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金融开放“11条”来了 中国金融业扛得住吗?

2018-04-11 18:18:04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金融开放“11条”来了,中国金融业扛得住吗?

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主题必定与改革开放密切相连。

结果没有让外界失望。中国官方决定在扩大开放方面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金融业开放位列其中。

具体包括什么呢?确保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同时加大开放力度,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则透露,到今年6月30号,包括将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在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等六大金融开放措施将大部分开始落实。

另外有包括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等五项金融开放举措将在今年年底前推出。

同时,易纲称,经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目前沪伦通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将争取于2018年内开通“沪伦通”。这金融对外开放的“11条”,这会冲垮中国金融业吗?

“鲶鱼效应”有利发展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告诉中新社国是直通车,允许外资进入有利国内金融市场形成良性的“鲶鱼竞争”效应,不会对国内机构发展和金融稳定产生较大影响。

一方面,目前国内金融体系发育良好,内资机构体量巨大,公司治理完善,市场竞争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较强,且外资机构还要面临本地化的问题,“水土不服”是其必须要克服的难关。

另一方面,开放不代表不需要监管,外资金融机构准入或开展业务时依然要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审慎监管,防止相关风险的发生和蔓延。

星石投资首席策略师刘可认为,外资进入后的差异化竞争,会补充国内不同层次客户需求,使得国内市场机构的竞争能力增强,在良性竞争与合作中优化中国资本市场格局。

王有鑫表示,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金融业扩大开放后,整体竞争力将明显提升,资本市场将持续健康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将加快推进,股市、债市和汇市发展将获得更多支持。

“未来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金融机构也将迎来全球布局和经营的新机遇,通过与外资合作,将投资渠道和服务扩展到全球,有利于扩大业务规模、改善盈利。”王有鑫说。

开放不停歇也不盲目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态度一以贯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银行、保险、证券行业相继对外国金融机构敞开怀抱,开放试点一一出现,开放政策源源而来。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亦提到,有序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限制,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

“这代表了中国在金融业方面一以贯之的开放态度。” 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研究部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在金融行业放宽外资进入门槛、扩宽外资业务范围、增强中外资机构合作是中国接轨国际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客观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曾表示,金融服务业是竞争性服务业,受益于对外开放,还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周小川强调:“各国经验,包括中国自身经验都表明,(对金融服务业的)保护导致懒惰,财务软约束等问题反而使竞争力更弱,损害行业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就指出,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有三条规律要遵循。

一是金融业作为竞争性的服务业,应当遵循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二是金融业对外开放要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三是金融业开放要和防范金融风险并重,开放程度要和监管能力相匹配。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越开放的领域,越有竞争力;越不开放的领域,越容易落后,而且还不断累积风险。”易纲在肯定开放必要性的同时也表示,如果遵循上述三条规律,就会不断金融业开放推向前进。

中国开放全球受益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金融扩大开放将为全球送上红利。 

王有鑫直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将为接近饱和的国际市场注入新的增长源泉,基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投融资等金融服务将获得极大发展。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称,现在全世界需要更多的投资,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同样需要,而全世界最多的储蓄在中国,“若能把这些储蓄通过金融体系很好地配置起来,特别是在开放的前提下向全世界配置,我们会改变世界。” 

夏乐表示,从放开国内在岸业务到有序推进资本跨境流动,中国金融开放将对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定价带去正面影响,“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以市场化的方式逐步实现国际化,会对整个国际金融秩序和投融资体系带来深刻的变革。”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