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航天员们飞多高,中国人的头就能昂多高!

2018-02-01 16:23:56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飞天梦,古老的中国梦】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莫高窟的飞天壁画,从战国诗人屈原的天问到明朝的万户(陶成道)飞天……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几乎与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沧桑历史一样悠远。

  一次次梦想飞天,一次次叩问苍穹,勇于探索的中国人不断飞向新高。

  【中秋之夜,天宫二号叩问苍穹】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中秋月圆之夜。隆隆声中,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精准发射、成功入轨。这是继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上演“太空之吻”】2016年10月19日凌晨,天宫二号迎来了神舟十一号飞船,两者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顺利入住太空“两居室”,驻留长达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新纪录,开展了多项试验,包括首次机械臂人机协同在轨维修技术试验,首次航天飞行中的医学超声检查等。

  

  【精装修“两居室”】如果说天宫一号是一个胶囊旅馆,天宫二号就像是一座精装修的“两居室”,里面装有热控系统,就像家用空调,可以很好地对舱内进行冷热调节;配备有跑步机、动感单车,让航天员可以定期健身运动;配备了蓝牙耳机和蓝牙音响,让航天员可以和家人视频通话,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给天宫二号送货来了,包裹里的东西可不一般:是给空间站运送补给,包括航天员所需的生活、工作物资和空间站运转所需的推进剂,也就是平时说的“太空加油”。

  【“太空加油”】航天器在轨运行期间,需要消耗推进剂来维持轨道和姿态。推进剂消耗完毕,就意味着航天器寿命的终结,而推进剂补加技术则突破了这种局限,可以持续给航天器补充“能量”。作为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解决了空间站建造和长期运营所需的太空货物运输问题。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多次“太空加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的国家。

  【中国空间站时代】“原本规划还要发射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后来经过可行性研究,将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的任务合并到一起完成。”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透露,下一步中国将直接进入空间站时代,预计到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的时候,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一步走了六十年】“你们飞多高,中国人的头就能昂多高。”迈向这一步,新中国航天历程走过了极不平凡的60余载春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谱写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壮美篇章。

  【中国弹星箭船奋力高飞】从1956年我国成立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开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序幕,到1992年9月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再到天宫二号遨游太空……回望一甲子,中国弹星箭船的每一次升空、每一次飞行,无不是在挑战中实现跨越,在艰辛中铸就辉煌。

  【攻坚克难中奋进的中国航天速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戈壁沙漠,航天人靠着马拉和人推将火箭运到发射台去发射。90年代,中国的航天还很薄弱,那时候有一阵子天上甚至没有中国的卫星在运行,我们的电视转播要靠租来的卫星,更别提载人航天了,基本就是零的状态。”朱枞鹏说,当时世界上航天强国对中国的航天一直是禁止进行任何形式的合作,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航天人仅用20多年时间,一举跨越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这被外媒惊呼为“不可思议的中国航天速度!”

  【航天员重温入队誓词展初心】“我自愿从事载人航天事业……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三次飞天的景海鹏坦露肺腑:“这就是我们的初心,我热爱这个职业,挚爱这个职业。”

  【四个“特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20字的载人航天精神,字字浸透着坚不可摧的力量。“那时候,我们真是充满豪气,天不怕、地不怕,争分夺秒地干。”朱枞鹏回忆,90年代初,科研条件差,几个人共用一台电脑,一上班大家都抢着用,谁先来谁用。没抢到的就只能等别人下班了才能用。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累了困了就把几张椅子拼起来,睡在上面,醒来翻身就工作。

  【四天休息不到九小时】天宫二号研制攻关期间,为了做好推进剂补加地面验证实验,吃透每一个细节,在试验关键时刻,很多队员24小时不眠不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系统总体设计师朱恩涌等几位关键岗位人员更是4天只休息了不到9个小时,渴了喝口白水,饿了吃口面包,坚持在现场试验,获取了宝贵数据。

  【“我们的质量文化叫零缺陷”】天宫二号各项任务的完成离不开航天人严慎细实的精神。朱枞鹏说:“航天器是一个非常娇气的东西,它甚至有时候一个微小的多余物都会造成严重后果。”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次做天宫二号补加压气机抽气试验的时候,出口压力按要求是要达到二十三兆帕,但实际操作中只到十兆帕,压力就上不去了,试验被迫中止。后来,科研人员把压气机拆下来进行检查,发现是它内部的一个排气阀上多了个0.1毫米的小颗粒。正是这个必须拿放大镜才能看到的多余物,造成单向阀的密封效果下降。

  【做事有依据,做事按依据,做事留记录】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航天人制定了严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做任何事情,要有依据,你不能随便就打个电话,问一下谁谁谁,这个事情怎么干?你不能靠自己来想象,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另外,做任何事情,都要及时做好记录,有问题方便回溯追查,看这件事情错在谁,错在哪个环节上。”朱枞鹏说。

  【归零,归零,还是归零】“航天员不能当差不多先生。能想到的,肯定要掌握;想不到的,火箭一刻不点火,我们的查漏补缺一刻也不会停止。”景海鹏认为,正是这种尊重科学、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经过挫折淬炼的严实作风、“归零”心态,中国航天人一路走到了空间站时代。

  【党员先锋冲在前头】“党徽闪耀,党员闪亮”,天宫二号发射场试验队党员占比超6成,党员身份亮出来,工作质量干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带头冲在攻坚一线。

  【党和国家是最强大的后盾】飞天逐梦之路,背后是党和国家的有力支撑和托举。为航天员一飞冲天,在祖国航天的各条战线上,多少人把铺盖搬到车间,多少人伏在桌案上入眠,多少老专家透支了健康,多少年轻人霜染两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咱们国家真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航天事业的成就就是靠党和国家坚强领导、有力支持,全国一盘棋,协调各方资源,一起干出来的。”朱枞鹏坚信,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一步步扎实迈进,一直往下干,不自乱阵脚,就一定能圆更大的太空梦。

  【新时代,筑梦之路再起航】梦想在天上,路就在脚下。“建设航天强国”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航天事业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中国必将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循着伟大先辈的飞天印记,接续奋斗,开创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全新高度。(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兰琳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