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人民日报:部分地方和单位自查自纠敷衍走过场

2018-02-11 11:17:09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心存侥幸零报告 避重就轻瞒实情 自查自纠,切莫敷衍走过场

 

1518308960672.png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11日 01 版)

 

80%以上单位递交了“零报告”承诺书——不久前,东部某县直单位上报的自查自纠情况说明,汇总的结果“看起来很美”。

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当地县纪委工作人员李智介绍,“我们对相关‘零报告’单位进行了督查检查,总能发现不少问题,并非上报情况所反映的那般完美。”“零报告”却被查出不少问题,折射出部分地方和单位把自查自纠当作走过场的作风不实问题。

交上去都是零报告,查起来发现有水分

不久前,安徽省凤阳县开展“酒桌办公”专项整治工作,在第一步的自查自纠阶段,全县84家单位有75家都递交了“零报告”的自查承诺书。然而,凤阳县纪委常委张树超介绍:“在专项督查中,纪检部门从这些提交了‘零报告’的单位中发现了26个问题,涉及6家单位。”

“我们早已掌握了确凿的问题线索,没想到相关单位还是提交了‘零报告’。”中部某县纪检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当地在党员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医疗系统收送红包、吃空饷等自查自纠活动中,部分党员干部对存在的问题隐瞒不报,所在单位在自查环节也漏洞频现。

面对“零报告”却不是“零问题”的现象,很多地方的纪检监察部门变“坐等上访”为“主动下访”,对隐瞒问题的干部,发现一个查处一个,打破侥幸心理。

报上去多是小毛病,一核实不少大问题

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一方面有利于组织有针对性地查找单位、部门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对“问题干部”的提醒和爱护,防止他们越陷越深。但部分党员干部总倾向于避重就轻,自查自纠的都是些“说了没多大关系,犯了也没多大毛病,查了也没多大要紧”的小问题。

“一些看似不痛不痒的‘伪问题’‘虚问题’,如党小组会议开得不够深刻、党风廉政教育有待加强等,上报得很‘积极’;而一到真问题,比如违规公款宴请、扶贫帮扶责任人没有落实责任等,就会选择‘捂盖子’,隐瞒不报。”对于部分单位的“小心思”,李智深有体会,“我就督查过好几次,大问题在督查过程中才被揪出来。”

“对自查结果要多个心眼。”李智认为,执纪部门要综合运用巡察、督查、暗访等多种方式,复核自查结果,让自纠落到实处。

回头看抓源头治理,真监督避免走形式

“被动看结果,难以起到自查自纠的作用。”河南省渑池县基层干部贺晓鹏认为,首先应抓好源头治理,在自查自纠情况收集后,及时“回头看”,对各单位自查情况通过一定方式公开,并接受群众监督举报。

“自查自纠属于自我审视,可以和外部监督结合起来,共同发力、提升效果。”中共中央党校副教授冉昊表示,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关键在于机制建设。“完善监督机制,由行为主体之外的人担任委员,通过‘事前’与‘事后’监督相结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自查自纠走过场。”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