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汕头:携手奋进再出发

2018-06-24 22:32:5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6月的广东汕头,天空不时飘起细雨,滋润着这片改革开放的侨乡热土。

1981年,汕头经济特区因侨而立。这座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百年商埠,在改革开放最前沿见证了40年的历史变迁。如今,正站在“二次创业”的新起点,矢志奋发进取、再立潮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汕头市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协调发展步伐,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我们驻军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汕头警备区领导对记者说。

“兵岛”焕新颜

蓝天、碧海、绿岛、金沙。6月10日,驱车行驶在南澳大桥上,地处粤东海防前哨的汕头市南澳县,映入记者眼帘。

已在南澳岛服役近11年的东部战区陆军某海防营四级军士长钟剑锋对记者说:“2015年南澳大桥建成后,真有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感觉。2007年我刚入伍时,只能坐轮渡过海。”

南澳岛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兵岛”之称,其所在的南澳县,由23个大小岛屿组成,素有“潮汕屏障、闽粤咽喉”之称。

“从前岛内的基础设施非常有限,县城没有公交车,甚至连淡水和副食品供应都非常紧张。如今公交线路连接岛内岛外,现役军人还可以免费乘坐。”

“岛上已经铺设自来水管道,淡水缺乏的问题成为历史。”

“部队的副食品采购进入网络时代,头一天在手机客户端上下订单,第二天新鲜的食材就送到各连队。”

记者在钟剑锋所在的海防营营区问起南澳岛的变化,几位驻岛多年的官兵便七嘴八舌感慨起来。

来到驻岛空军某部,记者站在南澳岛的制高点眺望,全县“一环二纵二横”的公路网络尽收眼底,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组矗立在山头之上,全岛四周海洋牧场星罗棋布……

沐浴着南澳发展的春风,驻岛官兵的工作生活条件也显著改善。南澳县人武部政委孟海中介绍,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南澳县军民携手共建“兵岛”,谱写着“守岛一条心、建岛一家人”的新篇章。

近年来,南澳县始终坚持平战结合方针,将军事基础设施和军民两用设施建设纳入全县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南澳大桥建设过程中,施工方充分考虑部队战备需要,为保证大型水面舰艇顺利通行,主动加高两主塔之间的桥面高度。南澳县建成的“一环二纵二横”公路网络中,专门修建的国防公路就有12条。

“去年,营队面临整编移防后训练场地缺乏的难题。南澳县积极作为,正在帮助营队协调建设占地约100亩的战术训练场。”海防营教导员陈威告诉记者,南澳岛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创建生态营区、和谐营区,南澳县计划投资将部队炉灶改造为水冷电磁灶,年均预计减少煤耗800余吨。海防营通过与南澳县林业局协商,将营区绿化纳入县生态绿化总体计划,在生态营区建设中砍掉与战备无关的项目,在绿化带整治、树苗种植等工程中充分考虑战备需要,绿意浓浓的“兵岛”呈现出军地和谐共荣、团结共进的喜人局面。

“侨”牌开新局

从南澳岛出发,经南澳大桥过海,很快就抵达全国唯一一个同时冠以“华侨”与“文化”的国家级发展平台——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这里曾是一片荒芜的海滩。过去我们部队常在附近驻训,到了晚上只能看到远处渔船上的星星灯火。”海军驻汕某部四级军士长陈健告诉记者。

新土地承载新希望。“汕头因侨而立、因侨而兴,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更要打好‘侨’牌,凝聚潮人参与特区和祖国建设的资源和力量。”试验区党工委书记吴先宏告诉记者,2014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特定区域,试验区致力于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先行先试,推进跨境投资、贸易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推动汕头全面振兴发展。

“发展建设试验区是件大好事,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延续与深化。试验区既有国家级发展平台的基础设施、优惠政策,又有先行先试的创新优势,广大华侨对试验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陈振治表示。

记者在试验区规划沙盘前发现,作为核心区之一,突出滨海特色,统合金融商务、会展交易、中央政务、文化创意等功能的东海岸新城格外引人注目。

从沙盘旁步入实景区,记者看到,海边平地已崛起一大片现代建筑,不少高科技和总部企业项目正纷纷动工,工地上人来车往、机器轰鸣。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黄育斌说,这里正成为凝聚世界潮人智慧与力量的“强力磁石”。

曾长期驻守在进出汕头港必经航道上的某海防营四级军士长罗凯荣告诉记者:“以前进出汕头港的船舶吨位都不大,自从试验区设立后,万吨级集装箱货轮来来往往。”

数据显示,2017年,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99.81亿元,同比增长9.2%,存量登记注册企业已达3648家,总注册资本549亿元。

同心启新篇

记者来到汕头经济特区发祥地龙湖区的政府广场时,不少游客正在汕头改革开放的标志性雕塑——“升腾”下合影留念。这里,是汕头经济特区梦开始的地方。

“改革开放初期,汕头作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发挥了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和对外开放重要‘窗口’的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在汕头工作生活的“八一勋章”获得者麦贤得告诉记者。

“过去,与其他经济特区相比,汕头的发展成绩并不亮眼。今天,这3颗‘升腾’的希望之星,对立志再腾飞的汕头而言,别有一番意味。”站在“升腾”雕塑下,一位市民向记者感慨。

相似的感慨,还出自一位“新市民”之口。“新市民”是2017年度军转干部、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管委会副调研员蒋福生。在试验区华侨华人创业创新服务中心,他一边带记者参观“新生代侨创之星创业史”走廊,一边说:“每次看到这面记录着知名创业者奋斗历程的展示墙,都会产生很强的自豪感。如今汕头的‘二次创业’,也需要这种敢想敢干、拼搏进取的精神。”

“二次创业”,汕头交出骄人成绩单:2017年,汕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服务业增长10.4%,几项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增速均位列广东省第一。

加快汕头全面振兴发展,离不开广大军民的团结奋斗。刚从驻汕部队转业的蒋福生对此感受很深。

汕头军地一直具有双拥优良传统,汕头市曾连续6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近年来,驻汕部队官兵积极参与驻地推动振兴发展、开展创文强管、维护社会稳定、救灾减灾等工作。2016年抗击强台风“海马”过程中,官兵勇挑重担、勇当先锋,出色完成抗灾抢险任务,赢得汕头人民群众的点赞。

军爱民、民拥军,发展经济不忘国防。6月11日,汕头市委书记方利旭与部队领导座谈时表示,在携手再创特区新辉煌的过程中,汕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军地一盘棋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担当精神,进一步抓好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坚决支持部队完成好包括全面停止有偿服务等各项改革建设任务。

“再创辉煌需要共同奋斗。驻汕部队将抓住新时代汕头经济特区再出发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与汕头人民一起,在‘二次创业’的快车道上携手奋进,努力为驻地发展和人民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汕头警备区领导对记者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