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首艘国产航母自主创新 任务既“多”又“险”

2018-04-24 18:48:45 信息来源:新民晚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向海图强向洋图兴 人民海军屹立东方

首艘国产航母自主创新“闯新路”

本报记者 吴健 通讯员 李鹏

“海洋·海权·海军!”昨天是人民海军第六十九个生日,各地呈现出热爱海军,认识海洋,关注海权的高潮,我军现役唯一航母“辽宁”号成为海军宣传照里最亮眼的“明星”。似乎是巧合,据环球网等主流媒体介绍,就在海军节的上午,有照片显示“辽宁”号的姊妹舰、中国首艘完全国产航母在多艘拖船的配合下缓缓离开靠泊近一年的大连某舾装码头。此前,辽宁海事局发布周边海域航行警告,更激起民众对新航母将在海军节当天试航的展望。直到23日夜,仍未传出航母正式试航的报道。但无论如何,这条全民期待的“海上蛟龙”离出发的日子为时不远了。

 
 

 

任务既“多”又“险”

正如产品出厂前要性能检测并获合格证,作为现代工业社会最高杰作,航母也不例外。航母是海军舰队装备体系中最复杂、最昂贵的一环,造价高,建造周期长,服役期限可达50年,战略意义重大。因此,需要通过严格检验,海试就是航母交付军方前的最后一道环节。

大体而言,各国航母基本试验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要在造船厂的舾装码头完成系泊试验,即对每个机械设备逐一调试,以获得系泊试验证书,系泊试验有千余项;第二步是工厂试航,要求航母开到海上,在动态运行中对每个机械设备进行自主检查试验,试验项目也超千项;第三步是国家试验,舰上所有设备都要求成系统,按照实际用途检查验收,如对空中目标实弹射击,航母舰载雷达就会像正常作战一样向防空系统发出目标参数,再发出射击指令,检测项目数百项。上述试验都以返厂检修告一段落,也就是对机械试验后的勘验和检查,按照军代表的要求对机械开盖检查,一些敏感设备还被要求完全拆解检查,以确定一切性能正常。

从科学组织的角度看,国产航母总体上也不外乎上述流程。参考2011年开始的“辽宁”号海试活动,第一步集中在测试舰内主动力装置,确认“航母心脏”的稳定性。中国现有航母采用常规动力,开行时,锅炉每小时须产生天量的高压蒸汽,如何确认蒸汽发生器的可靠性?管壁能否承受几百摄氏度高温下的超大压强?航母在全速航行下能否保持几天几夜不出状况?这些都直接决定着航母未来的命运。更严苛的是,锅炉的正常运转,还与极其复杂的维护程序息息相关,日常维护工作量很大,而上述环节只要一项出现问题,海试就面临“推倒重来”。

新航母新在哪里

关于新航母,很多人为“首艘国产航母”的定义而纠结,之前服役的“辽宁”号为何没有这个头衔?因为“辽宁”号的基础为苏联弃建的1143.5型航母“瓦良格”号,但原船实为没有动力、没有船舵、无法操纵的空壳,既没有自航能力,也没有武器电子系统,连舱内电缆都拆除了。中国船舶及国防工业部门从这个起点开始,展开历时数年的续建,完全靠国内解决了诸如动力、雷达、战斗管理、舰载武器等关键系统,实现了“以我为主,航母重生”的奇迹,续建成功的“辽宁”号实际与当年的“瓦良格”号没有多少关系了。

续建“辽宁”号,让中国积累了珍贵的航母设计规范和建造工艺,尤其是打通航母生产全链条,但它毕竟沿袭了“瓦良格”号已有的舰体和舰桥结构,不可能在总体结构上做过度改动,因此许多更新更好的技术设备没能集成进去。无论从成本效益还是技术进步的角度看,首艘完全国产航母承担了“走完最后一公里”的重大使命,把从零开始的航母建造之路走完。俄罗斯地缘政治研究院第一副院长、导弹炮兵科学院通讯院士康斯坦丁·西夫科夫曾在《军工信使》上撰文称,中国航母更多侧重舰艇编队的海上防空,这意味着在吨位、尺寸、舰载机起飞重量、甲板作业方式、机库内作业方式、维修区安排、生活区安排、指挥区安排等方面都必须从自身需求出发,也预示着中国航母海试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事实上,中国新航母从外观上就能看出“自主创新”的味道。该舰没有俄式风格的重型反舰和舰空导弹,腾出更多舰内空间装载舰载机,而且诸如相控阵雷达等先进电子产品“占领”上层建筑舰岛的“制高点”。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中心战”时代,航母注定是海军装备无线电设备最多的水面舰,光通信天线就有几十部,所有天线加起来超过百部,这还不算未来改进时追加的设备。无线电设备器材的布置摆放有一定之规,确保侦察探测、通信中继等方面的电磁兼容性,不过有时候需要摆放无线电器材的地方,会影响航母舰体的结构强度,这就对舰艇总体结构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但可以确信的是,中国人有能力走出属于自己的“航母之路”。

是“图腾”更是“威慑”

综合来看,航母之所以成为中国民众心目中的“海军图腾”,很大程度上也源于海洋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海洋意识日益深入人心。中国是个陆海兼具的国家,隔黄海、东海、南海与八个国家相邻或相望,除渤海这个内陆海域外,其他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主权争议。与此同时,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作为全球海运网络中心,在亚洲地区北美航线停靠港中,近半数是中国港口,而在欧洲航线中也是中国停靠港最多,而海上集装箱吞吐量居前十位的全球港口中,又是中国港口占据最多席位。这意味着无论国家安全,还是发展利益,中国与海洋已然密不可分,海军也必然在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体系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海军强则国家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国民经济很大程度上已是外向型经济,原油、原料大部分靠进口,制成品大部分要出口,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来保卫绝对不行。曾参与人民海军首次环球航行的原北海舰队副参谋长郝延兵曾回忆,“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它既需要有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又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当年,他参加上海建造的052型驱逐舰“哈尔滨”号在锦西的海试,曾邀请某师领导参观,师政委转了一圈,连声说好,然后他突然问该舰造价多少?郝延兵告诉他十几亿元,人家感慨地说:“这些钱够我们一个陆军甲种师(齐装满员)十年的花销了!”“你可能要问了,花这么多钱值吗?我说值!”

2015年,《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发表,明确海军将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新战略意味着,中国海军走向远海将成为常态,与之相应的执行远海多样化任务的能力也将得到着力提升。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海军列装大批新型舰艇,它们普遍具有优异的远海航行能力,同时基于体系化作战要求,着重提高导弹化、远程化、信息化程度。如今,“辽宁”号航母编队业已完成多次跨“岛链”远海航行训练,远赴亚丁湾的护航编队已为超过6000艘商船提供保护,而和平方舟医院船为需要医疗服务的国家提供服务。中国越来越多地依靠自己的军舰执行现实世界中的任务,从打击海盗到中国公民的撤离任务都有。

作为老水兵,郝延兵体会到太多海军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密切联系。在他看来,网上某些人动不动就讲中国要航母干什么用?解决台湾问题用得着航母吗?南海用得着航母吗?这说得没错。但航母是大国的象征,是一种真正的威慑!某些武器不是非得要真正使用才去研制它。“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勒紧裤腰带搞出了两弹一星,原子弹用过吗?没有!但如果你没有,那就不能算有影响的大国。有了,搁在那儿,不用也是威慑。你能想象出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如果没有核武器、洲际导弹,会是个什么样子吗?更何况航母是常规武器,是要在未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中真正发挥巨大作用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