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与上海有啥区别?何时开始分类?

2019-07-04 17:26:3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原标题:十问北京垃圾分类)

  北京垃圾分类“四分法”

  继上海出台法规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后,北京也要推动垃圾分类立法了。近期,北京市城管委主任孙新军在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时表示,《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经列入2018-2020年立法规划。新修订的条例不光对单位,也将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那么北京的垃圾怎么分类?不分类会被罚吗?新京报记者整理了大家最关注的10个问题,咨询相关部门为您一一解答。

1北京的垃圾怎么分类?

  实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

  北京目前采取的垃圾分类方法为“四分法”,将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这既是符合国家要求,也是目前最简单的分类方法。孙新军曾在节目中对这四类生活垃圾作了详细介绍——

  ●可回收物(蓝色桶):可循环利用的,报纸、镜子、饮料瓶、易拉罐、旧衣服、电子废弃物等,由再生资源企业回收利用,俗称“收破烂”。

  ●厨余垃圾(绿色桶):厨房产生的,如菜叶菜帮、剩饭剩菜、植物等。

  ●其他垃圾(灰色桶):包括保鲜膜、塑料袋、纸巾、大骨头、玉米核等。

  ●有害垃圾(红色桶):对身体和环境有害的,如废灯管、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油漆、化妆品等,需用特殊方法安全处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在生产的1号、5号、7号等干电池是低汞或者无汞电池,所以就不属于有害垃圾了,应投入“其他垃圾”中。但纽扣电池、电子产品用的锂电池、电动车电瓶等铅蓄电池和镍镉充电电池仍需作为“有害垃圾”进行回收。

2北京垃圾分类有何特别之处?

  分类名称有别,但投放、运输、处理都一样

  上海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种类型进行垃圾分类。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城管委了解到,北京与上海的区别在于分类名称的不同,而投放、运输、处理操作都是一样的。

  北京 上海

  可回收物 可回收物

  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

  厨余垃圾 = 湿垃圾

  其他垃圾 = 干垃圾

3 没分类就扔垃圾,北京怎么罚?

  将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不分类就是违法

  孙新军介绍,垃圾分类修法呼之欲出,《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经列入2018-2020年立法规划。新修订的条例不光对单位,也将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到时候,不分类就是违法。”孙新军说。

4 北京啥时候开始分类?

  今后将健全日常执法检查,逐步覆盖居住小区

  2009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发文开始推广垃圾分类工作。孙新军介绍,目前北京市已在党政机关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并在全市30%的街道、乡镇创建了100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2019年,示范片区覆盖率将达到60%,覆盖200多个乡镇街道。

  推行范围上,去年全市有2300多家公共机构加入了垃圾强制分类的队伍,包括学校、医院、商超和旅游景点,基本覆盖了人群集中、垃圾产生量大的区域。今年还将健全日常执法检查,逐步覆盖至居住小区。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不组织分类或分类不符合要求拒不整改的单位,要移交执法部门处罚,并逐步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

5 垃圾分类为何要修法?

  现行相关法规对居民个人缺乏约束和强制

  孙新军介绍,目前,北京市每天会产生近2.6万吨生活垃圾,人均每天1.1公斤,全市29个垃圾处理终端设施均在满负荷运转,如果清运、处理不及时,将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2012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了政府部门、物业等管理责任人、收运处置单位、垃圾产生单位的责任和罚则,但是物业等管理责任人对居民个人参与垃圾分类仍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在今年5月29日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北京市副市长张家明曾指出,目前北京相关法规对居民个人参与垃圾分类缺乏约束和强制,导致居民参与率增长缓慢。

6 北京目前垃圾分类准确率如何?

  “厨余垃圾”准确投放率仅两成多

  2019年4月起,市人大常委会曾委托专业调查公司对在北京市16区内连续居住半年及以上的普通公众进行生活垃圾管理情况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北京市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有一定认知,但实际上对生活垃圾的分类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存在不分类、乱分类等情况。

  其中,受“废品回收”影响,公众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分类投放具有较高的认同和行动力。但被条例明确分类界定的“厨余垃圾”,准确投放率只有两成多。

7 如何避免分好的垃圾混装混运?

