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6日,人民日报社与雄安新区共建文化传媒平台。雄安媒体中心(中央厨房)同时揭牌运营,“雄安天下”客户端和“人民雄安网”也正式上线。
这是目前为止雄安新区最全面、规格最高的文化传媒平台,标志着雄安新区的文化传媒建设即将进入到一个阶段。两家共建的文化传媒平台落户雄安新区,开启了媒体融合的“雄安模式”。
人民日报“全媒体矩阵”助力雄安
自2017年4月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以来,人民日报高度重视雄安新区的宣传报道工作,通过报、网、微、端等平台持续关注,16日共同签署了《人民日报社与雄安新区管委会共建雄安新区文化传媒平台战略合作协议》。
雄安新区文化传媒平台主要包括共同组建雄安媒体中心、合资组建“雄安国际文化传媒集团”、联合研发建设面向未来的“雄安智能媒体云”、募资设立文化传媒创新基金等。
除中文版外,刚刚上线的人民雄安网同时推出英语、法语、俄语等9个语种版本,并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海外社交平台上开设、运营“雄安”账号,向全球同步推送。人民雄安网官方微博、微信也同时开通运营。人民日报以其所具有的全媒体矩阵助力雄安。向世界开讲“雄安故事”,传达今日雄安声音。
媒体融合的“雄安模式”正式开启
这是目前为止雄安新区最全面、规格最高的文化传媒平台,标志着雄安新区的文化传媒建设即将进入到一个阶段。两家共建的文化传媒平台落户雄安新区,开启了媒体融合的“雄安模式”。
以互联网传播为主导,以点带面,协同发力,雄安新区文化传媒平台必将创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成为雄安新区宣传的央媒主阵地,为雄安新区的建设规划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强劲的舆论支持。
雄安新区文化传媒平台建设,将按照媒体融合的模式,实行新的媒体运行体制和机制,这将非常契合雄安新区的建设。既是新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推进新区建设的强有力的舆论保障。它所起到的媒体创新示范和舆论为经济社会保驾护航的双重作用,将会随着实践的检验,得以彰显和发挥。
新媒体对于雄安新区的意义深远
第一,新媒体丰富了雄安新区的宣传载体。雄安媒体中心(中央厨房)下设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平台共用、创意共生、成果共推,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讲好雄安故事,向国内外介绍雄安建设的好理念、好做法。
第二,新媒体可为雄安吸引人才聚拢资源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其新闻报道客观性强、影响力大、权威性高,受到社会的赞誉与信任。媒体中心(中央厨房)的成立能够帮助提升雄安新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助推雄安新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有利于为雄安建设汇聚起强大的后备力量。
第三,新媒体提高了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自主性,改变了市民以往只能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语境下被动接受与城市发展相关信息的方式。雄安媒体中心(中央厨房)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政务信息、生活资讯、百姓民生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城市建设过程中市民主动参与的可能性。
第四,新媒体应用有助于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媒体中心(中央厨房)可以促进政府与市民的双向互动,强化信息沟通,进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满意度;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从线下走向线上,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另外,媒体中心(中央厨房)“大数据+热点事件”的报道形式,根据不同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和文化接触习惯实现“一对一”的精准化服务。
新媒体优先,会舍弃报社电视台吗?
雄安新区的媒体建设与国内其它新区的媒体建设路径有所不同,首要不同点就在于国际化,其次是媒体建设次序:新媒体优先建设。在当前的融合大潮下,移动优先符合现实需求,也契合媒体建设的难易程度。
除新媒体外,雄安新区报社和电视台的建设也受到了各方的关注,还有热心网友在雄安新区贴吧里讨论“雄安电视台”的可行性。众所周知,中国地市级城市均设有党委机关报,部分县和县级市仍保留有报纸,县以及不设区的市以上可以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
有观察者认为,雄安新区作为副省级单位,创办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毋庸置疑,但整合纳入一个传媒机构是大概率事件,单设独立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是小概率事件,毕竟雄安媒体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单独建设属于重复建设没有必要,在当前的媒体融合大背景下,这种做法也不符合融合的规律。
我们身处一个媒介的社会、传播无处不在的时代。作为一个新型国际城市,如果想要尽快走向世界、成为标杆,光有规划、资金、人才还不够,还必须要有磁石般的“吸引力”,通过舆论,让世界关注雄安、让人才向往雄安、让优秀的企业、资金集聚雄安,让全球的智慧滋养雄安。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