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五月,阳光温暖“白衣天使”

2019-05-12 15:09:5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护士长杜辉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急诊科护士王慧英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门诊部护士长陈珏
西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徐朝霞

编者按  你的微笑驱散病痛,你的真诚给人温暖,你的热情传递爱心……又到五月,阳光温暖,“5·12”国际护士节向我们走来。在这个温情的日子里,让我们走近4位服务战场救护一线、守护军人军属健康的军队“白衣天使”,品读她们尽职尽责、默默奉献的故事,感受她们姓军为战、大爱赤诚的情怀。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护士长杜辉——

精益求精为患者

■本报记者 郭 晨 特约记者 罗国金

五月的清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一间病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名护士轻步走到病床前,查看护理记录、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完整检查一遍后,她转向下一个床位。

她就是该院第二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护士长杜辉。晨曦微露时,她迎来忙碌的一天。

作为护士长,从场地准备到安排查体,从执行会诊意见到用药后病情观察,每一个环节杜辉都严谨细致。患者无小事,处置必到场,任护士长5年来,杜辉一直坚持这条原则。

“一上阵就是实战,分秒间关系生死。”这是杜辉的岗位箴言。对自己分管病房的每名患者,杜辉牢记他们的病史、化验指标、治疗方案、用药情况;执行医嘱精准化,无论药物还是营养液、饮水量,她都能做到分毫不差。

一次,诊区收治一名86岁的高龄患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长期卧床靠呼吸机维持生命,这种状态极易导致痰液吸入肺部造成感染。为做到万无一失,杜辉带领护士们为这名患者量身定制一套气管套管冲洗流程,并规范鼻饲、吸痰等护理工作细节。

如履薄冰、如沐春风,杜辉常这样形容一线护理工作的感受。她的理解是,护理岗位承载着组织和患者的信任,必须严谨细致。

前不久,杜辉获得联勤保障部队“十大服务标兵”称号,她把荣誉的获得,归功于集体的努力和传统的滋养。在她眼中,“忠诚保健、甘于奉献、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总医院南楼精神,是一种标准,更是一种鞭策。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急诊科护士王慧英——

拯救生命分秒间

■本报记者 郭 晨 通讯员 毛 宇 尹继冬

暮春时节,解放军总医院组织的一场战救训练考核正紧张进行。参赛队员中,一名年轻护士的动作格外麻利,她匍匐前进接近“伤员”,检查伤情后快速包扎、固定,率先将“伤员”转移后送……最终,她夺得这次考核理论和技能两项第一。她就是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急诊科护士王慧英。

刚当护士时参与的第一场急救,对王慧英来说是一次尴尬的经历。当时抢救一名心搏骤停的患者,看着医生护士们紧张快速地操作,她却头脑发蒙,一点也插不上手……任务结束已是凌晨,王慧英径直来到值班医生办公室,请教抢救中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她暗下决心,要做一名优秀的急救护士。

那段时间,王慧英刻苦学习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急救技能。为了熟练掌握抢救流程和动作要领,她上网下载教学视频,一遍遍地看、一次次地练。入院第8个月,她已经能够独立抢救病人了。

一天晚上,王慧英值班时接到某科室出诊请求。王慧英赶到现场时,患者呼吸心跳均无。她立即展开抢救,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几分钟后,患者恢复了心跳。

“生命转瞬即逝,紧急关头,护士要判明情况并迅速处置,来不得半点犹豫。”这是王慧英多年从事急救护理工作的切身体会。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门诊部护士长陈珏——

走出国门受赞誉

■本报记者 赖瑜鸿 通讯员 张 程

“我的伤口愈合很好,非常感谢您细心的护理。”4月下旬,一位曾经伤口反复感染的患者终于痊愈出院,他特意打电话向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门诊部护士长陈珏致谢。

“在医疗服务中,护理工作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万不可马虎大意。”从事护理工作20余年,陈珏经常这样提醒自己。去年5月,陈珏接到命令,背负行囊登上和平方舟医院船,执行“和谐使命-2018”任务,承担起医院船护理部主任的工作。

250多个日夜,诊区、病房、手术室、前出分队……随处可见陈珏忙碌的身影。她参与组织的“中格护理技术展示交流活动”,受到格林纳达领导的高度赞扬。在汤加,和平方舟医院船收治了一名枪伤致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陈珏为伤员精心护理伤口。伤员康复出院时,紧紧握住她的手表示感谢。

“走出国门,我们代表的是祖国。”陈珏深知自己肩负的职责。2015年元旦前夕,医院接到赴利比里亚执行抗击埃博拉疫情的紧急卫勤保障任务。陈珏毅然报名随队远赴西非。

在被称为抗埃“前哨阵地”的留观病区,陈珏零距离接触埃博拉患者,采集病史、查体,向世界卫生组织及时汇报患者救治情况……4个月时间,她在高感染风险的环境中,救治了4例确诊、300余例疑似患者,为中国军队赢得了国际声誉。

西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徐朝霞——

应急救援冲在前

■本报记者 张 放 通讯员 龙秋凡

5月7日,西部战区总医院组织卫勤应急拉动演练。面对种类繁多的医疗物资,年近50岁的急诊科护士长徐朝霞带领数名医疗队员,仅用半个小时就完成了点验、整理、装车等任务。

作为一名业务骨干,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徐朝霞总是冲在最前面。汶川地震后,都江堰、映秀等重灾区有大量伤员需要后送治疗。当时余震不断,转诊车辆时刻面临着山体滑坡和飞石袭击的危险。徐朝霞主动请缨,承担起伤员后送途中的护理工作。

当时,一名伤员被救出时双腿坏死,皮肤呈黑褐色,徐朝霞判断可能出现急性坏疽,有传染风险。后送途中,徐朝霞让同行战友到其他车上,她则穿上防护服,一路照顾伤员,在高传染风险环境下和伤员单独相处6个多小时,顺利完成后送任务。

“对军人来说,使命重于生命,越难的任务,越考验军人的本色。”这些年,徐朝霞先后完成30多项急难险重任务,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应急救援本领。

参与尼泊尔地震救援时,徐朝霞立足现有条件,提升护理质量。当地血源难以补充,她通过上止血带、控制性降低血压等办法,减少术中出血。高质量的救援工作赢得当地民众赞誉。

结合自己执行救援任务经验,徐朝霞撰写了15篇学术论文,其中一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为医疗卫勤力量执行抢险救援任务提供有益借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