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马克思的家乡与酒

2018-04-21 19:40:38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卡尔·马克思的家乡德国特里尔以葡萄酒而闻名,有关马克思的许多历史文献和他本人的往来书信中都记载着他与酒的渊源。葡萄酒对马克思来说,不仅是家乡的特产,更是经济学案例。他用葡萄酒产业为模型,阐述和分析劳动价值、资本构成等,形象生动,脍炙人口。而特里尔又以马克思为骄傲,以他的名字命名当地的葡萄酒,以纪念这位伟人。

  酒税里的经济学

  初春的德国特里尔,坡地上覆盖着白雪。摩泽尔河从德国西南部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流淌而过,形成的河谷两侧坡地成为特里尔最佳的葡萄产地。

  马克思出生在特里尔,在那里度过孩提时代。

  特里尔传统种植的葡萄品种叫“雷司令”,特里尔的本地佳酿就是由“雷司令”酿成的。今天,特里尔售卖一种中高品质的红酒,品牌是“卡尔·马克思”,上贴红色酒标,马克思经典的“大胡子”形象跃然于上。

  “卡尔·马克思”成为品牌,恐怕不只因为他是特里尔人。考据发现,马克思的父母,在特里尔附近拥有两个酒窖。马克思的青少年时代,对酒窖并不陌生。

  不止如此。少年马克思耳濡目染葡萄种植者以及酒农的生活。这不仅是儿时回忆,更成为他日后在经济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启发和灵感来源。“马克思的青少年时代刚好是欧洲变革的年代,”特里尔历史学者延斯·鲍麦斯特告诉记者,“马克思后来离开特里尔,但他仍关心家乡酒农的境况,从中汲取灵感。”

  历史上,摩泽尔地区出产的葡萄酒销路很好,当地酒农生活富足。但1828年后,普鲁士王国为扫除德意志各邦国间的贸易壁垒,成立关税同盟,推动德意志境内关税统一。这使得特里尔的葡萄酒产业受到别地生产的低价酒的严重冲击,不少酒庄迅速破产。

  对此,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关于摩泽尔地区农民状况》《摩泽尔记者的辩护》等文章,抨击普鲁士的政策。恩格斯后来评价,摩泽尔葡萄酒问题让马克思的思考“从纯粹政治议题,转向经济学问题乃至社会学议题”。

  马克思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写道:“(我)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酒庄里的“老同学”

  马克思思想在全球传播,带给特里尔的老乡们颇多荣耀。今天,当地人对马克思的哲学、社会学、政治主张都能谈出一二。

  位于特里尔城北坡地上的吉奥格·弗里茨·冯·内尔酒庄建于1803年。现今酒庄主人艾薇·冯·内尔丈夫的高祖父约翰·彼得·冯·内尔是马克思的同学,他上学时对马克思的印象是,并不太惹人注目。而当地人的评价是:“那时马克思表现很好,守纪律。”

  到了酒庄主人艾薇叔祖的年代,马克思已成为欧洲知名的哲学家、社会运动人士。艾薇说,她的叔祖、在当地中学任教的奥斯瓦尔德·冯·内尔·布朗宁给家里人留下一句话:“应该去读读马克思(的著作)。”

  这句简单的话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20世纪初,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后起之秀的德国,政府重视海外资源与市场,忽略马克思的主张,但他的著作在知识阶层广为流传,被视作了解经济规律、社会运行的经典。“那时候,如果要自认是个知识分子,就必须去了解马克思的思想。”艾薇说。

  《资本论》里的葡萄酒

  马克思出生地位于特里尔布吕肯街10号。今天,马克思故居对面就是一个酒窖餐厅,售卖摩泽尔地区出品的近百种葡萄酒。从餐厅窗户向外望,是故居门口印有马克思画像的旗帜,以及川流不息的游客。

  历史学者鲍麦斯特曾带不少游客到这里品酒,讲解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思想,也穿插讲述马克思与葡萄酒的轶事。

  鲍麦斯特说,马克思在辗转布鲁塞尔、巴黎、伦敦的日子里,经常惦念家乡的葡萄酒。恩格斯资助马克思时,常给他捎去一些葡萄酒。“今天寄给你一个木箱,送货运费已付,内有8瓶波尔多、4瓶1846年的陈年莱茵酒、两瓶雪利酒。”恩格斯在寄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写道。

  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经常以葡萄酒业为例阐述劳动价值,分析社会资本构成和一些不合理现象。例如,他在《资本论》第十三章阐述“生产时间”时,就用葡萄酒在酒窖里发酵和存放时间来说明,资本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时间并不必然是劳动时间。

  “摩泽尔的美酒催化了马克思的思考。”鲍麦斯特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