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唐山廖海军冤案何以能够启动追责?

2019-07-26 20:42:5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原标题:唐山廖海军冤案何以能够启动追责?

 

有些看似不起眼的新闻,背后往往包含着某种历史进程。七月份以来,唐山市纪委监委先后宣布,对公安系统的几名领导干部进行审查调查,他们是唐山市公安局南湖分局政委卢广杰、唐山迁西公安局刑警大队原大队长张宝祥、以及迁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教导员张护。这些人级别并不高,却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据财新网报道,他们都牵扯进了19年前的一桩冤案。

1999年,唐山市迁西县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凶杀案,两名9岁的女童被人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并被沉尸井底。案件发生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震动,唐山市有关领导批示,集中市县两级优势警力尽快破案。很快,同村的一名年轻人廖海军和他的父母就被抓获归案。但这个案子办得很不顺利,因为作案动机、作案工具、作案时间和血迹鉴定结论都疑点重重,检察院多次将案子退回,并直言“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但不知道何种力量干预,一个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冤案,最后还是铸成了。好在法院还不算糊涂、留了点余地,只给廖海军判了个无期。他的父母则因为包庇罪被判刑五年。

冤案是怎么铸成的呢?办案机关的刑讯逼供,可能是罪魁祸首。廖海军在控告书中,讲述他们一家三口不同程度地遭到了办案人员的殴打,他的继父廖友最惨。办案的刑警大队长张宝祥是廖友的同学,但下起手来却最狠。廖友生前回忆,他一被抓进去,二话不说就被打到昏死,凉水泼醒之后,“他们用皮鞋后跟踩在我的脸上,使劲地搓,把牙搓掉了,叫我吞肚子里了”。廖友后来被送到两家医院抢救,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但出狱之后很快郁郁而终。

迁西县和唐山市两级检察机关一开始显然是打算拒绝起诉的,但很可能承受了特殊的压力,拖了几年,还是不得不违心办案。在定罪的那次审判中,迁西县检察院还出具说明,称“随卷物证已丢失”。案子办到这个份上,法院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照单全收。

每个冤案的平反,背后好像都有一个特别坚强的母亲。廖海军的母亲黄玉秀出狱之后,背着馒头和铺盖、开始了不懈的奔走,最终引起了媒体和法律界人士的注意。我的一位同事辰光,最早参与了此案的报道,他也是唯一采访过廖友的记者。在案发十年之后即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再审此案,河北省高院随后裁定重审。从时间节点上看,最高法做出这个决定相当不容易,但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个案子可能实在经不起推敲。后来又拖了漫长的九年,廖海军和他的父母最终被宣判无罪。这时候,廖海军的父母都已不在人间,他只好在唐山市中院门前,冲着父母的遗像磕了几个头。

十八大之后,一批有影响力的冤案先后被平反,昭示了司法系统纠错的决心。翻阅这些案子的材料,很多时候都会感到痛心疾首,偶尔也会为“体制内的健康力量”感到欣慰。但最深的感受是,纠错比触动灵魂更难。冤案的形成,都有相似的时代背景,都有套路化的操作模式,都有外力的干预和职业操守的失守,也不同程度暴露出司法体制的弊端。从这个角度看,每一起冤案似乎都可以称之为“历史的共业”。就像雪崩时,没有哪一朵雪花需要自责一样,当案情大白时,好像也没有人需要承担责任。由此形成了两种现象:一是冤案的平反往往需要费尽移山心力,廖海军的案件如此,聂树斌的案件同样如此;二是冤案的问责也很复杂困难,案发和审判的时间久远,责任趋于分散,好像没有人需要为过去付出代价。从公开的材料看,在业已平反的诸多冤假错案中,似乎只有内蒙古的呼格吉勒图案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追责。虽然呼格案的主办人冯志明是因为其它问题被查办,但呼格案无疑是最重要的引子。

廖海军的案子被追责,有一定的客观因素,比如其继父廖友的两次入院记录,足以证明他受到了刑讯逼供。他当年的证词,也在去年的庭审中被视为非法证据而排除。但是,我们更乐于把问责视为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个案公正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大的背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之后,惩治司法腐败和执法不公的力度不断加大,以往看似无法克服的阻力得以被排除,这才是决定性因素。

廖海军案启动问责之后,我的两个朋友,北大一位法学教授和一位前资深调查记者,不约而同地在朋友圈点赞。这样的进步,理应为更多的人看见。

来源:团结湖参考     作者:蔡方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