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习近平为何把改革开放称为“第二次革命”?

2018-04-10 16:43:12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表述,向世界明确宣示了中国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不仅存在于领导人的政治宣示,更是通过修改宪法的形式加以确认。

“第二次革命”定位

—— 源于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中国

1978年,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

这场革命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习近平今天所列举的那样: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

“第二次革命”定位

——源于改革开放深度影响世界

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度影响了世界。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除了发展红利,改革开放这场革命辐射给全球的还有重要的发展经验。

正如习近平今天所说,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

“第二次革命”定位

——源于中国继续深化改革的需求

在走过40年的辉煌历史后,改革开放依然是中国的战略选择。

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韩庆祥表示,影响中国发展命运的问题有三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谐和国家治理问题,也就是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治理机制。

“改革已经进行了40年,中国取得的上述成就与改革密不可分,今后的33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将遇到更多机遇与挑战,也更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来克服。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国是直通车,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也告诉中新社记者,习近平主席把改革开放看成一场革命。这个定性不仅仅是充分肯定改革开放,更看出改革开放未来的宽度与厚度,比如他提出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方向是全方位的,并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今日也明确宣示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他表示,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第二次革命”定位

——意味着中国将扩大开放分享红利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告诉国是直通车,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其主要特点之一是体量很大。体量大的结果是,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原料,而我国是个资源相对贫瘠的国家,所以原料必须依靠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在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下,我们的产能集中在低端产业,而我们的居民的消费需求却是全方位的,所以我们既需要国际市场吸收消化我们的产品,也需要国际市场为我国消费者提供我国目前还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等等也需要对外开放。所以,进一步扩大开放就是我国不可避免的选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使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要继续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

他强调,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推动者,无论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下,还是在逆全球化的风潮下,中国都将无所畏惧,坚定不移的继续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第二次革命”定位

——在《宪法》修改中已有所体现

日前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宪法》序言部分有两处修改加入了“改革”一词,并与“革命”、“建设”并列表述。

具体来看,建议在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将“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在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修改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  

多位接受国是直通车采访的宪法专家表示,虽然仅是两字之差,但意义重大。

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认为,中共建议在《宪法》中加入“改革”的表述,昭示了其继续深化改革的决心。

秦前红表示,中共十八大以来,领导集体坚持走改革开放的路线。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修宪加入“改革”的表述,说明国家是想要向社会释放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号。

秦前红认为,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全社会的共识,也是世界判断中国将来向什么方向走的一个标识,现在将改革上升到《宪法》层面,正是宣示这样的理念。

“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改革是决定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韩庆祥也表示,中共修宪建议将“改革”加入《宪法》意义非常重大,改革就是要解决中国发展中的问题,这就是“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