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2018-05-12 23:19:3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201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

10年淬炼,10年新生。

1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重大部署下,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人民的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灾区人民。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我很牵挂这个地方,10年了,这里的变化我也很欣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如一阵春风,将党中央的关怀送进灾区群众的心里。

2018年2月12日,临近春节,在四川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汶川映秀镇的土地。

“总书记干活的动作一看就是有生活经历的。”提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映秀镇场镇,在自己家饭馆里炸酥肉、磨豆花的场景,53岁的杨云刚十分兴奋。

10年前的5月12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重创四川。

震后不久,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冒着余震,奔赴灾区。

游仙、平武、北川、江油、都江堰、汶川……无论走到哪儿,听取灾情汇报时他最先关心的总是群众的安危冷暖。他走进一个个帐篷、一间间活动板房,详细询问群众吃饭、购物、就医等方便不方便,还有什么困难……

“那时候对生活充满了迷惘,房屋倒塌,家没有了,感觉天塌了。他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给我们鼓了劲!我相信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杨云刚清楚记得地震来袭后,在“帐篷党支部”外同习近平初次相遇的情景。

10年的岁月染白了杨云刚的两鬓,但他的脸上笑容灿烂。如今,他和妻子经营的饭馆年纯收入达到了15万元。饭店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博爱”。他说,每当有外地游客到饭馆用餐,话题总绕不开地震,他告诉大家:“是党和政府让我们重生,映秀人时刻铭记这份恩情。”

青青映秀镇,已经建成的都汶高速公路,犹如黑色的巨龙穿越崇山峻岭。当年满目疮痍的小镇,如今一片祥和安宁,已从工业小镇成功转型为旅游小镇。2017年,全镇经济总收入达2.56亿元,第三产业收入1.74亿元。

“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是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抓紧、抓实、抓细,还要尽可能搞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千方百计方便群众生产生活。”2008年6月,习近平赴四川灾区时一再强调。

心系灾区,心系灾区群众,这份炽热的为民情怀,彰显着人民至上的执政指向。

陕西是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之一。2009年11月,习近平在陕西调研时叮嘱中央有关部门和陕西的干部,要紧紧围绕关心和帮助受灾群众这个中心环节,加快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进度,确保当年底以前基本完成农村群众住房重建任务,帮助灾区群众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身心健康,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从平武县平通镇临时的板房小学到北川县桂溪乡永利村小学,都曾留下他的关切和叮咛。

“四川取得了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胜利,创造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奇迹,特别是看到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的精神和对今后美好生活充满希望,充满热情,信念坚定,我们感到很振奋。”2011年8月,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说。

在2018年2月的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在映秀镇为大家鼓劲加油:“祝大家在用勤劳双手建设美好生活上取得更大成绩”。

党中央对当地人民的牵挂,成为当地群众同心向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每天晚上7点,北川县擂鼓镇吉娜羌寨朱碧华都会去广场带领大伙儿跳“莎朗舞”,旅游旺季还会和姐妹们为游客唱祝酒歌。

2011年8月,习近平赴四川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吉娜羌寨。那时正值村庄从传统农业向村旅游业转型。他同村民们座谈时说,你们的经济发展思路很好,特别是旅游产业从无到有,引人入胜,方兴未艾,发展势头很好。希望大家注重多元化发展,因地制宜,进一步开拓增收门路。

牢记这一嘱托,勤劳的吉娜羌寨父老乡亲奋斗不息,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村90%以上的农户开起了“羌家乐”、茶楼和家庭旅馆;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元,成了北川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走在当年的重灾区,一个个新村点缀在青山绿水间,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在工业园区里拔地而起……

回首过去10年,在全国大力支持下,四川全省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当年的地震灾区实现城乡面貌历史性改变、民生事业突破性进步、基础设施根本性提升、产业发展再生性跨越、生态环境实质性改善。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有力部署下,当地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原则,恢复重建各类教育机构3340所、医疗服务机构2032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1115处,帮助157.5万因灾失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学校、医院设施装备明显改善,抗震标准比当地民用建筑提高1度设防。

党的十八大以来,汶川地震灾区39个重灾县GDP年均增长9.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2%、11%;四川受灾严重的6个市州,2012年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49.63%,2017年提升至52.88%。

