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央视主持人 为这事热泪盈眶

2018-04-03 15:52:34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央视主持人朱军受聘黄继光纪念馆义务宣传员

 

1522726751957.jpg

中江县举行敬英雄祭英烈主题活动。本文图均为华西都市报 图

 

一封战火中家书,牵出多少中华好儿郎的家乡情。66年前,革命先烈黄继光将一腔热血洒在异国的战场上,扑向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最终壮烈牺牲。在四川德阳市中江县祭奠黄继光的活动现场,听着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孩子们动情的诗朗诵,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几度热泪盈眶。

 

1522726751536.jpg

朱军在活动现场致祭奠词。

 

由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发起的“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网络投票,网友的投票一直热情高涨。其中“四川十大红色文化地标”的评选极具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弘扬革命精神,永远不忘初心。黄继光纪念馆作为红色文化地标,以超7万的票数位居子榜单“四川十大红色文化地标”的前列。

黄继光的侄子黄拥军以前在黄继光纪念馆担任讲解员,近两年又负责纪念馆的陈列和布展。他表示:“选择在黄继光纪念馆工作,作为黄继光的侄儿,更需要将‘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继光精神传承下去。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这也是我必须要做的,必须要担当的。”

“母亲请坚信,祖国请坚信,我们都是继光人,‘继光精神’永不改变,薪火相传!”

4月2日,在中华民族传统祭祀节日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受华西都市报和中江县委宣传部之邀,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携《信中国》栏目组到中江县参加“敬英雄祭英烈”系列主题活动,黄继光家属黄拥军、黄忠凯,黄继光英雄连队代表,以及中江县部分干部群众也参加了活动。

在中江县著名红色文化地标黄继光纪念馆,朱军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致祭奠词,并敬献花篮。值得一提的是,朱军还被中江县聘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黄继光纪念馆义务宣传员”。

要继承英烈遗志,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日上午8时,“敬英雄祭英烈”主题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始。在向烈士默哀后,朱军致祭奠词,他向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英勇献身的英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悼念。祭文歌颂了特级英雄黄继光等英烈,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朱军说,我们要高擎信仰火炬,谨记英雄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血脉永续。他号召大家要铭记英烈事迹,继承英烈遗志,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团结奋进,扎实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值得一提的是,朱军还被中江县聘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黄继光纪念馆义务宣传员”。他表示,“来到继光故里,来到英雄的家乡,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恩和感激。我们要铭记英烈事迹,才对得起那些为了我们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谢谢中江县的信任和厚爱,聘我为义务宣传员,我当不辱使命,‘不立功,不下战场’。”

英雄虽逝,精神犹存。中江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霞表示,“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继光精神已成为中江人的红色基因。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继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祭奠仪式结束后,朱军一行参观了中江县著名红色文化地标黄继光纪念馆,这是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特级英雄黄继光建立的。馆长涂琳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我们的原馆建于1962年,现在的新馆是1987年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的。2008年,纪念馆作为首批免费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对社会实行免费开放。每年,很多社会各界人士自发到这里参观,缅怀英雄黄继光。我们每年的接待量在70万人次左右。”

在涂琳看来,《信中国》这个节目给予老百姓更多的是一种感染、感召和感动。“而对我们纪念馆来说,想到的是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让参观者可以从中学习到更多东西,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为英雄母亲扫墓,听黄继光的后人述说

随着一条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在道路的尽头就能看到中江县五龙山公墓。这里长眠着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就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妈妈邓芳芝。2日上午10时,朱军携《信中国》节目组来到此地“为英雄母亲扫墓”。他们在邓芳芝的墓碑前献上了鲜花,表达最深切的哀思。朱军深深鞠上一躬,并感叹道:“伟大的母亲!”

在“为英雄母亲扫墓”的人群中,还有黄继光后人的身影。黄拥军与黄忠凯都是黄继光的侄子,他们对着奶奶邓芳芝的墓碑说道:“婆婆,朱军老师来看您了,《信中国》节目组来了,黄继光英雄连队的代表们也来啦!”

黄拥军如今在黄继光纪念馆工作,黄继光是他的三爸。说到对黄继光的印象,他讲到,虽然三爸牺牲的时候自己还没有出生,但是从小父亲就在他耳边经常说起黄继光,“三爸从小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同时他认准了什么事情,就必须要去完成,不达到目标是不会放弃的。”

黄继光牺牲前六个月,曾在写给母亲的家书中,流露出对家乡亲人关怀的拳拳真心。黄继光不仅“请母亲大人及全家人等保重身体”,还要求家人回信把“土改”以及“家中哥哥嫂嫂生产”等情况都告诉他,“我三爸他所向往的幸福生活,就是我们都有自己的土地,不用再受地主的压迫,能多打粮食支援前线。”黄拥军说道。

黄拥军以前在黄继光纪念馆担任讲解员的工作,这两年又负责馆里的陈列、布展。无论工作内容怎么变化,他都没有离开过中江县,没有离开过黄继光的故里。“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这也是我必须要做的、必须要担当的。”他说。

黄继光英雄连队代表探访中江“我们回到老班长的故里”

“军魂使命高于一切!英雄精神高于一切!连队荣誉高于一切!党员责任高于一切!”阵阵铿锵有力的口号声回荡在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在“特级英雄黄继光”七个醒目的大字之下,黄继光英雄连连长秦琪、黄继光英雄连队士官李闯、向祺,一起脱帽,向他们的老班长黄继光献上最诚挚的敬意。

