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卡尔·文森”号南海之行透射出什么

2018-03-27 16:00:57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摘要:可以说,中国今天所面临的来自美国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是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的。“卡尔·文森”号近期的南海之行,只是诸多美国式“中国反应”的一部分。

2018年3月5日,美军航母“卡尔·文森”号抵达越南岘港,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这是越战结束后美国海军航母首次到访越南。

2018年新年伊始,美国海军就向南海派出了“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既耀武扬威,又展开“海军外交”,一路停靠菲律宾、越南等国。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美国航母停靠越南岘港是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43年之后美国军舰首度造访越南。在中国与东盟同意启动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南海局势趋稳的背景下,美国的航母战斗群再度在南海兴风作浪,究竟是为什么?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战略有什么样的内涵?为什么南海局势总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关注。

“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2018西太平洋之行

2018年1月5日,美国海军宣布,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离开美国西海岸圣迭戈基地,前往西太平洋地区执行计划任务。与“卡尔·文森”号随行的还有“伯克”级导弹驱逐舰“韦恩·W·梅耶”号和“米歇尔·墨菲”号。“卡尔·文森”号在时隔短短的半年之后再度重返南海,其使命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南海巡航与联合军演。为越南和菲律宾等与中国存在南海主权及海洋权益争议的国家“站台”、提升美越防务合作与安全伙伴关系、显示美国将加大对南海的军事存在以及不会对所谓中国在南海岛礁建设“坐视不管”,成为此次美国航母在南海的新使命。

“卡尔·文森”号是美国海军服役时间最长的航空母舰之一,近年来在亚太地区活动相当活跃。2017年2月,该航母就在南海执行了27天的巡航。当时,特朗普总统曾在华盛顿扬言,这一航母和其他的美国航母战斗群将于3月初在朝鲜半岛水域汇合,向长程导弹试验后的朝鲜摆出三支航母战斗群齐集朝鲜周边的强硬态势。但后来的事实表明这是一出“乌龙”,“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巡航南海后去了印尼,3月中旬之后才回到日本海。这一次“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再次高调进入南海水域,表面上是执行美国海军全球海域轮转航行的例行任务,但其巡航态势和在南海水域所掀起的“航母外交”的风浪,都远远超过了2017年。

在中国人正在过传统新年的2月14日至16日,“卡尔·文森”号和一艘导弹驱逐舰对菲律宾马尼拉进行了访问。2月14日,美军邀请多家国际媒体和部分菲律宾官员登上航母参观采访。“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指挥官、海军少将约翰·富勒表示,美国希望大家都知道美军在这里,而且扮演着重要角色。富勒对记者说,“美国的存在很重要。我们正在南海,我们在行动。南海周边国家都是海洋国家,他们珍惜稳定的安全环境,珍惜商品和服务产品能够自由地在这个海域穿行,而我们在这里做的事情就是推进繁荣与稳定”。菲律宾杜特尔特办公室的一名高级官员在“卡尔·文森”号航母上回答“马尼拉当局是否欢迎美军在有争议海域巡航”问题时表示:“美国一直是菲律宾的老大哥,是菲律宾的军事同盟。”由此可以看出,尽管杜特尔特政府最近在联合国准备调查马尼拉的反毒行动是否侵害人权等问题上十分强硬,扬言要退出国际刑事法庭,在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上也并不附和美国,但一旦美国航母到达菲律宾,马尼拉的表现还是很不一样。事实上,美菲军事同盟与军事合作并没有受到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新政”的影响。

“卡尔·文森”号隶属美军第三舰队,其航母战斗群2018年的南海之行,是“第三舰队前移”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强化美国在南海及周边地区军事存在的实际举措,此行也体现出美国海军战略部署的新特点。