新时代的家园——

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守好绿水青山,推动乡村振兴,当地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总书记的勉励给了我们巨大信心!”回忆起和总书记交流的一幕,映秀镇“茶祥子”制茶坊老板蒋维明记忆犹新。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这间制茶坊,察看传统黑茶制茶工序,体验酥油茶制作流程。

听说店里的窝窝茶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大家精益求精、创造名牌,为“一带一路”建设多作贡献。

“生意越做越好,我希望能以茶叶为载体,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蒋维明今年对外推广清单上,又加入了西班牙、摩洛哥等国家。

窝窝茶的香味远扬海外,折射着这片土地散发的新气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与发展振兴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震后10年的北川,巍巍大山还是连绵不绝,湍湍急流还是奔涌不息,但北川已告别了“木头、石头、水头”的“三头”经济,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产业形态。

走进北川通航产业园,泛美航空项目的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山梁上,正在建设中的机场跑道一片繁忙。园区定位为集制造、研发、运营、培训、维修、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具有通航全产业链的高端特色园区,已被授予全国首批“航空飞行营地”称号,今后这里还将打造成一个特色通航小镇。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与发展振兴不断打开新局面——

对口援建省市与灾区党委和政府同心合力,对原有分散、落后的产业布局进行调整转型,什邡北京、北川山东、青川浙江、绵竹江苏、上海都江堰等一批新产业合作园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拔地而起,一些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取得援受方双赢成效;一些原本闭塞的灾区乡镇,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的机遇加快开放步伐;旅游业更是成为灾区发展的新亮点,当地群众越来越感受到“美丽乡村”的惬意,“绿色增收”的喜悦。

初夏的川西平原西缘,龙门山脚下,万亩玫瑰盛开。

曾被撕裂的大地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玫瑰谷”,并已获批“四川绵竹国家玫瑰公园”。绵竹市的土门、广济、遵道等乡镇已将24800亩耕地进行流转用于推广玫瑰种植,每年带动农民增收约1.35亿元。

万亩玫瑰是绿色发展理念给乡亲们的馈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这句朗朗上口的话,正生动地书写在这片土地上。

还人间锦绣巴蜀,兴百姓富美家乡——

在汶川,许多乡镇樱桃树成片,掩映着山林与河谷。汶川樱桃已成为知名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年产900万公斤,产值2.7亿元,带动不少当地群众增收;

在青川,老百姓从“靠山吃山”到“靠山护山”,80%的林地实行了封山育林,木耳、蜂蜜、羊肚菌等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行销全国……

1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汶川受损林地和山体植被逐步恢复,完成林草植被恢复448.87万亩,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48.65万亩。水源地保护、废弃物处理、土壤污染治理等环境保护设施重建全面完成,绝大部分的建筑垃圾得到了再利用。

汶川水磨、绵竹大乘、什邡马祖庙……一个个特色鲜明的示范村镇推动着城乡融合共进。随着成都至都江堰高速铁路、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的建成投用,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架起了灾区群众致富增收的新桥梁,带来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2011年8月,习近平来到北川新县城禹龙小区,走进刚入住的王康平家中,女主人陈世琼向习近平送上自己亲手绣的羌绣“羊角花”。习近平祝福大家:要让日子过得更红火!

羌绣,这个曾长年隐藏在山中的少数民族技艺,如今已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一针一线“绣”出了一个大产业。

在阿坝州,妇女羌绣就业帮扶中心、羌绣合作社、羌绣公司等相继成立,带动8000余名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有关方面还加大电商培训力度,帮助羌绣产品走出大山。

不仅是羌绣,阿坝州充分发挥地域特色,通过振兴产业、文旅相融,打造出勒乌镇酿酒葡萄种植、理县羌族民族文化旅游等品牌基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部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如今,环顾整个灾区,正在按照这20字的要求,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找准自己的振兴路径。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土地和林地确权颁证,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当地正在按下改革“快进键”,也按下了振兴“快进键”。

更加美好的家园——

党是先锋队也是主心骨,群众内生动力磅礴而出,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向全面小康

在可歌可泣的抗震救灾丰碑上,在如火如荼的对口援建史册中,共产党员英勇无畏、不知疲倦的身影无处不在。

“地动山摇,方显基础之牢。”

2008年6月,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抗震救灾工作时重点谈的是党的建设。每到一处,他都要了解在抗震救灾中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情况。

