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揭秘“南水”进京 如何经过层层“体检”流入千家万户

2018-05-30 21:56:02 信息来源:央广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这里的水可以直接饮用的,还有些甜。”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村民张从贵指向眼前湍急的水流告诉记者说,这就是被称之为京津冀等地区送水的“水龙头”——渠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此开闸引水。随后,记者登上大坝,看到南侧水流喷涌而出,顺渠北上。桥下的这汪清水将穿越南阳后沿途经平顶山、许昌等地,后进入河北省过北拒马河,奔赴北京境内流入团城湖。

渠首 央广网记者王晶 摄

  但眼前白浪翻腾的水质究竟如何?流入京津冀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的丹江水是否如肉眼所见的那般干净?“清水北上”四年间,向北方输水144亿立方米,昼夜奔腾的水流又是如何经过层层“体检”流入千家万户?近日,央广网记者跟随南水北调中线相关工作人员,一路自南往北实地走访,带你一探究竟。

  

  将“大水缸”与“污”隔绝

  5月29日,站在渠首大坝上向下眺望,蜿蜒的渠道两侧绿树环绕。

  记者到达渠首后,在大堤处遇到一位身材削瘦、面庞黝黑的独臂老人,他叫李进群,只要看见垃圾,便会躬下腰,用火钳夹起。上前问其原因,老人的回答很直接,“防止乱丢的垃圾流入水源地内,流向北京的水,脏了,就没法喝了。”

  与李进群一样,对于水源地保护的这笔账,天天与水打交道的南阳管理处水质专员何康也算得很清楚。“中线的水就像是我们自家的水缸,这天天要喝的水,怎能不保护?”所以,一旦发现威胁渠道水质的污染源,何康和他的同事们就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他向记者讲道,前一阵,一处距离渠道外侧约100米的养猪场,把废水直排入截流沟,渠道附近臭气熏天。

  “巡查人员发现后,马上与蒲山镇有关部门协调。”何康说,他们反复封堵了三次,最后彻底关停了养猪场。但仅仅局限在清除外界污染源,治标不治本,是无法满足水质保护需要的。

  立体交叉、电子围栏、水源保护区,中线工程确立的三道防线。中线建管局水质保护中心主任尚宇鸣告诉记者,“在中线工程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很多复杂因素对于总干渠内水源的影响。”他举例说,比如明渠段1196公里的总干渠,被设计成全线封闭立交形式。通过渡槽、倒虹吸、左岸排水等手段,让中线工程与外界河流形成了立体交叉,这样可以互不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

  在前往渠首的路上,车子每行驶一段路程,记者总会见到道路两侧立有关于水质保护的温馨提示牌,及在水源保护区竖起的绿色保护网。而在其他沿线干渠两侧的电子围栏范围外,也已设置多条生态带,将水源与外界隔离。记者从南阳市政府了解到,目前,中线河南境内生态带建设基本完成,累计建成近700公里、20万亩。

  毫无疑问,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如何保护水质不受污染,保证中线输水干线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非一日之功。进京的丹江水之所以澄清干净,除了生态涵养、设置三道防线外,还有人为的截污。

  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从上世纪90年代起,南阳先后关停企业800多家,关闭、取缔、搬迁的养殖户也达到1000余家,取缔了5万多个养鱼网箱。

 

  除此之外,南阳市还划定了干渠两侧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严格水资源保护区新上项目审批先后否定了73个大中型项目选址方案,终止了62个大中型项目前期工作,确保了干渠沿线水质安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