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俄两国元首下达两条指令

2019-12-03 17:32:3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原标题:中俄两国元首视频通话下达两条指令,“唤醒”这条“钢铁巨龙”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2日下午在北京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视频连线,共同见证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仪式。普京下达指令“供气!”习近平下达指令“接气!”这“条”见证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钢铁巨龙”,将有效改善和缓解沿线地区大气污染现状。对提升东部地区清洁能源供应量,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据悉,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起自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由布拉戈维申斯克进入我国黑龙江省黑河。俄罗斯境内管道全长约3000公里,我国境内段新建管道3371公里,利用已建管道1740公里。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仪式(图自央视新闻联播)

中俄元首视频连线共同见证这个管道投产通气仪式

国家主席习近平2日下午在北京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视频连线,共同见证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仪式。

习近平对管道投产通气表示热烈祝贺,向两国广大建设者致以衷心感谢。习近平指出,东线天然气管道是中俄能源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双方深度融通、合作共赢的典范。2014年,我同普京总统见证了双方签署项目合作文件。5年多来,两国参建单位密切协作,广大工程建设者爬冰卧雪、战天斗地,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向世界展现了大国工匠的精湛技艺,展示了中俄合作的丰硕成果。投产通气既是重要阶段性成果,更是新的合作起点。双方要打造平安管道、绿色管道、发展管道、友谊管道,全力保证管道建设和投运安全可靠,促进管道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强调,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我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致决定继续将发展中俄关系作为各自外交优先方向,坚定不移深化两国战略协作和各领域合作。当前,中俄两国都处于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中俄关系迈入新时代。希望双方再接再厉,打造更多像东线天然气管道这样的拳头项目,为两国各自发展加油助力,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普京表示,在俄中两国隆重庆祝建交70周年之际,俄中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将使两国战略协作达到新的高度。2014年我和习近平主席共同见证该项目合作文件签署以来,双方团队在极端天气下辛勤工作,如期完成了建设,未来30年里俄方将向中方供应1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这将有助于落实我和习近平主席达成的在2024年将俄中双边贸易额提升至2000亿美元的共识。俄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确保这一标志性战略合作项目顺利实施。

中俄代表分别在黑河、阿塔曼斯卡亚和恰扬金3个管道沿线站发言,向两国元首汇报:俄方已准备好向中方供气、中方已准备好接气。普京下达指令“供气!”习近平下达指令“接气!”

公开资料显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起自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由布拉戈维申斯克进入我国黑龙江省黑河。俄罗斯境内管道全长约3000公里,我国境内段新建管道3371公里,利用已建管道1740公里,是世界上距离最长的“输气管道”。其中中方境内北起黑龙江省黑河市,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地,是中国东北方向首条陆上天然气跨境战略通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全线投产后,中国每年从俄罗斯引进天然气将达到380亿立方米,相当于2018年全年用气量的14%,占中国进口天然气总量的约28%。按照合同,俄罗斯在30年内将向中国市场供应总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中俄两国的“元首项目”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的投产通气,意味着在中国,黑吉辽、京津冀等地的民众可以用上来自俄罗斯的清洁能源。不久的将来,长三角地区的居民也同样可以使用俄罗斯天然气。

它是中俄两国的“元首项目”。从商议、推动到建设,项目始终得到两国元首的高度关注和亲自推动,被称为“中俄合作的世纪工程”。从2015年管道开工,到2017年全面提速;从今年10月管道北段贯通,再到过境通气,工程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牵动人心。作为大手笔的“世界级订单”,工程总价超过4000亿美元,依据合同,俄罗斯30年内将向中国市场供气超1万亿立方米;管道满负荷运行后,每年供气能力将高达380亿立方米。

中俄建设者为项目建成付出了辛劳和智慧,不仅克服了极端的气候和复杂的地形,还针对工程特性做出诸多创新——中国境内管道工程黑河至长岭段长728公里,为确保6万余条环焊缝万无一失,全部采用自动焊接工艺;俄罗斯段,管道内部是采用先进工艺的光滑涂层,外部保温层由纳米复合材料制成,不仅运输成本低,还耐腐蚀。为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管道选择铺设在森林较少的地区,并在施工中采用特殊桥梁,避免对河流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管道过境段由中方施工。项目经理伍迅表示:“项目建成非常不易,仅过境段控制性工程,从选择穿越点、穿越方式到确定设计标准和现场施工执行,就历经了22轮谈判。”

中油国际俄罗斯公司总经理蒋奇表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建成后,将与中国现有区域输气管网实现互联互通,向东北、环渤海、长三角地区稳定供应清洁优质的天然气资源。中国每年因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2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有效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和缓解沿线地区大气污染现状。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进口天然气1214亿立方米,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而俄罗斯2018年的天然气产量约为6695亿立方米,占全球天然气产量的17.3%。市场大国与能源大国之间,合作的空间甚为广阔。

这项中俄能源合作如何助力民生?

中俄东线北段包括“一干三支”,即黑河—长岭干线和长岭—长春支线、明水—哈尔滨支线以及大庆—哈尔滨支线,在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明水、大庆、肇源和吉林省的长岭设有5座分输站。北段投产通气后,将首先改变东北缺少足量气源供应的现状,有助于东北振兴,带动工业、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另外,目前通过秦沈线的双向调峰作用,也可缓解华北地区取暖季用气高峰期的保供压力。

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看,我国西北、东北、西南以及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中,东北一直缺少一条管道天然气进口通道。中俄东线的建成,补齐了这一短板,使我国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实现了原油和天然气都能输送。天然气进口的多元化,更加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从天然气资源灵活调运看,由于我国天然气消费区域分布不平衡,重点消费区域远离气源地,以往受管网建设短板制约,天然气管网的灵活调运优势得不到发挥。中俄东线全线建成后,可与西气东输、陕京系统、东北管网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对加快形成“全国一张网”格局意义重大,提高资源的灵活调配能力。与此同时,也有利于激活一条天然气经济发展带,促进我国天然气产业整体协调发展。

从促进天然气产业链整体协调发展看,伴随中俄东线北段的投产以及当前中段、南段的持续建设,我国将根据地质条件等情况,在中俄东线沿途新建或扩容原有储气库,充分发挥境外气源在储气调峰中的作用,有力推进我国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高我国天然气储备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

来源:大白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