入网的同时,主动找到他们接入该系统。

这些年,为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作战能力,全军部队先后建成一大批网络信息系统,同时自主研发出训练、办公和管理等多类信息产品。

然而,它们安全吗?可靠吗?

 那年,基地应某部请求实地测查发现,某一系统就像开着门的保险柜,谁都可以轻松出入。“上了战场,这类系统会让部队遭受巨大损失!”一次次修补“漏洞”的经历,让基地官兵感到:推动我军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必须有人主动挑起全军网系安全的担子。

  网系安全,信息方能安全。今年以来,这个基地先后选派技术骨干100余人次,赴军委装备发展部、战略支援部队某基地等30多家单位实地检测,发现大量问题,提供解决方案300余份,及时化解了一大批安全隐患。

  研读一份份来自部队的检测报告,他们还从源头入手,组织力量制定我军在建在用系统、网站和软件安全标准,提升全军信息网络主动防护能力。

基于网络信息系统的作战指挥点断网瘫,手段多一种,胜算多一分——

  要为制胜托底,得有多手段保底

“移防到雪域高原的×旅成功入网”“跨省转隶的×旅无线通信实时畅通”……

前一段时间,基地机关参谋熊熊格外忙碌。每天早交班前,他都要将大江南北各部队接入全军指挥网络的报告整理好,汇聚到军委联指中心。看着报告册一天天变厚,“脚后跟打后脑勺”的熊熊累并快乐着。

  忙碌的熊熊不是个例。那些日子,基地负责短波通信网的官兵日夜值守机台,实时和移防部队建立通信联络;值守军委联指中心的分队则和部队一起打通信息链路,部队移防到哪里,联指中心的可视化指挥就通达到哪里。

 “部队是要打仗的,指挥链断了,就会出大娄子。”基地参谋长杨晓军深知肩上的责任:无论是打今天的仗,还是准备明天的战争,信息网络点断网瘫的特性都决定了必须时刻要有多种托底的指挥手段。

 一人之言,众人之声。此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新调整组建了多个军委机关。搬进新办公室,走上新岗位,能不能网连三军、屏前点兵?

 那天,军委国防动员部一名机关干部第一次走进新办公室,拿起电话便能接哪通哪;随后的成立大会上,远在天边的边关哨所,也都能“见人听声”。“刚起步,我们对所属部队还没一一对上号,信息网络却先帮我们打通了指挥链、管理链。”这名干部感触深刻。

据了解,军委机关调整改革期间,这个基地紧跟进程、科学筹划,实现了新组建军委机关部门参谋人员走进办公室,就有多种指挥手段,确保了调整改革期间指挥链不断线。

未来战场胜败与网相连

现代战争,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已成为主要战争形态,信息主导、信息制胜的特征日益明显。可以预见,明日战场必是无网不联,无联不胜。谁掌握了信息网络的主导权、控制权,谁就摁住了对手命门,找到了制胜法门。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我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网系组织运用水平不断提升,支持指挥、支援行动的信息主导作用不断提升。但信息保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联不上、通不了、控不住等问题依然存在,军兵种之间网络通联不畅、信息共享不了等情况仍然突出,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面对这些问题,当前,我们需要强化网络信息“命运共同体”意识,打破军兵种、部门和行业之间的技术壁垒,基于“一幅图、一张网、一平台、一条链、一个库、一流程”构想,加强网络信息系统集中统管统建;推动网络融入、系统融入、信息融入,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和作战体系融为有机整体;聚合情报链、贯通指挥链、支撑打击链、衔接保障链,建设技术领先、广域覆盖、运行高效、安全可靠的网络信息体系。

  人类用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就用什么样的方式作战。今天,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人工智能成为大势所趋。但无论技术怎么发展,技术本身从来不是发展的障碍,人的思想观念才是最大的桎梏。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苹果公司CEO库克说,我并不担心机器人会像人一样思考,我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阿里巴巴的马云谈道:没有人能离开互联网存在,与其担心不如担当。世界互联网巨头们的洞见,值得我们深思与警醒。

 一网联三军,人人是节点。未来战场,军队的命运同网相连,生死一网相系。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未战先败;做不到这一点,可能初战即败。建强全军网络信息体系,我们必须立起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强化“一盘棋”思想,统一筹划设计、统一标准体制、统一部署推进、统一力量建设;必须力避各怀心思、打小算盘,力戒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力纠标准不一、各搞一套,力改自以为是、门户之见……因为,构建决胜未来的那张大网,我们要么是“同命相连”,要么就只能是“同病相怜”。(王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