美国海军于2015年首次提出“第三舰队前移”战略。美军第三舰队组建于1943年,司令部驻地为美国西海岸的圣迭戈海军基地。第三舰队与第七舰队以东经/西经180度国际日期变更线为界,分别负责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地区的海上防务。近年来,第三舰队不断向西太平洋前移推进,西太平洋地区已经开始出现第三舰队与第七舰队“双舰队”共存的局面。原本负责“第三岛链”及美国西海岸的第三舰队如此频频打破常规,赴西太平洋地区遂行任务,其目的在于把美国前沿军事存在的战略重心向前推进,打破传统的两大舰队的界线,将美军的战略眼光更多地集中到亚太、集中到南海、集中到中国。

美国航母造访越南,美越防务合作达到新高度

“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此次南海之行的重头戏是访问越南。3月5日,“卡尔·文森”号与两艘护卫舰、一艘巡洋舰、一艘驱逐舰组成的庞大舰队抵达越南岘港,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这是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国在越南最大的一次军事存在。近年来,美越两国的军事合作不断升温。2011年,两国签署了推动双边防务合作谅解备忘录,2015年签署了防务关系共同愿景声明,2016年又签署了2018至2020年阶段防务合作行动计划。2016年5月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访问越南,宣布全面取消对越南的武器出口限制,越南成为奥巴马离任总统前正式出访的最后一个亚洲国家。2017年5月,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出访美国,又成为特朗普上台之后第一位正式到访白宫的外国元首。

美越这对1964-1975年越南战争时期的宿敌,随着东亚地缘战略环境的变化以及各自内政的调整,不仅化敌为友,而且正在防务和安全合作上“勾肩搭背”。这一态势让我们看到东亚地区安全出现了一个新特点,即众多的中小国家既不愿意看到中美战略对抗和对峙,但又都期待中美相互制衡、相互约束。似乎唯有这样,它们才能在东亚变化的地缘环境中找到“感觉”。河内此次对美国航母开放岘港,在时隔43年之后重新为美国航母挥舞欢迎的旗帜,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在中国十分流行的、反映越南战争背景的好莱坞大片《第一滴血》,颇有时光错位之感。

澳大利亚防务研究所的越南问题专家塞耶是个赤裸裸的亲越反华者。在“卡尔·文森”号访问越南后他曾撰文鼓噪,美国航母时隔43年后再度访问越南,一方面是要“秀肌肉”,展示美国海军在该地区的存在,以向南海地区国家保证,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不会疏远该地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越南支持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并认为美国在南海的“强力存在”有助于该地区的和平稳定。美越双方在确保船舶和军用飞机的航行和飞越自由等战略利益方面已经达成共识。美越在防务合作上做“亲密状”,无非是要警示中国,美国在南海的强势军事存在具有区域国家的广泛政治支持。

但问题是,更多的区域性国家更担心美国把中国拖入军事冲突。美国对此同样不能“装傻充愣”。

美日南海联合军演向着美日南海联合外交与安全战略的方向发展

“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此次南海之行的第三个科目就是与日本海上自卫队进行南海联合军事演习,继续宣示美日对南海海上安全负有义务和责任。

从2018年3月11日起,“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与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船在南海举行联合军演。美方参演的除“卡尔·文森”号外,还包括两艘“宙斯盾”驱逐舰,日方参演的是“伊势”号直升机驱逐舰,双方实施了潜艇探测、跟踪及海上补给训练等。与此同时,部署在日本山口县岩国基地的美国海军陆战队F-35B隐形战斗机在“黄蜂”级两栖攻击舰(部署于长崎县佐世保基地)上实施了起飞训练,显示了美国海军正在不断加强海军陆战队的实战训练、长途奔袭与装备演练,这也是此次美日南海联合军演的重要科目。

近年来,美日在南海及附近海域的联合军演呈“常态化”趋势。2017年1月,“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赴西太平洋,实施首次跨战区执行任务。当时,“卡尔·文森”号游弋范围南至印尼,北至朝鲜半岛以东水域,多次穿行中国东海、南海等水域。随后,“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于6月1日开始同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南海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联合军演,6月下旬才返回美国西海岸的圣迭戈军事基地。2017年7月,美军“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与日本海上自卫队最大吨位舰艇“出云”号准航母、印度最新服役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等20艘舰船,在印度南部孟加拉湾海域举行了联合军演。

