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回家!回家!回家!今日,志愿军烈士遗骸归来

2018-03-28 17:36:13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3月28日上午,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庄严举行第五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高晓兵率中方交接代表团出席交接仪式,中韩双方代表现场签署交接书,确认交接20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

  中方现场举行简短悼念仪式,中国驻韩国大使邱国洪为志愿军烈士遗骸覆盖国旗,随着高晓兵副部长“祖国接你们回家!”的呼唤,全体中方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中国人民解放军礼兵护送烈士遗骸登上空军专机,烈士英灵将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

  解放军空军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两架战斗机全程护航,用空军特有的方式向志愿军烈士致敬。

  2014年至2017年,中韩双方已连续四年成功交接569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今年是按照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实施的第五次交接。

  3月26日上午,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临时安置所”共同举行第五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仪式。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在线首页 > 热门推荐 正文
 
回家!回家!回家!今日,志愿军烈士遗骸归来
 
2018年03月28日 15:35:24 来源: 人民日报 

  每年清明节前,随着忠骨的回归,我们在朋友圈迎接、感慨、致敬的同时,更应当知道老兵被带回来的不只是他们的遗骨,还有他们不灭的精神、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一个讲述了60多年的回家故事

  这是一段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历史,它不仅是书本上无言的话语、生硬的数字,更是一个讲了六十多年的回家故事。

  在韩国北部坡州市、距离朝韩军事分界线仅6公里的一个村庄旁,一条泥泞的小路的尽头,有一座几乎很少有人知道的、颇为神秘的墓地。

  这里共安放了数百具志愿军烈士遗骸,但他们到底是谁,叫什么名字,生于何年又死于何日,全部都是空白,木板做的简易墓碑上,写的最清楚的就是译为“中国军”的韩文。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黎民 摄

  那年,那月,许许多多十几二十岁,在有些人眼中还是孩子的志愿军战士步入朝鲜战场。

  经历了几十次战斗后,有的连队一百多张年轻面孔只剩寥寥之数,有的连队在猛烈炮火下共赴光荣,还有的连队在冰天雪地战场上化作了“冰雕连”……

  数万将士,烈骨忠魂,不留姓名地长眠在了异国他乡。

  从2014年开始,每至清明节前,我们总能等到一批批英雄荣归故里。有的人,为了看他们一眼,已经等了几十年……

  资料图:曹秀湖老人

  有位老人叫曹秀湖,一名志愿军老兵。1950年,曹秀湖作为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

  2014年3月28日,韩国运送437具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这里面有曹秀湖的战友。

  老人从20多公里外赶来,一个人在这里站了5个多小时,只为了再看当年的战友们一眼。

  六十多年的生死相隔,故国远离,终于在这一天重聚在深情的目光里。

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有名有姓的志愿军,无名无姓的遗骸。

  其实,很多人都不清楚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的。也许,在人类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哪次战争出现过如此悬殊、如此震撼人心的数字。

  资料图

  上甘岭战役,敌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志愿军战士在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的情况下,持续鏖战43天,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

  资料图

  1950年11月28日,长津湖战役打响的第二天,志愿军第20军第59师第177团1营6连,奉命攻击柳潭里以南9公里的死鹰岭,阻击美军陆战1师南逃。

  结果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端严寒下,穿着单衣的125名官兵冻死在高地上……

  漫天风雪中,官兵们牺牲后仍然持枪俯卧战壕,保持着战斗姿势,仿佛是一群随时准备跃起的冰雕,却再也迈不出冲锋的脚步……

  志愿军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艰苦奋战,就是这些年轻的战士把美军打到了谈判桌上。

  我们常说,遗忘历史就是对未来不忠。生活在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年代,我辈自当传承接力,牢记历史。

 一种值得尊重的军魂

  上甘岭战役,美军崩溃。

  据说美国军人对中国军人怀有一种颇富神秘感的尊重。

  这种尊重来自那些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连一把炒面一把雪都吃不上依然冲锋不止的战士,来自那些在零下40度严寒中单衣单裤作战冻死在长津湖畔的英雄。

  那些给美军印象深刻的“撕心裂肺的军号声”“尖利刺耳的哨子声”,那种奋勇拼杀、排山倒海之势,那种除去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志愿军精神,被称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谜一样的东方精神,便是那个时代的中国军魂。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枪炮声早已停息,战争也仿佛离我们很远很远了。

  有外媒在鼓吹着中国威胁论的同时,也在黑暗处发出轻蔑的质疑:中国的年轻一代,还能否举得起钢枪了?

  九八抗洪,战士用身体筑起人墙

  回想九八抗洪、汶川地震、天津爆炸……一群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他们用身体筑起人墙抵御洪水,他们写下请战书、立下生死状从5000米高空跳往灾区,他们穿着迷彩绿逆着人群的肩膀跑出“生命通道”!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雄赳赳气昂昂”驶过天安门前的方阵中,大多都是年轻而坚毅的面孔,紧随其后的是老兵沧桑而坚定的敬礼。

  一声声的脚步声中,是新老两辈对中国军魂的交接传承。

  对于如今新时期的中国军队,我们正在走着的和将要走的路,其实是沿着先烈们的路延伸过来的。我们继承了前辈英雄们一以贯之的信仰,那便是中国军魂。

  3月28日,又一批英雄老兵回家了。

  烈士遗骸归来的同时,那份记忆、那段历史、那种军魂也再次回荡在我们心里。

 网友评论

  网友纷纷留言,向英雄致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