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藏东明珠的守护者

2018-04-15 21:09:22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雪莲美如玉,雪水甜如蜜,洁白的哈达献给金珠玛米……”仲春时节走藏东,处处可闻“吉祥谣”。

“吉祥谣”是藏东明珠昌都藏族群众传唱的一种寄托祝福、表达敬意的歌谣。多年来,驻守在昂曲河畔的武警西藏总队昌都支队特战一中队官兵始终把“爱人民、为人民”作为永葆忠诚的力量源泉,积极投身促进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伟大实践,谱写出一曲曲新时代的雪域爱民“吉祥谣”。

杏花白如雪,柳芽绿满坡。走进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小恩达村村民委员会,迎面墙上挂着一块黄铜牌子,上面用汉藏双语写着“武警昌都支队二大队七中队结对共建单位”。

今年初,部队编制体制调整,七中队重组为“特战一中队”。多年来,这个中队先后10次变更隶属关系,但“人民子弟兵爱人民”的情怀始终如一。

“指导员,今天又带来啥新精神?”村支部书记噶松多吉见到特战一中队指导员曾鑫,满脸皱纹笑成花儿。

“我给大家带来藏语版的两会热词。”曾鑫边说边递上宣传单,并和噶松多吉敲定了党课时间和授课内容。

“藏族有句谚语:松树虽长百年,一把斧子可以砍倒;河面虽然宽阔,一叶扁舟可以渡过。”噶松多吉坦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以前,小恩达村党支部力量薄弱,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难免有些力不从心。

“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就必须建强党支部。”曾鑫说,中队党支部成员主动承担起帮建任务,成为小恩达村“编外支委”。

“第一节党课,从基础党务知识切入……”曾鑫和其他支委轮流走进小恩达村党支部,上党课、讲党史、明党纪,规范党支部会议、民主生活会等组织程序,促进党建工作扎实开展。

学藏语、唱藏歌、知藏史、跳藏舞……为了尽快和藏族同胞融为一体,中队官兵利用党课和业余时间学习藏语和当地风俗习惯。每逢藏历节日,他们还邀请藏族同胞走进警营参观,感受新时代部队建设发展变化。

去年11月,中队宣讲小组带着习主席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来到村中,分享领袖回信带来的喜悦。

“习主席一直牵挂着藏族同胞!”村民们争相传阅藏语版领袖回信,党课气氛热烈。

“金珠玛米讲的,都是我们想听的。”噶松多吉说,几年来,每逢重要的党日活动,他们都会邀请特战一中队干部来到村里,为村民讲政策、明制度、解疑惑,担负起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职责。

几年来,小恩达村党支部越建越强,多次被昌都市委、卡若区评为“先进党支部”;特战一中队党支部越帮越强,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3月31日是藏历节日。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圣洁的雪山,也洒在村民洛扎家的新房上。

特战一中队官兵带着节日礼物和学习用品来到洛扎家,孩子们飞奔着迎上前去。两年前,洛扎妻子因病去世,家里欠下不少债务。洛扎打算让儿子斯郎次仁辍学务农。中队官兵听说此事,立即送来助学款。中队小队长罗松革培还以自己成长经历为例,鼓励斯郎次仁坚持读书,辅导他考入内地高中班。不久,中队官兵帮助洛扎申请到政府贫困补贴,还帮他找到一份工作。

“我最难忘的一天,是金珠玛米给我开家长会……”11岁的加永卓玛在作文里写道,“我长大以后,也要全心全意帮助别人。”

“阿妈,我们看您来了!”不久前,特战一中队官兵带着新鲜蔬菜和常用药品走进次旺卓玛家,并帮忙做好一桌丰盛的节日饭菜。

多年来,中队官兵与老阿妈结成帮扶对子,定期送医送药。83岁的老阿妈卓玛眼角泛起泪花,说:“看见你们对我这么好,老伴在九泉之下也安心。”

乌云飘过,冰雹噼里啪啦砸下来,打蔫了刚冒嫩芽的树叶。昌都地区气候多变,过去遇到这种恶劣天气,村民洛桑准会愁得眉头拧成大疙瘩。

“现在有了蔬菜大棚,再也不用靠天吃饭。”洛桑自豪地告诉记者,自从中队帮他建起蔬菜大棚,每亩可获得1万多元的经济收益。

收青稞、种果树、盖新房……支队政委刘良成介绍说,3年来,中队官兵针对当地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等实际情况,瞄准当地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对一”精准帮扶,制订“短期脱贫、长久致富”的帮扶计划,广泛开展“帮组织扶班子、帮宣传扶乡风、帮医疗扶健康、帮教学扶教育”活动,手把手教方法、传经验,培训帮带种植养殖和烹饪技术能手18人,发放技术资料300余册,拓展青稞、酥油和牦牛肉干等高原特色农产品电商销路。

视驻地为故乡,把人民当亲人。中队多次被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表彰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太阳的光芒把你照亮,雪山和草原把你守望……”中队官兵用忠诚守望守护这片高原,藏族同胞用歌声赞美金珠玛米。因为每当遇到困难和危险时,金珠玛米是救援的活菩萨。

那年6月,中队五班长罗毅带队巡逻,在澜沧江畔遇到一名女子轻生跳江。罗毅边脱装具边朝江里跳,成功救出那名女子。

那年1月,中队长罗文超接到紧急求助电话:市人民医院血库告急,一名产妇大出血,生命垂危!中队官兵挺身而出,献出近2000毫升鲜血,挽救了产妇和婴儿的生命。

那年除夕,沙贡乡卡洒村藏族牧民的6头牦牛走失,中队官兵冒着狂风暴雪搜寻3个多小时,找回全部牦牛。

那年12月,驻地居民楼发生火灾。中队官兵用湿毛巾掩住口鼻,疏散群众、抢救财产……

一件件爱民助民的往事,随同澜沧江水流向时间的长河;一桩桩鱼水情深的故事,随着诵经的吟唱在雪域高原口口相传。

昌都气候环境恶劣,极易发生雪崩、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中队官兵既当反恐战斗队,又当抢险救援队。

那年8月,左贡县发生6.1级地震,引发山洪、泥石流,车辆和重型救援机械无法到达。官兵们用手刨、用肩扛,救出4名群众,转移物资80余万元。

危难之中,更见真情。一次抢险救援,中士张雷雷由于在冰河里浸泡时间过长,落下风湿性关节炎。

“倘若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不会跳下冰河?”面对记者的提问,张雷雷坚定地说:“即使再给我100次选择,我也会义无反顾跳下去。”

守护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是特战一中队官兵始终践行的宗旨。近年来,中队先后数次参与抢险救援行动,累计出动官兵1.1万人次,挽回经济损失近600万元,惠及群众8万余人。

“驻地有一心为民的人民子弟兵,我们藏族同胞才有平安稳定的幸福生活。”昌都市副市长旺堆竖起大拇指,称赞特战一中队官兵,“他们是藏东明珠的守护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