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白色污染带来生存危机 限塑令实施十年效果难言满意

2018-01-21 16:42:52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上开设了“我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专栏,哪些消费场所和商品应该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制品,哪些替代品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应该如何规范塑料制品的使用,发改委邀请公众提出意见和建议。近年来随着电商、快递等新业态的发展,我国塑料餐盒、塑料包装等的消耗量迅速上升,有专家认为,塑料垃圾过多过滥所带来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类未来的生存发展。

  塑料包装的大规模普及迎合了现代社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遗弃的生活习惯,但也给环境和资源造成了极大的负担。据相关行业协会统计,2016年,全国仅快递业塑料袋的使用量就高达147亿个。以北京市为例,2016年全年产生的生活垃圾中,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包装物的重量达到了大约43.6万吨,平均每天要产生1200吨的塑料垃圾。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刘建国:每一个塑料袋背后它都有相应的资源、能源的消耗,包括污染物的一些排放,一旦这些塑料类的垃圾产生以后,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处理,利用的方式对环境都是会有负面影响的。

  专家介绍,目前我国正规的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存在工艺陈旧、技术落后的问题,塑料制品回收主要依靠拾荒大军。实际回收利用率在40%左右,剩下的巨量塑料垃圾还是要靠填埋和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

  中国再生塑料行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陆晓中:这个问题不解决,其实首先影响我们的土壤和地下水资源,如果水资源不安全,那人类实际上是没办法继续生存下去的。

  塑料制品带来的“白色污染”,并非中国独有。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共生产4.4亿吨塑料,产量是1998年的两倍多,按这个速度,到2050年,地球上将有130亿吨塑料垃圾。为了应对这场塑料危机,欧洲部分国家通过政府采取强制性政策,对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处理进行补贴;而日本则通过培养国民素质,从源头上做好垃圾分类。专家认为,我国也应尽快对废弃塑料等再生资源的回收建立补贴机制,并采取谁生产谁回收的原则来提高回收利用率。

  限塑令实施十年 效果难言满意

  发改委对塑料制品的使用征求意见,目的是让塑料制品的使用更规范。实际上早在2008年前我国就已经颁布了“限塑令”,规范使用塑料制品的规定离居民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但是这些年来我们做了很多次调查,发现不论是在生产还是消费环节,这份实施了近十年的“限塑令”,都没有能够让塑料袋真正减少多少。

  在北京街头,一些早点摊前满是塑料袋。

  付款,交货……根据不同的要求,摊主熟练地将包子、油饼等用一个个塑料袋装好,交给消费者打包带走。

  在一些大型超市里,消费者的手里和购物车里,都是大包小包的塑料袋。

  按照“限塑令”要求,超市不能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记者看到,在收银台前需要付费的环保可降解塑料袋少有人问津,但在购物区里,却提供了免费的手撕袋。由于没有限制,一些成捆的手撕袋很快就被扯光,有的消费者在包完东西后,竟然还要再多撕几个袋子。

  消费者:反正是超市免费提供的,不要钱,多扯几个备用呗。

  在农贸市场,记者看到,一些蔬菜摊点还主动挂出了成捆的塑料袋,完全由消费者自由取用,并没有任何限制和监管。

  记者:塑料袋不要钱吧?

  摊主:不要钱。

  记者:每天你们用多少塑料袋?

  摊主:最少也得10多块。不用塑料袋没法卖,总不能让人来了抓一把是吧。

  对于像凉菜、肉食、鲜鱼等不方便携带的东西,还要大袋套小袋,使用多个塑料袋。

  摊主:肯定得必须用塑料袋,要不怎么装呀,一个袋还不行,有的鱼要漏(水),就得两个。

  治理白色污染 需要久久为功

  为减少塑料垃圾污染,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文件,将按“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对不同生产、生活、消费等情形中使用的塑料制品,分领域、分品类提出政策措施,记者在调查中也了解到,要想真正消除白色污染的过程,还需要全社会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地努力。

  许多居民表示,对于塑料袋带来的白色污染,大多数人实际上也都非常清楚,但由于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很好的替代品,来取代比较方便的塑料袋,所以其实也都很无奈。

  北京市民:我还做不到,这个就要从源头,你来给我解决,给我的东西不用塑料袋,我自己就装到我的口袋里带走。

  而对于居民随手丢弃的塑料袋,在后端处理的垃圾分拣场,记者看到,实际分拣的效果也并不理想。

  垃圾分拣场工作人员:现在轻一点的塑料就吹出来了,你像有的里边可能还带着点东西吹不起来的,那就全到了焚烧厂去了。

  记者:风机能把多少塑料袋吹出来?有一半吗?

  垃圾分拣场工作人员:没有没有,十分之一都没有。

  大量的塑料袋进入了焚烧厂,给焚烧处理环节增加了不少压力。据了解,塑料制品在400至800度的温度中会产生二噁英等有害物质,为了减少这些有害气体,垃圾焚烧厂需要长时间将炉温提高到800至1100度,并让气体在炉膛内停留时间达到两秒以上,此外,还需要加入大量的活性炭进行吸附。

  垃圾焚烧厂工作人员:你看塑料它热值高,但是我其实不希望那么多塑料进来,塑料对我环保控制这块儿(产生)的成本其实是很大的,大部分成本都在这儿。

  为此,专家建议,消除白色污染,企业首先应该从源头上减少过度包装,使用更加安全、环保的材料,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应该提倡更加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而在不得不丢弃时,也应分开投放,尽量保持塑料制品不被其他垃圾污染。

  中国再生塑料行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陆晓中:我们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把这个事情真正的把它抓起来,因为这个废弃塑料的问题影响了我们千秋万代的一个事情,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动员各级政府来关注,而且我们要教育广大的民众,要提高这样的意识,把我们垃圾处理的工作做的更好,尽量减少一次性废物的废弃量。(央视记者 蒋晓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