  对各类垃圾运输车辆进行精准管理

  不少人表示,按分类投放垃圾后发现,不同类型的垃圾被混装在了同一辆车进行回收,那岂不是白分类了?对于前端分类被“无用功”的问题,孙新军表示,北京市城管委将要求运输车辆“亮出身份”,标识醒目,做到“五统一”,即统一车身的颜色为绿色、统一车身的标准、统一运输的标识、统一单位的标识、统一监督举报电话,组建“绿色车队”,提升分类运输能力,让有规模、专业的队伍来运输;对各品类垃圾运输车辆进行改造,增加计量称重、身份识别、轨迹监控等管理功能,实现对各类垃圾运输车辆的精准管理。

8 垃圾分类之后去了哪儿?

  不同类别垃圾处理方式不同

  目前在北京,垃圾经分类后,可回收物由再生资源企业回收利用,塑料袋、纸巾等其他垃圾被送到焚烧厂发电或者是填埋,而有害垃圾将被用特殊方法安全处理。

  张家明曾介绍,2018年,北京全市生活垃圾清运量929.42万吨。截至2018年年底,垃圾处理设施设计总处理能力为28591吨/日,基本满足各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2019年,北京将加快阿苏卫、密云、顺义二期等垃圾焚烧厂调试,同步推进房山综合处理厂、海淀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建设,力争年底主体完工。对于再生资源,将推进分拣设施规划布局,加快分拣中心建设。

9 有没有人引导正确投放垃圾?

  4种模式引导居民正确投放

  目前,北京在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崇外街道,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朝阳区劲松街道,丰台区东高地街道,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怀柔区泉河街道,延庆区百泉街道等创建示范片区,并探索形成了4种有效的垃圾分类投放模式。

  ●建立有人值守的垃圾分类驿站,效果突出,居民分类投放正确率高,再生资源交投便利,兼具垃圾称重计量和积分奖励功能(积分可兑换物品),方便有意愿的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从而形成了稳定的垃圾分类基础参与人群。

  ●采用撤桶撤站方式,实行定时定点流动收集,最大程度地实现垃圾回收不落地。

  ●采用上门或定点回收再生资源、厨余垃圾等方式,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分类、提高回收量。

  ●在部分有条件的小区设置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箱,减少人工成本,扩展垃圾分类服务范围。

  张家明曾表示,这4种方式充分借鉴了境内外垃圾分类的成熟经验,并且都是根据所在地居民的意愿确定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0 推行垃圾分类如何才能长效?

  专家建议“奖惩结合”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蒋建国建议通过“奖惩结合”推行垃圾分类。他认为,针对不分类投放的行为制定处罚措施,可推动居民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与此同时,积分兑换物品的奖励方式可与处罚形成互补,两种方式结合,能更好地引导公众从源头做好垃圾分类。

  他分析,随着互联网电商发展,快递、外卖垃圾等应运而生,并且占比持续增长,但目前完全依靠社区居民分类处理,“垃圾分类不能完全依靠环卫部门和社区居民,商业也要负起一定的责任。”同时,他提出中国有完善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回收的有价值物品也体现了垃圾分类的效果,建议政府结合废品价格的波动,在价格高的时候不做太多干预,当价格较低,甚至低于回收成本时,政府要有一些托底政策和措施,保障废品回收这一体系服务于垃圾分类。另外,还需考虑末端的处理和资源再生。有些垃圾价值不高,甚至会造成二次污染,比如废塑料、受污染的瓶罐等,这类商品出路在哪里,需要引起关注。

■ 探访

积分兑换成为主流引导分类方式

  东城区年初印发了垃圾分类全覆盖工作方案,方案提到,2019年底,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制度和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10%以上。记者近日走访东城多个街道,发现均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厨余分出率多超10%。在引导居民分类方面,各街道采取了多种方式。

  东城区建国门街道雅宝公寓东门,进门不远有一处垃圾投放点。与其他小区不同的是,这个垃圾投放点垃圾桶旁边还有一排柜子,上面搁着十几个小桶,桶上写着“厨余垃圾”和各家的房号。

  “这就是我们尝试的‘户分桶’,居民从外面回来就把桶拎回家,出门时将厨余垃圾带出来。每个桶里都带有芯片,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定时来收集厨余垃圾,并给每户积分。”建国门街道工作人员严峻告诉记者。