在察看四川巴蜀江油发电厂设备损坏情况时,他对企业党委发挥核心作用,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加固厂房、抢修设备给予肯定。如今,走进神华四川能源公司江油发电厂,绿树掩映、厂容整洁,虽然经历了改革重组的变化,但企业党组织把方向、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没有变。10年淬炼,这家企业完成了脱硫脱硝改造、超低排放改造,推动地方中小企业取消小锅炉,累计节约标煤近1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万余吨。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就是灾区群众的主心骨。

“实践证明,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是我们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重要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不能放松。”习近平强调。

汶川10年,共产党员这个称号穿越时空愈发响亮。

2013年5月23日,北川县原副县长兰辉下乡检查村道施工和地质灾害途中,意外坠下悬崖。

这位被称为“车轮上的县长”的共产党员在地震之后,强忍着失去3名亲人的悲痛,不眠不休投入抗震救灾;担任副县长的3年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路上;他对群众无微不至,碰到茶园村的老婆婆背猪草,他会抢过背篓从山上一直送到山脚……

兰辉——一个催人奋进的名字。

“兰辉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克己奉公、敢于担当的崇高品格,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更好发挥表率作用,不断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习近平总书记对兰辉先进事迹的批示激励着全国党员,更鞭策着灾区党员奋勇拼搏。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困难能战胜!”曾经,在青川的废墟上,共产党员喊出的铮铮誓言振聋发聩。

今天,共产党员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带领灾区人民奋进在全面小康的大路上。

“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在地震灾区,党员、干部铭记总书记嘱托,奋力对标。

汶川县的克枯乡大寺村,春季花飘香,夏秋果满园,即使在寒冬腊月也游人如织。过去短短2年时间,这个曾经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的传统耕种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云朵羌寨”,老百姓们都吃上了“生态饭”。

它的变化离不开从四川省林业厅来的驻村第一书记杜斌。

邀请林业专家帮助村民提高种植技术,引进适宜当地种植的脆皮李,结合当地的生态资源和羌族文化搞乡村生态旅游业……凭着绣花般的细致和敢打敢拼的闯劲,杜斌正带领全村脱贫攻坚,大踏步向小康迈进。

2016年和2017年,全村脆皮李销售收入均超过300万元,户均达4万元。乡村生态旅游也势头喜人。预计2018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将达2万元。

锁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汶川地震灾区推出一系列扶贫攻坚组合拳,下足“绣花”功夫,严格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由99.9万人减少到22.32万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在推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继续发力,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灾区人民。

在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在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中,人民的创造性被激发出来,内生动力喷薄而出。

2018年4月19日,伴随着福清5号机组两根各重280吨的低压转子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完工启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核电项目“华龙一号”首台常规岛汽轮机主机设备研制全部完成,预计2020年上半年将完成并网发电。

东汽在研发过程中突破了最长等级叶片、最重焊接核电转子、超重型低压缸横向支撑等世界级研制难题,创下了多个业内“首次”和“最大”。

10年前的巨震,重创这家中国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然而,震后的东汽人擦干泪水,迅速投入灾后生产恢复和重建。2011年8月,习近平来到东汽考察,对他们表现出的坚韧不拔、克难攻坚的大无畏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如今,5800余名在职员工继承发扬抗震救灾中的东汽精神,为我国提供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型发电装备,建立了行业领先的技术研发平台,产业涵盖燃煤、核能、燃气、节能环保发电等多个领域。

2020年,北川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1.5万元,将建成280个幸福美丽新村,贫困地区网络信息将实现全覆盖。

2020年,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将有望全线建成,这条路紧邻地震带,直接穿越龙门山断裂带……

10年,顽强的野草早已覆盖山川的伤口;10年,新建的家园正在书写未来。

汶川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向汶川特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并三鞠躬。

“一定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使其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叮嘱道。

如今,遗址的一旁是新建的宣誓广场,主雕塑的名字为“母亲·初心”,寓意当地震突然降临,鲜艳的党旗在废墟上傲然升起,祖国母亲在废墟上深情呼喊孩子。

这片土地上书写的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发展的奇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不屈奋进的伟大精神。

展望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当地人民一定会继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同全国人民一道奋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用双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人民家园!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记者惠小勇、何雨欣、蒋作平、吴光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