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物流企业金融难题破局:传化金融发布系统解决方案
2018-04-28 22:33:01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长期以来一直面临“小、散、弱”窘境的物流业,由于绝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位于供应链环节的价值末端,资信较差、担保不足等问题导致融资供需矛盾突出,其迫切的金融需求,谁来满足?
“服务产业·普惠金融”2018传化金融服务创新合作伙伴峰会在杭州举办。 资料图
近日,“服务产业·普惠金融”2018传化金融服务创新合作伙伴峰会在杭州举办,传化金融发布了“仓配运+支付+金融”一体化供应链金融系统解决方案,以及物流人专属的定制钱包,堪称解决中小物流企业金融难题的破局之举。
作为传化智联旗下专业从事供应链普惠金融的战略平台,传化金融旨在推动传统金融机构服务进入产业链,提升金融服务在物流行业的普惠性和覆盖面。
“服务产业·普惠金融”2018传化金融服务创新合作伙伴峰会在杭州举办。 资料图
“针对大中型制造业的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案需求的日益增多,我们将整合传化网全国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的网络基础优势,连接内外部资源,提升广大物流企业的‘仓配运’业务的综合服务能力,同时植入传化支付等,激活中小物流企业的信用资产,凝聚和嫁接外部金融机构的各类金融服务,最终为生产制造企业服务,提升供应链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与创新。”传化智联高级副总裁周升学介绍。
依托传化网智能供应链服务平台,在各类丰富而真实的业务场景下,结合智能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周升学表示,“传化金融创新征信方式,帮助物流企业实现‘数据增信’和‘信用变现’,同时根据业务场景实现定制化服务,深度融合金融科技,给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和定价,让中小物流企业的信用真正成为财富,享受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从而推进产融结合。”
正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所说,伴随着“产融结合、脱虚向实”的国家政策引导,金融正在逐渐回归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本源。
“传化金融依托于物流产业背景,通过产融结合的方式,依靠产业生态和供应链关系所带来的交易场景,有效把握和降低、消化供应链金融风险,推动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进入到产业链,实践普惠金融,让金融真正服务到中小物流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企业。”上海大学教授储雪俭评价说。
“服务产业·普惠金融”2018传化金融服务创新合作伙伴峰会在杭州举办。 资料图
活动现场,传化金融与中国银联完成全面合作签约,围绕物流行业开展创新性、系统性和全局性的深度合作。双方联合对外预发布了行业首款为物流企业定制账户托管服务的“物流钱包”。作为智能代收付产品的2.0版,物流钱包将向发货方和收货方两端延伸的,打通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实现三流合一,构建生态闭环。
去年,传化金融开启了首次“银企合作”——旗下支付业务联合中国银联推出“货款智能代收付”产品,于河南、陕西成功试点后,陆续在全国20余个省份近200家物流企业推广,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全年累计实现支付流量1,786亿元。
“服务产业·普惠金融”2018传化金融服务创新合作伙伴峰会在杭州举办。 资料图
“智能代收付”产品让业内颇为受益。在峰会现场,河南诚通物流凌金占,长通物流的魏长龙以及豪翔物流高鹏等多位物流企业负责人对物流钱包的问世称赞有加。
行业背景: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物流业长期以来一直面临“小、散、弱”的窘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2.1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公路物流作为中国物流的主力军,承载了其中 77.5%的货运量。但是,国内30万家的物流企业,近89%的企业为50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业。正是这批“蚂蚁军团”撑起了国民经济的“大脊梁”。
由于中小物流企业位于供应链环节的价值末端,资信较差、担保不足等问题导致融资供需矛盾突出。据中物联金融委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物流企业的贷款融资需求在三万亿元以上,但被传统金融机构满足的需求不足 10%;仅物流运费垫资一项,约有 6000 亿元的融资需求,但这部分需求只有不到 5%是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得到。物流行业普遍账期长达3至6个月,资金周转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