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美重启磋商四大看点

2019-07-05 18:54:5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中美元首大阪会晤,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

会晤结束近一周,大家的注意力正逐渐集中到磋商上来。

综合这两天各方面的消息,有几点值得说说。

首先,中美双方经贸团队一直保持沟通。

这从双方的表态中都能得到确认。

中国商务部4日的例行发布会上透露:

“目前双方经贸团队一直保持沟通。如果有进一步信息,我们将及时发布。”

美方也有类似消息发布。

“据路透社报道,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3日在白宫对记者说,双方谈判官员已通过电话进行沟通,‘这些谈判将在未来一周继续’。”

双方一直在沟通这事,可以确认。

其次,中方重申早已提出的谈判目标:“取消全部加征关税”。

在此前的多轮经贸磋商中,中方反复强调的是“双方的协议必须是平等、互利的,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中方决不让步”。

第十一轮磋商结束后,明确提出三个核心关切必须得到解决:取消全部加征关税、贸易采购数字要符合实际、改善文本平衡性。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三个关切里,重中之重是“取消全部加征关税”。

商务部在4日重申了这个立场。

“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单方面加征关税是中美经贸摩擦的起点,如果双方能够达成协议,加征的关税必须全部取消。”

陶然笔记认为,在接下来的磋商中,中方这个立场不会有任何改变。关于这个问题的任何误判,都可能导致谈判再度出现反复。

第三,双方对“平等和相互尊重”的认知还有偏差,有必要进一步缩小。

中美虽然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但从过去近一周美方的态度看,中美在如何看待“平等和相互尊重”的问题上,恐怕还有偏差。

比如,美方一些人提出,“中美间的贸易协定需要一定程度上向有利于美国方面倾斜”。

又如,库德洛近期表示,“在谈判期间美方不会取消对中国商品的加征关税措施,他同时希望中方会兑现购买大量美国商品的承诺。”

从这些表态上看,要美方理解什么是“平等和相互尊重”还需要一个过程。

对此,商务部的回应也很明确。

“如果达成协议,应该是双向平衡、平等互利的,中方的核心关切必须得到妥善解决。”

看来在这个问题上,美方有必要进一步缩小同中方存在的理解上的偏差。

这里要专门谈谈采购美国商品,尤其是美国农产品的问题。

陶然笔记的基本观点,在《用“大豆逻辑”来看看中美贸易战》一文中说得很清楚。

“去年贸易战最激烈的时候,不买大豆一度是对付美国的‘武器’。现在谈判节奏不断加快,购买大豆又成为表达谈判诚意的策略。是不是前后矛盾?是矛盾,但合乎情理。”

“中国应对贸易战的主要利益诉求,打也好,谈也好,就是不能让贸易战干扰我们的发展节奏,尽可能去争取时间和空间,争取战略机遇期。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国家利益,也是我们所要争取的结果。”

“大豆买还是不买,买多还是买少,买了以后,什么时候又不买,都是服从这个根本利益诉求。”

现在重启磋商,可以想见采购美国农产品仍会成为谈判的内容之一,美方应该也少不了拿这个来设置舆论议题。

按我的理解,不买,对美国构成压力,买,对国内无实质性伤害。

采购美国农产品是中国特有的谈判筹码。

美方既然看重农民的利益,那么就应该真正从美国农民的利益出发,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美方在磋商中态度再出现反复,那么采购美国农产品这事儿,恐怕也会再出现反复。

更要强调的是,中方采购的美国农产品,是要能真正满足国内民众的需求,而这个过程也要兼顾国内企业和第三方的合理诉求。

第四,关键还是办好自己的事。

我们乐见美国国内反对加征关税的声音越来越大,但解决问题关键还是办好自己的事。

这段时间,美国国内反对加征关税,反对与中国为敌,出现一些新动向。

“7月3日出版的《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一封多位专家联名给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国会议员的公开信,题为《把中国变成美国的敌人于事无补》。”

“公开信接着从7个方面论证为什么把中国塑造成美国的敌人对美国不利,并指出在华盛顿并没有必须与中国为敌的压倒性共识。”

打贸易战,与中国为敌,只有双输的结果。

理性的选择惟有喊停。

因此,美方这封公开信的出现,本质上是理性衡量利益得失之后的结果。

用中方的话来说,就是“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比摩擦好,对话比对抗好”。

公开信认为“把中国变成美国的敌人于事无补”,这个立场值得肯定。

但是,同样要清醒地看到,中美之间的沟通摩擦,存在长期、艰巨、复杂的特点。

对这种国家实力在此消彼长变化中的比拼,不能把问题的解决寄托在别人身上,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

能够谈当然可以谈,该打还会坚决地打。

坚持自己的立场,坚持发展的节奏。

解决中美经贸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办好自己的事。

来源:陶然笔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