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担当强军重任 甘做无名英雄

2018-11-05 00:38:1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对于战略支援部队某部来说,10月12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一年前的这一天,该部正式组建,扛起新的战旗,来自多个军种的力量融为一体、攥指成拳。

但在该部官兵眼中,这意义非凡的日子依然平凡,除了清晨每个营区集体组织升国旗和重温习主席训词训令活动外,一切如昨。官兵们说,这就像他们的工作一样:一默如雷。

一年来,对该部官兵来说,番号变了、岗位变了、驻地变了……但有一样精神却始终没变:担当强军重任,甘做无名英雄。

红色基因在改革中传承

“我们的执勤站点在遥远的海岛上,是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但我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说起自己的工作,该部干部李康颇感自豪。

去年,李康来到现在的单位,但上岛执勤没两天,高盐高湿的环境和繁重的任务就让他打起了“退堂鼓”。

“执勤轮换时,大家只能乘坐直升机往返。有一次,我们遭遇雷暴,风雨飘摇中简直像在闯‘鬼门关’。”李康说,当时思来想去,动起了调动的念头。

“除了艰苦的环境,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无言的寂寞。”该部一名领导介绍,因为工作特殊,许多人执行任务期间不能和亲人联系,还有许多人在执行任务中立功,但回到家却不能有只言片语,无法和亲友分享荣光。

“有困难敢于咽下去,有荣誉舍得藏起来,这是我们这支部队应有的精神。”该部政委介绍,作为由多支部队合编组成的新单位,人员、任务都在重新整合,有些困难是他也没经历过的,这就更需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光荣传统。

“各部队的精神传统虽各具特色,但血脉同源、根基相通。”据介绍,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中,他们首先对所属单位的“精神谱”“英雄谱”进行了一次大梳理,并组织“人人讲光荣历史”“人人学英模典型”等“九个人人”系列活动,引导官兵追寻力量之源、找寻传家之宝,让该部的精神传统交汇融合,实现升华。

如今,“当好千里眼顺风耳”的红色文化、“令到我处,落到实处”的扎实作风、“无私奉献,无上光荣”的优良传统等,都在该部凝练出新的时代特质,使红色基因在改革中不断强大。

“翻看单位新修订的‘英雄谱’,我才知道身边战友有的创造了最长时间岛上执勤纪录,有的是默默无闻的一等功臣。” 李康说,相比其他人的坚守,他为自己的动摇感到惭愧,为了强军事业,他也愿意做“隐姓埋名人”。

在今年的一次执勤中,李康在战位坚守近千小时,收集整理大量宝贵信息,为部队创新战法训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战斗精神在改革中培育

“莱芜战役前夕,陈毅、粟裕为何突然放弃南线会战计划,命令部队急行军秘密北上”……该部技术员李谦至今清晰地记得,来到新单位的第一课,就是听新四军老前辈蒋旦萍讲战斗故事。

李谦初到该部时,一度对新的岗位有些不适应:一坐就是一天,战位在“大后方”,似乎离战场很遥远。

“当时我们能力落后,但大家有个口号:在能力上赶上敌人,在时间上超过敌人。正是靠着这股‘拼’的精神,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打出一个又一个胜仗。”课堂上,蒋旦萍老人讲述的光辉战例,让李谦深受触动。在该部的红色讲堂上,李谦对新战友说道:“我们的面前没有枪林弹雨,但一样硝烟弥漫;我们的战斗没有刺刀见红,但我们的意志同样顽强坚定。”

“强军重任怎么担?关键要有战斗精神。”该部领导介绍,改革过程中,该部有些官兵对新体制新编制下按战定岗的特点理解不深,研究不够,产生了消极懈怠的思想,一些和平积弊出现回潮现象。

对此,该部在主题教育中,对表习主席训词训令,从打仗思想、工作导向、抓训备战、精神状态等方面自上而下展开自查自纠,聚力深入纠治和平积弊,唤醒“军人生来为战胜”的初心,引导官兵培育战斗精神,聚焦主责主业,一门心思“干惊天动地事”。

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必须要有“啃碎硬骨头,坐热冷板凳”的狠劲、韧劲。去年一次执行任务,为了克服一个重大难题,宋军和周圣曾连续铆在工作台位上长达23天,最终获得成功,一举填补某技术领域的空白。

改革中,该部多名领导干部主动要求重返一线岗位,参与战备任务。李海今年退出现役,但他一直坚持到命令宣布才离开战位。他说,无形空间的鏖战一刻不停,军人就一刻也不能松懈。

基层难题在改革中破解

时至今日,陈冰依然忘不了今年春节的那一幕:除夕夜,该部机关的同志来到值班室,请他说说自己的新年梦想。正在值班的他面对镜头不假思索地说,希望结束两地分居,阖家团聚。

陈冰原本以为这只是过年的一次例行活动,没想到春暖花开之时,家属竟然真的如愿调入了驻地所在的大城市。

“官兵越是无私奉献,越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无上光荣。”该部一组建,党委一班人就下定决心:把满足官兵诉求、努力解难帮困作为促进改革落地见效的重要抓手,让官兵在改革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去年以来,该部开展“说出你的心里话”等活动。主题教育展开后,该部领导结合蹲点帮带分层次开展调研,各分队结合“领导抓知兵、骨干抓谈心”活动,深入一线摸清官兵思想底数和实际困难。

陈冰的家属调动问题一直是“老大难”。该部领导先后十几次与地方有关部门协商,终于顺利解决难题。

一年来,该部下大力解决公寓住房、医疗保障、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现实困难,改建战士洗漱间,建造阳光房,协调安置17名干部家属随军落户就业,协调13名干部子女入学。官兵们说,困难有组织“兜底”,我们可以心无旁骛谋打仗。

解决后顾之忧,还要激发内生动力。该部在定岗定编、提前调级、职称晋升等方面立起“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的鲜明导向,努力营造“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内外环境;同时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引导大家把全部心思放在提高打赢贡献率上。

在前不久的干部调整中,虽然没有取得重大成果,但因多次在一线执勤中高标准完成任务,年轻的技术员张航提前晋职。受邀走上该部“官兵讲台”的张航激动地说:“本以为自己的努力只有自己知道,其实组织都看在眼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