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蛾口夺粮又抗汛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2019-09-22 22:07:5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原标题:今年秋粮生产形势总体较好 丰收在望

今年秋粮生产形势总体较好:稻菽飘香 丰收在望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我国农业生产再传捷报。农业农村部9月21日在北京宣布,今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目前,全国秋粮已陆续开始收获,今年秋粮生产形势总体较好,除局部遭受旱涝灾害外,大部地区作物长势好、呈增产趋势,再加上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如果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历经春种、夏管,广大农民正迎来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从南到北,五谷丰登、稻菽飘香,田野里是隆隆的农机声。南方金灿灿的稻田、华北平原的玉米、西北的马铃薯、东北黑土地的水稻和大豆,各地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成熟期,合理安排进度,确保颗粒归仓。

政策兴粮 稳定丰产基本盘

“区里搞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旱能灌、涝能排。农业部门还无偿提供了一定量的叶面肥,现场指导使用,我对增产有信心。”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曲濑镇沙丘村,望着丰收在望的稻谷,种粮大户邱华武很是高兴。

今年以来,各地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农民种粮。国家对玉米、大豆种植户实施生产者补贴,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财政部提前预拨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农业项目资金,支持地方开展春耕。粮食面积基本稳定,为夺取丰收奠定了基础。不过,粮食稳产还要闯过虫口夺粮和“龙口”夺粮两关。

虫口夺粮的关键是应对病虫草害。草地贪夜蛾是今年首次入侵我国的迁飞性害虫,对粮食生产构成直接威胁。有关部门及时启动突发性病虫害临时用药措施,紧急下拨5亿元防控资金。“据统计,全国见虫面积1500多万亩,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司长潘文博说,危害主要集中在西南等地,产量损失控制在5%以内,黄淮海等玉米主产区没有造成损失,实现了防虫害稳秋粮的目标。

“龙口”夺粮的关键是应对自然灾害。入汛后,我国多地出现强降雨,同时黄淮部分地区旱情持续,抗灾夺丰收任务艰巨。农业农村部根据灾害情况,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分作物技术指导意见。8月中旬的东北地区,内涝和阴雨寡照给局部农作物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为减轻灾害影响,农业农村部派出3个工作组赴东北,帮助落实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关键措施。

科技兴粮 有效提高单产

最近一个月,山东省高青县花沟镇岳家村农民岳玉海有事没事就往玉米地里跑。眼瞅着结出牛角般的玉米棒,鲜嫩的细毛须渐渐变红,岳玉海这才安了心。中秋节刚过完,经验丰富的他已经迫不及待地预估起产量,“每亩增产100斤不成问题”。

粮食生产能屡获丰收,科技力量功不可没。高青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苗光勇介绍,现在耕地由传统的旋耕、浅翻变为深耕,上虚下实无根茬、地面平整无坷垃,既保墒又好种;同时,为了让土地更“有劲儿”,积极引导农民不乱施肥,而是通过测土配方靶向用力,减少了种地成本,提高了地力。除此之外,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地头一摁按钮,就能精准浇灌追肥,省工高效。

“天津启动了小站稻标准提升行动,围绕小站稻全产业链生产技术需求,制定了小站稻基质育秧技术、栽培技术、品种标准、收获储藏标准、食味标准、加工标准等6项地方标准。”天津市农业农村委主任沈欣告诉记者,小站稻品种品质在不断提升,优质良种覆盖率达100%。今年,小站稻种植面积扩大到67.3万亩,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

如今,农民们越来越感受到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通过科学施肥、节水灌溉、地膜覆盖、绿色防控等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水肥药利用率明显提高,病虫草害损失率大幅降低,促进了农业效益提升。在东北地区,黑龙江探索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内蒙古三级联创控肥增效示范区、抗旱节水示范区;在黄淮海地区,山东实施病虫“一防双减”行动,河北通过水肥一体化节水增粮;在南方稻区,四川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江西实施粮食高产高效创建……各地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不断落实增产增效关键技术,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效益兴粮 调优种植结构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负责人介绍,今年粮食生产有三个特点:一是结构更优。实施大豆振兴计划,预计大豆面积增加1000万亩,非优势区水稻、玉米面积继续调减。二是生产更绿。今年轮作休耕3000万亩,调优农业投入品结构,有机肥使用量增加,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三是质量更高。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优质率进一步提升。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作物。近年来,我国大豆需求量增加较快,存在产需缺口。对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记者在全国多地采访中发现,今年春播大豆和夏播大豆面积都有所增加,特别是东北地区春播大豆面积增加较多。据统计,全国大豆播种面积超过1.3亿亩,比上年增加1000万亩。今年大豆面积增加,是连续第四年恢复性增加,提升了国产大豆供给水平。

种地也要养地,生产方式调绿,是粮食产业发展的关键。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创业农场,稻田已经连续15年实施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提升。同时,通过应用侧深施肥技术,实现了节肥增产。在黑龙江农垦七星农场,连片大豆长得“齐刷刷”,足有半人多高。据介绍,这里的大豆可以长到14层,且基本没有病虫害,地里也没有杂草,这主要得益于米豆轮作,可以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减少化肥用量。前茬玉米粉碎还田,还能培肥地力改善土壤。

秋收时节的华夏大地,笑容洋溢在农民脸上,幸福留在农民心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 乔金亮)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