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电视台美女海归贪污近600万公款

2019-07-21 23:41:3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原标题:电视节目交易中心员工贪污近6百万公款,换来一堆网购小物件

如果不是穿着监服,很难把眼前的这位面容姣好、身材高挑的姑娘与“贪污犯罪嫌疑人”联系起来。

张瑶,女,1981年3月出生,北京市西城区人,海归硕士,案发前系某电视节目交易中心业务员。

2015年至2017年间,张瑶利用职务便利,通过伪造印章、合同、三方协议、付款变更说明等方式,分拆20余笔将电视剧购片费、保底费、分成费转至16家第三方公司,再要求以上公司将款项转到其个人名下,经调查部门认定,涉及金额595.56万元。

2019年3月11日,在北京市海淀区监察委员会成立两周年前夕,这名80后姑娘张瑶被解除留置,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这是海淀区监察委员会成立后又一例对非党员干部采取留置措施并顺利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案件。

“便利贴女孩”缘何贪污公款?

时间回溯到2008年,27岁的张瑶成功获得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硕士学位,结束了长达四年的海外留学生活,返回北京,成为某电视节目交易中心的一名员工。

该中心既承担中央电视台版权节目的海外发行任务,也投资购买和代理大量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在海外的独家发行权。入职后,张瑶被分派到辅助销售支持组,主要负责与各影视公司制片方洽谈版权采购、版权收入分成相关事宜。半年后,张瑶顺利转正,一干就是十年,这份工作也是截至案发前她唯一做过的工作。

工作稳定,衣食无虞,别人眼中张瑶轻松取得的令人羡慕的生活,并不能代表她最真实的内心体验。面对部门中众多拥有老资历、老资格的同事,张瑶这位海归硕士并没有刷出太多“存在感”,自小性格温顺又初入职场的张瑶渐渐成了部门里的“便利贴女孩”。

“我不缺钱,我也不爱钱,可我不明白凭什么这些工作都要我一个人来完成。一次两次也就算了,这么多年来都是这样,从来没有改变过,就连我生病住院期间都要带病处理业务上的事情,医生让我休养一个月、单位却只让我休养了半个月……”终日被部门里的杂事、琐事缠得焦头烂额,表面不动声色的张瑶心里渐渐发生了变化。

2015年,入职七年的张瑶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却依然没有走出工作中的“困局”。那年年初,一位有过合作的制片商来找张瑶询问分成款事宜,想到日后可能还会合作,张瑶就找财务人员帮着问了问。

这家制片方的电视剧分别卖了两家公司供应权,二者均有收入,但制片方做收款准备时只开了一家供应权的发票,他们不知道还有另外一笔供应权的款项。张瑶询问财务人员:“咱们要不要把另一笔钱也一并打给制片方呀?”财务人员反问:“制片方来找你要钱了吗?”张瑶说:“没有。”财务人员说:“那就不用打给他们,咱们账上有钱不是比没钱好吗,等他们想起来了再说。”

“大笔大笔的资金趴在公司账上,如果制片商来要,公司就会支付;如果制片商不来要,这些钱就成了‘无主的肥肉’。”时至今日,张瑶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张瑶没想到,自己随口一问竟问出了“大学问”,在眼前巨大诱惑的驱使下,一场移花接木的大戏渐渐酝酿生成,张瑶就这样一步一步将“黑手”伸向了公款,以此来发泄心中积压多年的不满。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就在此时演变成了不受控制的“购物癖”,“便利贴女孩”的“黑化”过程也在这个阶段悄然完成。

近600万公款可以换来什么?

