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局面

2019-03-09 20:09:1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文艺界、哲学社会科学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明方向、正导向,转作风、树新风,出精品、育人才等方面探索创新,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局面。

奋力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日前公布的2019年演出计划中,有一部最新创作的京味儿话剧,讲述当代科学家的故事,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剧。北京人艺院长任鸣说,唱响当代最强音,真实记录、深刻反映这个杰出和伟大的时代,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广大文艺界、社科界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在正本清源中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中展现新作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由7家扩容为15家,勇当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排头兵;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力度空前,21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理论人才培养的高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各类项目2.5万余项,各类成果验收结项1万余项,产出各类研究专著1.2万多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界着力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学术创新、文艺创作开辟了广阔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创作主题和创新灵感。

2018年国庆节,北京前门大街,伴着悠扬的小提琴声,孩子们用清亮的童音唱起《我爱你中国》,人群渐渐聚拢,从轻声跟唱到放声高歌。一场“突如其来”的“快闪”,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爱国情。

因时而兴,乘势而变,与时代同步伐,这是古今中外优秀作品诞生的一条基本规律。

2017年9月,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揭晓。2018年8月,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揭晓。这两份沉甸甸的获奖名单,清晰标注了中国文艺界勇攀高峰的崭新刻度。

展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引发全国观看热潮;点燃爱国情怀的《战狼2》,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讴歌塞罕坝精神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创下高收视率;小说《七层宝塔》关注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伦理变迁与邻里道德守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文化文艺创作脍炙人口,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以人民为中心,提升百姓“获得感”

2019年春节前,四川省组织“文化列车”同心艺术团来到凉山州昭觉、喜德等深度贫困县,为当地超过3万群众带来歌舞、川剧变脸、杂技等文艺表演。

小品《爱洒大凉山》讲述驻村扶贫干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主人公彝族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望,引起昭觉县民族中学学生吉克不哈的强烈共鸣:“我和这个小女孩一样从小热爱学习。对我来说,知识和文化是最宝贵的财富。”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百姓送文化,到基层种文化。

在深圳,中国广播艺术团为社区演出时突降暴雨,观众在雨中用掌声、笑声、欢呼声为演员喝彩;在重庆,国家交响乐团开展“结对子、种文化”项目,支持当地盲童学生和村民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在内蒙古,乌兰牧骑演员每年为牧民群众演出数千场,在广袤草原传递党的声音与关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提高效能,打通“最后一公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

目前,中央、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立,全国群众文化机构每年开展活动近200万次,服务群众达5、6亿人次。

在苏州,图书可以用手机直接在“书香苏州”客户端上搜索、借阅;在浙江舟山,“淘文化”公共文化网购平台让居民点击鼠标就能享受文化服务;在贵州毕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实现市县乡村全覆盖……

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2017年全国文化事业费855.80亿元,比上年增加85.11亿元,增长11.0%;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61.57元,比上年增加5.83元,增长10.5%。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升着百姓“获得感”。

体现文化自信 凝聚中国力量

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019年春节在全国上映,票房超过45亿元。影片摆脱了美式科幻片主导的“逃离地球”范式,传承、体现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神话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华文化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着力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作品。

从“非遗”成为精准扶贫重要抓手,到《记住乡愁》《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诗词大会》等,一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品牌广受欢迎;从整理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开通运行“中华古籍资源库”,到推动戏曲进校园、进乡村,一批以“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作品注重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京剧名家张火丁在纽约林肯中心成功演出全本京剧《白蛇传》《锁麟囊》;上海昆剧团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首次完整搬上舞台并进行世界巡演;曹文轩、刘慈欣等一批中国作家走上国际大奖领奖台;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观众中引发共鸣,《甄嬛传》走进了美国、日本……熔铸于民族灵魂,镌刻着民族特征,灿烂多姿的文化名片,让世界不断领略东方古国的时代风采。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正在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展示更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凝聚起更磅礴的中国力量。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记者白瀛、王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