此外,美国向南海及附近水域出动航母战斗群的态势更加频繁化与活跃化。2016年,美军“斯坦尼斯”号航母于3月初短暂进入南海后,在3月底再次进入南海并在此活动长达78天,舰上舰载机出动约4000架次。2017年11月,美军“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及“里根”号航母战斗群在日本海进行了联合军演。

更应引起注意的是,美日南海联合军演,正向着美日南海联合外交与安全战略的方向发展。2017年7月,日本的“出云”号准航母在与美国联合演习之后,停靠了一些东南亚国家,并载着东盟10国的海军军官在南海巡弋。表面看是为了加强日本与东盟国家的防务合作,实质上是凸显日本对南海海上安全的所谓“关注”和“责任”,强调日本是东盟国家维护南海主权权益与国家安全的“坚强伙伴”。

南海问题在中美安全与战略互动中的地位仍然居高不下

事实上,特朗普政府的南海“航行自由行动”在其上台伊始即迅速展开。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四年内共执行了四次南海“航行自由行动”。而特朗普政府从2017年5月到2018年1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执行了五次针对中国的“航行自由行动”。其中2018年1月美国巡洋舰进入黄岩岛12海里后,其军方还声称这不是“航行自由行动”,只是“无害通过”。中国政府当然不能接受这样的说辞。

2017年12月-2018年2月,美国接连公布的三份重要战略文件——《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防战略报告》和《核态势报告》,把中国开始称为美国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并指责中国是“修正主义国家”,想要“使用掠夺性的经济手段来恐吓邻国,并且对南海地区进行军事化”。美国在南海频繁的军事巡航以及美日联合军演等,不仅是这三份战略文件的最好注脚,也反映出南海问题在中美安全与战略互动中的地位仍然居高不下。“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2018年1-3月在南海的各种举动,既是向中国显示“武力”,也是提醒中国:美国对于中国声索的南海主权、岛礁建设等必然会做出反应。同时,也是在向东盟和亚太国家宣示,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战略不会比奥巴马时代“回缩”,美国会继续不断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外交和战略存在。这种既“警告”中国又“宽慰”伙伴与盟友的行动,是2018年“卡尔·文森”号南海之行最想投射的信息。

然而,美国扩大在南海的航母巡弋频率、扩大美日联手应对南海事务的姿态、不断深化与南海有关国家防务与安全合作的做法,并不能真正有助于南海的稳定与安全。首先,这只会迫使中国加速海上军事力量建设,其次,中美等国在南海的海上安全态势将出现“脆弱化”的发展势头。美国的上述做法不仅加剧了南海军事紧张气氛,也会危险性地提高中美海空意外相遇时出现事故性碰撞的可能性,事实上已经给中美军事关系带来了严峻挑战。

2018年的南海局势会因为美国对“中国认知”的改变而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这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话题。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哈里斯2018年2月14日在国会作证时说,中国军事力量迅速增长,不久就能在“几乎所有领域”与美军抗衡,中国的关键进步表现为导弹系统显著改善、第五代战机开发、海军的规模和实力持续增加、已经在吉布提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等。哈里斯断言,如果美国“不能跟上”,太平洋司令部在未来的战场上将难以与解放军“抗衡”。当前,美军正在按照“平时广域分散、战时快速集中”的“弹性聚合”理念,对其亚太兵力部署进行全方位的调整。美军计划于2020年前将60%的海、空军兵力密集部署到亚太地区,并斥资370亿美元启动冷战后最大规模的基地建设,力求塑造一种“地理更为分散、作战更具韧性、政治更可持续”的多中心、多节点的地区军力态势。

可以说,中国今天所面临的来自美国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是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的。“卡尔·文森”号近期的南海之行,只是诸多美国式“中国反应”的一部分。事实上,美国不仅没有充分尊重本地区国家和人民的意愿与权利,反而总想“越俎代庖”,此举只会加剧亚太地区安全局势的不确定性。

(朱锋,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来源:《世界知识》2018年第7期

阿里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