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档案君|《共产党宣言》的前世今生

2018-05-02 22:33:50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19世纪30年代,在德国参加民主运动的流亡者到达巴黎后组建了共产主义者的联盟,名叫“流亡者同盟”。同盟中有人偏自由派,有人信奉民主主义,还有人信仰共产主义。其中,激进的无产阶级又成立了新的组织,将组织名称定为“正义者同盟”。

  从“信条”到“原理”

  19世纪40年代,正义者同盟主张原始的、粗糙的、平均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年轻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该组织后,试图对其进行改造。

  马克思、恩格斯铜像。现存中共中央编译局

  1847年6月2日至9日,第一次同盟代表大会在伦敦秘密举行,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拟定新的章程。同时,在大会的讨论过程中,代表们提出了关于以问答方式拟定纲领的问题。不久,恩格斯起草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性文件发表。

  同一年的9月份,共产主义者同盟伦敦中央委员会把印有“共产主义问答”的小册子分发给同盟的各个区部和支部。这个册子深受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仍然对它不满意。恩格斯受委托起草新的草案,这个草案就是《共产主义原理》。

  从“问答”到“宣言”

  这时的恩格斯其实只把《共产主义原理》看成同盟纲领的初稿,他在1847年11月23至24日给马克思的信中又谈到,要抛弃陈旧的问答方式,改为“共产主义宣言”的形式来起草纲领。恩格斯在信中这样写道:“这次代表大会将是决定性的,因为这一次我们将完全按照我们自己的方针来掌握大会。”

  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捍卫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的科学基础,大会委托他们以宣言的形式拟定纲领。

  现存唯一一页《共产党宣言》手稿

  1848年2月21日,《共产党宣言》德文单行本在伦敦问世,24日正式出版。我们可以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

  《共产党宣言》德文第一版

  《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一版

  从《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到《共产主义原理》再到《共产党宣言》,可以看到党的宣言和纲领不是教条,而是现实与原理的结合。

  从欧洲到中国

  1903年,一位名叫马君武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写了一篇题为《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的文章,他在这篇文章中列举了很多马克思写的书,其中就有《共产党宣言》。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同年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资产阶级革命派朱执信、宋教仁、叶夏声、廖仲恺等都先后在《民报》撰文介绍《共产党宣言》及共产主义运动。比如1906年,宋教仁在《民报》第5号上发表《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一文,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还有一些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者也介绍过《共产党宣言》。

  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了崭新的社会制度已成为现实,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并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也传到了中国。这一实际成果与巨大影响,使马克思主义日益为中国先进分子所接受、关注。李大钊1918年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中国人民沿着十月革命胜利的道路前进。

  《新青年》刊载的《Bolshevism的胜利》一文

  1919年4月6日,20岁出头的报人成舍我在李大钊、陈独秀创办的《每周评论》上发表了以白话文摘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最后几段文字,包括十大纲领全文,标题为《共产党宣言》。同时,在李大钊主编的《晨报》上刊登了陈溥贤(李大钊的朋友,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近世社会主义鼻祖马克思之奋斗生涯》,文章的结尾简要介绍了《共产党宣言》。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第6卷5号和6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摘译了很多《共产党宣言》中的重要论述。

  1920年3月,由李大钊发起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图为部分会员合影。

  北京大学在1923年时进行了一次选举当时“世界第一伟人”的民意测验,497票中列宁独得227票位居第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得51票位列第二。这一结果,折射出当时中国知识界榜样转移的思想状态。

  1920年6月,中国出版的第一步反映苏俄与中国的图书《劳农政府与中国》。这也是列宁像第一次传入中国

  不止政治学领域关注马克思,中国学者也已开始关注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图为陈溥贤翻译的《马克思经济学说》,1920年上海共学社出版。

  从摘译到全译

  关于对《共产党宣言》全文的翻译,我们还要提到一名叫李泽彰的人。1919年,当时的他还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李泽彰尝试翻译了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全文,但遗憾的是,他只在当时发行的《国民》杂志上刊载了译文第一章。

  直到陈独秀等委托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并在《星期评论》杂志上刊载,《共产党宣言》的全文才得以与中国民众正式见面。1920年春天,陈望道回到家乡义乌,夜以继日地工作完成了译稿,并于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

  从理论到实践

  《共产党宣言》为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奴役的中国人民带来了砸破枷锁的曙光,指引了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俞秀松、陈望道等在上海正式组成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并于当年11月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份文件只有两千多字,但转述和阐释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尤其是宣告中国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要通过共产党组织领导劳苦大众,开展阶级斗争。《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明确亮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表明了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新型政党已经孕育成熟并即将诞生。

  毛泽东批注过的《中国共产党宣言》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思想和解决中国问题的行动指南,终于形成了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力量。由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936年11月,毛泽东在陕北窑洞里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考茨基著《阶级斗争》;以及柯察普著的《社会主义史》。”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这样认为。

  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全译本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要有这样的理论自觉,更要有这样的理论自信。要立足我国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放宽视野,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共产党宣言》永远启迪后人的精髓之所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