  夏天,厨余垃圾特别容易腐烂,垃圾桶也容易有味。严峻说,工作人员每次来都要擦一遍柜子,小桶脏的话也要清洗。

  除了“户分桶”,建国门街道还设立了8个绿色生活驿站,分别坐落在街道的楼房集中区。每个驿站配备垃圾分类指导员,主要负责对居民垃圾分类做指导,给居民统计垃圾分类积分。

  此外,建国门街道还在外交部街33号院投放了6个智能垃圾桶,可以进行人脸、指纹识别,还可以刷积分卡。

  平房区曾是垃圾分类的难点区域。建国门街道西总布胡同近来撤掉垃圾桶,用“居民在家分类,指导员定时定点回收”的方式收集垃圾。根据街道和居民的会商结果,全长700多米的西总布胡同总共设置11号院门口、小学门口、口袋公园入口和78号院门口4处回收点,相邻点位之间的距离仅100多米。在每个回收点,居民上下午都各有1小时的投放时长。建国门有流动收集车10辆,会准时出现在各个回收点。

  北新桥街道平房区则设置16个垃圾分类点位,每一个点位包括可回收垃圾桶、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部分点位包含有毒有害垃圾桶,供居民自主投放。

  垃圾清运员会在每天的7点到10点、15点到19点对平房区的各个点位进行循环收运,并将收集时间在各个街巷利用公示牌进行公示,提示居民不要错过收运时间。

  在北新桥的平房区,每天的6点到10点、14点至18点都会有垃圾分类指导员在点位上对居民进行指导和监督,对于能够正确分类的居民进行积分,对未能正确分类的居民加以指导并进行二次分拣。

  建国门街道也采用了相同的方法,指导员会在居民积分卡上积分,上午投放积2分,下午投放积3分,一天最多积5分,积分可以换取生活用品。东直门街道也开设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

  记者发现,积分成为东城绝大多数街道引导垃圾分类的方法。

  6月初,东城区崇外街道在新怡家园社区启用新型智能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设备,新老设备积分相同,一个塑料瓶可以积3分。

  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在崇外,一卷纸是70分、垃圾袋100分、盐120分、陶瓷刀150分,5公斤大米则需要1000分,还有其他生活用品可以选。记者算了一下,投40个塑料瓶就能换一袋盐,价值三四块钱;300多个瓶子差不多能换10斤大米。

  垃圾精细分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生活在470平方公里的北京朝阳区土地上的人们,每天产生大约5850吨垃圾,其中约有4000吨进入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也就是俗称的高安屯垃圾处理厂。这块占地3平方公里的园区集中了巨大的垃圾填埋场、两座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资源化处理厂等,24小时不间断运转。

  园区工作人员介绍,夏天,生活垃圾的含水率能达到20%,如果垃圾分类更细致,会有助于减少含水率,减少处理污水的工作压力。

  垃圾分类的推进直接影响燃烧炉的效率。产业园管理中心主任苗桂清介绍,以2008年点火的一厂为例,在2013年以前,进入园区的生活垃圾中掺杂很多建筑垃圾,影响燃烧炉的运行。她解释,发电厂燃烧发电的设计标准是每公斤垃圾热值达到1600大卡,可是由于水泥块、砖块之类的建筑垃圾太多,当时的热值只有1200大卡。热值低引发两个问题:一是炉温达不到850℃,排出的烟气无法达标;二是影响发电效率。2013年以后,政府部门提供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干净”了,热值也逐年升高。

  在2016年5月投入试运行的二厂(全称北京朝阳清洁焚烧中心)一楼,陈列着一小瓶燃烧后的残渣。工作人员指着其中的半透明块状物说,这是有机玻璃,还有金属小弹簧、瓷片等,都是上千度的高温也难以融化的。这些残渣可以用来制作步道砖,但是玻璃块、金属都不能掺进去。如果垃圾分类更精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企业就可以直接制砖,无需进一步筛选。

  在园区里,一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生产线已经开始带料调试,生产步道砖、透水砖等建材。生产线总产能123万吨,其中100万吨产能为建筑垃圾,23万吨产能为残渣。苗桂清介绍,未来随着垃圾分类的进一步精细化,预计残渣将进一步减少。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