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不转发单位公号文章就扣钱?这些奇葩规定涉侵权

2018-03-27 15:31:48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不转发单位公号文章就扣钱?24小时打开定位?奇葩规定涉侵权)

如今,刷微信朋友圈成了不少人每天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一些企业看中了用户习惯,逐渐将微信朋友圈变成营销推广的优选渠道。

“作为员工,在私人的社交群里偶尔转发公司的文章倒可以接受,但领导强制员工把公司微信公众号文章转发到朋友圈,这让我很不爽。”在河南省郑州市某公司工作的王磊,看着公司发布的绩效考核新规一筹莫展。

 

 

1522121082829.png

强制要求转发公司文章

据王磊介绍,他所在的公司目前有两个微信公众号在运营,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推送一次,目前单篇浏览量在七八千左右。2018年1月初,公司为了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提升销售业绩,要求员工每天必须将公司微信公众号文章转发朋友圈各两次,并将截图上传到公司办公群留底,否则将进行每天每篇10元的处罚和点名批评。

“对于此项不合理规定,大概一半的同事宁愿交钱也不转,其他人持无所谓态度。”王磊无奈地说,“为了将工作和生活分开,我一直没转发朋友圈,但一想到辛辛苦苦挣的工资每个月被无端扣除600元,我就非常心疼。因此,近期我已经开通了微信双号,以便应对公司这种不合理的考核规定。”

王磊说,“老板想要效益,员工想要隐私,要么互相妥协,要么两败俱伤。再者,我的微信好友对公司在公众号中所推送的内容并不感兴趣,相应阅读人数可想而知”。

王磊告诉记者,对于此事,部分员工除了平时发牢骚外,还组织了两三次抗议活动:全体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均不转发朋友圈。目前,公司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他希望为了公司的整体利益,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公司要倾听员工意见,协商处理。

除了王磊,记者在网上看到,不少网友纷纷吐槽公司要求员工发朋友圈的规定。一名新浪微博用户发帖称,“自从来到新公司,每天强制发一些我根本不愿意发的东西,原本属于自己的私人生活空间,就这样变成了一个工作的工具,通讯录也变得鱼龙混杂,不喜欢这样的生活状态和工作方式”。

给员工安装定位软件

通常情况下,员工在外出差、跑外勤时无法正常签到打卡和记考勤。因此,如何对这些员工进行有效管理成了一些企业的难题。

“市场人员说自己在上班,但其实是在打麻将。”浙江省杭州市某日化公司员工文凯强通过电话对《法制日报》记者说,“由于之前某些员工存在偷懒现象,因此公司决定于2017年1月20日开始给销售人员和培训人员等两类员工安装专门定制的App进行监督。”

 

 

1522121082324.png

据文凯强介绍,现在不少公司都存在给员工安装定位系统的规定,自己起初也不能接受这种做法,但其他同事离职后去其他公司找工作也都有类似的遭遇。

文凯强说:“由于员工自己可以随时关掉这个系统,因此除了必须进行App定位外,到工作地点后,员工还需要和建筑物自拍合影,然后上传给考勤部门留底。此外,公司规定如果外勤员工没有在定位系统上按时签到和打卡,每次扣10元。有时我实在气不过,故意关掉系统,2017年12月已经被扣了100多元。”

“这明显侵犯了员工的人格和隐私。由于公司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定位系统只能24小时都开着。我们相当于被公司戴上电子枷锁,没有个人尊严。”文凯强无奈地说,“不过没办法,吐槽归吐槽,迫于挣钱养家糊口的压力,最终该上班还得上班,尤其像我们这种靠业绩吃饭的市场人员。”

公司需尊重员工权益

对于强制员工转发朋友圈、定位监督员工等做法,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法律系副主任郑宁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员工开通微信号时的定位完全是私人空间,公司的规定就缺乏法律依据和合同约定,不应当采取强制方式。如果公司与员工通过合同约定,员工的微信就是一个工作性质的账号,员工自然有义务每天发公司动态到朋友圈中。同时,公司给员工安装实时定位系统,也应当符合知情同意的原则,否则可能会构成侵犯员工隐私权。”

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劳动者除了工作生活,还有其他的社交活动。公司如果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之外要求员工遵守相关不合理规定,这是违法的。公司制定内部规章制度时,不能侵犯员工的基本权利和尊严。”

如何更好地协调公司利益与员工私人空间之间的关系?刘德良直言:“遵守法律就是最好的规范。公司在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时,不能违反宪法、劳动法和民法等法律法规中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条款,内容要与劳动相关,其效力也要限于工作的时间和工作地点。劳动者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尊重基本人权和自由的前提下,公司对员工进行管理才是合理的。”

“公司侵犯员工私人生活甚至是隐私权,会影响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和忠诚度,不利于塑造公司的形象,严重的甚至违反法律,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公司的做法需要规范,首先是公司应当自律,严格按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避免对员工提出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要求。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监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郑宁说。

来源:法制网

阿里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