“黄继光!到!到!到!”虽然连队只来了三人,但是在他们震耳欲聋的口号声中,仿若全连的士兵都来到了现场。连长秦琪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连队,他们第一个点的名就是老班长黄继光,而且全连的战士们都要大声应答三遍,这是连队的传统,也让他们感到黄继光从未远离过。而四个“高于一切”,是新时代黄继光英雄连的“连魂”。

英雄连连长秦琪:“像是回到了自己家一样”

“作为黄继光生前所在连的连长,来到他的故乡,我觉得深受教育。应该说,中江是黄继光的故乡,而连队相当于黄继光的第二个故乡,也是他成就自己英雄壮举的地方。身为连队的一员,我们肩负着传承英雄精神的重任。特别是当我在现场听到咱们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同学们的献诗,我热泪盈眶。我觉得我的责任更加重大了,我们全连官兵的任务也更加艰巨。我们要像朱军老师学习,通过各种方式,将英雄精神宣扬得更为广阔,传承得更为有力。”秦琪语气坚定地说道。

虽然身为英雄连连长,但这还是秦琪第一次来到中江,来到黄继光的故里。秦琪表示,自己在接受邀请之初,就显得十分激动,能回到老班长的出生地,就代表了能离他更近一步。而当他踏上这片土地,看到生活在这儿的人民时,他更是感慨万千。“有句话叫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江县能孕育出特级英雄黄继光,那肯定跟这儿的水土和人民是分不开的。亲眼见到和亲身感受到之后,我就理解了咱们的老班长黄继光为什么能做出这一番壮举。我虽然是第一次来到中江,但是我感到十分熟悉、亲切,像是回到了自己家一样。当我回到连队,我也会跟咱们队里的士官好好讲讲我在这里的见闻。”

 

1522726751199.jpg

黄继光英雄连的现任连长秦琪(中)、士官向祺(左)和李闯在活动中向老班长致敬。

 

英雄连士官向祺:“我一直给老班长叠被子”

在黄继光英雄连队,一直保留着老班长黄继光的床铺,而且在队中,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天,连队的士官们都会在晚上把老班长的床铺铺好,再在早上将其叠整齐,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数十年。士官向祺,就是现在为老班长叠被子的人。“我来到部队一年多的时间,现在都是我在做这个事情,而且我们每次要外出执行重大任务时,也会把老班长的铜像和床铺一同带上。最开始时我也是不理解的,觉得这只是一种形式,但是在长期给老班长叠被子的熏陶之下,让我感受到英雄始终都在我们身边。而且,我可能是离老班长最近的一个人,对英雄精神也是感受最深的一个人。”

“我们每年新进的士兵,来到部队的第一件事,就是参观连队;唱的第一首歌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看的第一场电影是《上甘岭》。通过方方面面熏陶,感受到黄继光的英雄精神。”此次来到中江,向祺坦言自己觉得十分幸运。“我一直给老班长叠被子,所以我也很想来到老班长的家乡,想看看他成长的地方是什么样子。在如今价值观念取向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我们需要英雄精神的回归,我们需要红色基因的传承,把黄继光的英雄精神传递下去,发扬光大。”

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少先队员献诗“争做继光好儿郎”

多年来,黄继光英雄事迹已在中江家喻户晓,继光精神更是融入当地140余万百姓心中。活动现场,来自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的25名少先队员们穿着整齐划一的校服,显得精神抖擞,他们满怀深情地献上了一首为祭奠英雄黄继光而作的诗歌《信中国·敬英雄·争做继光好儿郎》。

 

1522726751645.jpg

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的少先队员朗诵祭奠英雄的诗歌。

 

“沿着英雄的足迹,140万中江人从红色的土地上走来,13亿中华儿女从英雄的故事中走来。母亲请坚信,祖国请坚信,我们都是继光人……‘继光精神’永不改变,‘继光精神’薪火相传!”经过精心编排,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少先队员们用一句句饱含感染力的语言,把对英雄黄继光的崇敬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孩子们的朗诵,将现场观众瞬间带入了那个激昂的年代,不少人深受触动,红了鼻子,湿了眼眶,朱军也忍不住泪光闪烁。

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副校长唐盛花是这首原创诗歌的作者,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前不久,《信中国》播放了黄继光的一封家书,以及黄继光妈妈写给毛主席的一封 信,孩子们看了都很激动。这次朱军同《信中国》节目组来到中江,孩子们也想借此机会表达继光故里的儿童们对英雄的感情,以及对《信中国》这一节目的支持。”

唐盛花还介绍说,“我们学校创建于2004年,是以黄继光的名字命名的学校之一。”中江县这边的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知晓黄继光的故事,英雄黄继光的精神也一直浸润到学校的各项德育活动当中,很多活动都是围绕弘扬黄继光精神来进行的。“比如说,我们学校设立了专门介绍黄继光生平的宣传栏。每年的入队,入团仪式,我们都选择在黄继光纪念馆举行,目的就是为了给新少先队员、新团员们传递黄继光的精神。”

朗诵结束后,一名少先队员兴奋不已地告诉记者,“黄继光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我觉得黄继光舍己为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为了呈现最好的效果,我们在练习今天要上台朗诵的诗歌之前,先看了《信中国》的节目,体会杨洋哥哥和少华奶奶在朗读时的感情,同时把诗中的情感也融入进去。”

活动结束后,朱军、黄继光英雄连队连长秦琪等欣然和少先队员们合影留念。秦琪还亲切地鼓励同学们要继承继光精神、好好学习,把“不立功不下战场”的誓言带到学习与生活中去,做英雄的“继光人”。

来源: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