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部《青少年网络素养读本》在京首发
2018-05-02 22:31:00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青少年网络素养读本》首发式的嘉宾和学生代表合影。中国青年网记者 周围围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日电(记者 周围围)网络之于青少年成长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怎样上网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今天(5月2日)上午,国内首套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网络素养读本——《青少年网络素养读本》(第一辑)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首发式。该书主编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罗以澄,中国互联网基金会理事长马利,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亚南,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党委常委、副主任蔺玉红等出席首发式。
《青少年网络素养读本》是国内首套专为青少年编写的网络素养读本,既是社会科学普及读物,又可作为地方教材或校本教材。该书由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网信办)与宁波出版社精心策划,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罗以澄和中共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万亚伟担任丛书主编。目前,该项目已获得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同时入选了2017年度浙江省重点出版物项目库。
《青少年网络素养读本》主编、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罗以澄介绍编撰情况。 中国青年网记者 周围围摄
“青少年认知和行为处于发展阶段,对各种复杂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够,在使用媒介的时候面临注意力缺失、信息焦虑、数字压力、网络成瘾、隐私安全、网络暴力等诸多风险,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对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对构建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态具有重大意义。这套书力求通过图文并茂、言简意赅的形式向青少年传播正确的网络知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罗以澄教授说,网络素养教育是青少年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希望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全社会的网络文明建设。
许亚南致辞时表示,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互联网产业发达,互联网文化深厚,编撰《青少年网络素养读本》是宁波为“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作出的一个重要探索。
“青少年正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之时,一本好书、一套健康向上的理论思想读物是他们的人生指南、思想罗盘。《青少年网络素养读本》这套丛书兼具教学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三大作用,能够为广大青少年提升网络素养提供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指导。我们呼吁广大青少年人人争做‘中国好网民’,主动扛起净化网络空间的大旗,将大好的青春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道路上燃烧青春、放飞梦想。”马利在致辞中表示。
首发式上,主办方分别向北京地区中小学和贫困地区中小学捐赠了丛书。该套丛书已在全国新华书店同步上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以10-39岁为主,占比73.1%,达5.64亿。其中,10-19岁占比19.6%,20-29岁占比30%,30-39岁占比23.5%;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25.4%。
就在前不久,北京师范大学与光明日报联合发布的《2017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网络素养平均得分是3.55分,满分是5分,总体得分不高,网络素养水平总体上处于及格线上,有待进一步提升。
《青少年网络素养读本》(第1辑)共六册。中国青年网记者 周围围摄
据了解,该丛书共六册,分别围绕“网络谣言与真相”、“网络游戏与网络沉迷”、“虚拟社会与角色扮演”、“黑客与网络安全”、“互联网与未来媒体”和“地球村与低头族”六个主题展开,融合多学科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帮助青少年看清网络媒介的不同面相,从而正确理解和使用网络媒介及其信息。如《网络游戏与网络沉迷》,不仅梳理了网络游戏的发展轨迹,描述了网络游戏的正负能量,还分析了网络沉迷的现状与成因,总结克服网络沉迷的措施与方法,对青少年而言,这是树立正确的观念认知,更是应对网络游戏的行为指南。
除了普及相关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以外,该书还始终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教育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