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山东省委机关报百余篇监督报道 曝光出了什么?

2019-07-07 19:30:3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去年以来,新闻舆论监督在推动山东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助推山东高质量发展方面,作用愈加明显,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工作的有力“促进者”和“监督员”。

2018年7月26日,大众日报头版开设“大众调查·聚焦难点痛点堵点”栏目,首篇推出重磅舆论监督报道《17路记者暗访17市政务中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截至目前,该栏目已刊发各类舆论监督报道超过100篇。

百篇文章,频次之多,影响力之大,值得回顾。

细数每篇报道,涵盖了以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为主的“一次办好”“双招双引”,以及交通、教育、医疗卫生、旅游、社保、环保、公安等各个领域和省内16城市,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

再看报道反馈,各级各部门负责人高度重视,充分肯定,涉及单位对报道中的问题认真对待,立即整改,引来中央媒体和省级兄弟媒体的“点赞”,赢得不少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的“称赞”,更赢得人民群众的“拍手叫好”。

哪些报道直击痛点,立竿见影?

先来看几组报道:

7月26日,《17路记者暗访17市政务中心》报道刊发后,7月27日-31日,大众日报连续5天刊发《“决不能来回踢皮球折腾群众”》《“这重重给我们敲了一次警钟”》《快改,真改,举一反三抓整改》《当好“店小二”,不当“大掌柜”》《共同答好舆论监督这道必答题》5篇文章,聚焦各市各单位各部门就首篇报道后的整改情况,从思想认识、实际行动等各方面进行了充分反馈。

而就在本组报道推出不久,大众日报记者再次集中暗访,并刊发《门好进了,脸好看了,关键还要事办好》(8月17日)《不动产登记,离“一次办好、五日完成”还有多远》(8月31日)报道。先后揭露了相关部门不担当不作为、执行慢、效率低等现状,揪出了流程不合理、数据不共享、乱收费、奇葩证明等诸多导致群众和企业“多次跑”“事难办”的深层次问题。报道刊发后,文中所涉问题绝大多数得到了整改解决。

除此之外,大众日报曝光的省内某地部分村完成“煤改气”管道铺设一年多,天然气却迟迟没送来的情况后,当地政府承诺力争近期实现天然气村村通;刊发的“绿色能源”导致河道污染问题后,地方接受监督加紧整改,确保河水尽快变清环境恢复;报道的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咨询电话“隐身”问题后,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迅速整改,并限定时间完善相关信息……

帮忙不添乱,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始终有人把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对立起来,一说舆论监督就等同于抹黑、污化和泼脏水,这种观念长期影响一些领导同志对公众和媒体监督的态度。

“唱赞歌易、讲问题难”。监督报道的难点在于人为设置的重重阻力,相当一部分监督对象仍然习惯于“闻功则喜、闻过则怒”,一听说媒体是来“监督”的,便想尽各种办法阻挠,装聋作哑,拒之门外,敬而远之。

监督报道绝不是为了制造麻烦、放大矛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帮忙不添乱,才是党媒开展舆论监督报道的初衷与目的。山东各媒体开展的包括“大众调查”“问政山东”“今日聚焦”等栏目,正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热点。有不少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反映,媒体监督让一些工作开展起来更顺畅了,让干事创业更有劲头了。

在2018年7月27日大众日报刊发的《“决不能来回踢皮球折腾群众”》文章中,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指出,大众日报的舆论监督报道对临沂市的工作是促进和支持。时任德州市市长陈飞在会议上表示,政府抓发展,发展靠环境,没有好的营商安民环境,什么项目也落不下!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认真对待媒体监督,欢迎他们提出意见,以此为契机改善工作。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在一次监督报道采访中,一位基层干部说,很多堵点难点,非基层所能解决,需要上级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进行系统改革才能根治。而依靠这次舆论监督,将极有可能帮忙解决这些问题——既能方便群众办事,又能减轻基层干部压力。“我们拍手欢迎你们的报道。”

忠言逆耳利于行。还有的地方党政部门在相关报道刊发后,及时推动各项问题解决,并创新让市、县领导到政务服务大厅“坐班”等制度,将工作做到了全省前面,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肯定。

众多实践证明,通过舆论监督对问题发现得越及时、越深入,就越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堵塞漏洞、改进工作。反之,面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鸵鸟政策,甚至“捂盖子”,则不利于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甚至贻害无穷。

加强舆论监督也是对领导干部的保护

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政府工作既需要正面宣传,也需要舆论监督,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对于舆论监督,领导干部应当自觉接受、正确面对,这也是为官从政的一项基本功。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早有论断,他在浙江省工作期间,发表过一篇《领导干部要欢迎舆论监督》的文章,文章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欢迎舆论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通过运用舆论监督,改正缺点和错误,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舆论监督能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对于一些“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党纪国法之外多一道舆论监督,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啻为一种有效选择。

不仅如此,加强舆论监督也是对领导干部的保护。有的地方政务公开栏上写着“爱护我请监督我,关心我请批评我”的标语,细细琢磨,话语浅显道理深刻。舆论监督,发动群众的力量,发挥媒体的优势,能时常提醒领导干部规范用权,防止以权谋私,不正是一种爱护吗?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决不能拒绝监督、逃避监督。”领导干部须习惯于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及时解决舆论反映的问题。个别领导干部与其在舆论监督来临时花费精力“找补”“灭火”,不如平日里依纪依法办事、保持清正廉洁,把精力和心思用在更好为民服务上。

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