刚开始张瑶并不懂其中的玄机,通过朋友的朋友联系了一家第三方公司,第一笔套取的款项只有7000多元,但第三方公司要求五五分成,这让张瑶很不高兴,只合作了一次就放弃了这家公司。

初尝甜头的张瑶注意到办公室的传真机经常会接到代开发票公司的小广告,她按照上面留的电话先后和两个人取得了联系,并通过这两个人控制下的10余家第三方公司交替代开发票。张瑶伪造了假的合同文本,又在网上找人代刻了30余枚第三方公司的假章用于伪造制片方和第三方公司之间的变更说明或变更协议,再借用第三方公司的营业执照和账号信息瞒天过海套取相应款项。最终,第三方公司扣除约6%的费用后将595.56万元赃款转至张瑶个人的银行账户。

这近600万赃款去向如何呢?它们既没有变成房、车等固定资产,也没有变成包、酒等奢侈品,更没有投资理财让钱生钱,而是通过张瑶的淘宝账户变成了众多网购来的小物件儿:玩偶、钥匙扣、床头挂件儿……少则几元,多则几百元。

“不知从何时起,我养成了一不高兴就上网购物的习惯,发展到后来,每天如果不上网买东西,我就浑身难受、坐立不安。买什么东西不重要,关键是购物带来的快感能暂时压制住我内心的苦闷情绪。”张瑶的网上账户已经达到五颗金黄色皇冠的买家等级,点开她的购物清单,甚至会产生一种逛“两元店”的错觉——杂乱无序,都是一些便宜又不实用的东西。

因为买的多,张瑶的网购物品先是堆满了公司里装母带的小仓库,而后又填满了爷爷家的一个大房间;因为不实用,张瑶买的许多东西都没有拆包装,有的收到货后甚至从未打开过。

用近600万的公款换来一堆无用的网购商品,继而再换来牢狱之灾,张瑶的行事逻辑让很多旁观者看不明白,但她自己却痛得真切。遭遇职场冷暴力的她固然值得同情,但这些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不公、不快、不悦绝不应该成为贪污公款、违法犯罪的借口。

“如果上天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会将我的苦恼与家人分享,也会尽早去看心理医生,决不会像现在这样钻牛角尖儿,选择以极端的手段解决问题最后只会让自己走上歧途。”张瑶追悔莫及。

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根据监察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张瑶虽然为合同工,却属于在国有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属于监察对象。2018年10月11日,张瑶接到了来自海淀区监委的电话,在家人的陪伴下,她第一时间赶到海淀区纪委监委。

“做人还是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要明白公是公、私是私,不能做一点儿公私不分的事情,如果你做了,肯定会受到惩罚。”张瑶在忏悔书上如此写道。

“从始至终,张瑶的悔罪认罪态度都很好,看得出来她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了。”作为案件承办人,海淀区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干部张斌读出了张瑶眼神里的诚恳,也为她感到惋惜。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张瑶从小家境优渥,她父母在物质生活方面从未苛待过她,但由于工作繁忙,在精神层面给予她的关怀却少之又少,使她养成了任性妄为、敏感内向、抗压能力差、花钱大手大脚的性格。享受父母“过度保护”的张瑶一遇到挫折就原形毕露,希望通过父母“买单”来填平过错的鸿沟。原生家庭的缺憾塑造了她畸形的金钱观,也为她的犯罪之路埋下了伏笔;甘于“啃老”的依赖心理则让她在错误的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由此可见,无论是不是党员干部,加强自身修养都须臾不可松懈,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和纪律规矩教育作为一生的必修课来对待,努力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

张瑶所在单位在监管上也存在较大漏洞。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该电视节目交易中心拥有在海外代理发行电视节目的天然优势,但却因为不重视廉政风险防控、没有盯紧关键少数而让产业链背后隐藏的利益输送链条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2016年海淀区地方税务局曾因为张瑶经手的第三方公司存在偷税漏税现象而约谈其财务人员,但单位管理层既没有引以为戒全面彻查其中的问题,也没有完善财务制度漏洞,厘清岗位职责,规范业务流程,最终导致张瑶不收敛、不收手,在单位被约谈后又贪污了300余万元公款。从张瑶堕落的轨迹来看,她并非一开始就有无视党纪国法、贪污公款的思想,周遭环境的变化使她渐渐滋生出了侥幸心理,而制度上的漏洞、监管上的缺位和重重审核中的流于形式,也使张瑶错失了被组织挽救的机会,原本娇艳的鲜花要在数载铁窗生涯中慢慢凋零。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