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航旅纵横“被社交”:旅客更需要清净和信息安全

2018-06-13 17:53:28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者:isen点击量:

   在诸多的交通出行应用工具APP中,航旅纵横、飞常准等民航类APP,一直是旅客搭乘民航出行的好帮手。这类应用工具能够关联用户个体的航班信息,提供正晚点消息、机场天气、航班值机等实用功能,因而颇受旅客青睐。但在近日,航旅纵横APP产品升级,开通了社交聊天和用户标签设定等功能之后,再度引发争议。

  其实,这不是航旅纵横APP第一次开通社交功能,早在其2015年的版本中,也曾有过名为“纵横友人”的通过关联通讯录,来查看通讯录好友中排名的类社交化功能。而这一次新功能的推出引发争议,并非是网友无端生疑。

  “空姐网约车遇害”案件的“余温”尚未散去,关于应用工具APP是否应该社交化、标签化的讨论也仍在继续。在这一背景下,航旅纵横APP产品的社交化升级,将APP是否应该社交化、标签化的问题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这必然会引起公众对该产品焦虑。

  根据某民航自媒体的实际使用发现,旅客从自己的座位号点击进去,可以看到该航班执行飞机的座位图,座位是否有人,一目了然,且整个界面变成了一种类似群聊天室的场景,大家均可自由发言。当然,如果只是一个互动场景,倒也无伤大雅。但点击某一座位,便会出现那名乘客的个人主页,个人主页上包含了用户名(真名或网名)、用户头像(真人头像或其他),并可通过航班历史热力图,推断其家庭所在城市,以及其经常去的城市等等属于用户个人的隐私信息。此外,在个人主页上,还有诸如飞行达人、偏爱某航、喜欢靠窗、星座等个人标签信息。

  这么多的信息,细细思考还真是令人恐慌。对于有足够分析能力的个人或组织而言,以上标签乃至主页信息,已经足够推断出该旅客的经济条件、工作背景等等更深层次的隐私信息,可以用于其他用途。即便这些信息不足于影响个人生活,那么也有一个疑问,旅客愿意公布这些内容吗?消费者是不是“被社交”了?

  6月11日晚,航旅纵横APP通过其官方微信回应了这一事件。其回应称,“新功能设计的初衷,就是因为听到了大量用户的呼声”,并列举了多条。如“终于在北京安家了,今年想接爸妈来北京过年,可是他们年纪大了,还是第一次坐飞机,要是飞机上认识一个人可以帮忙照看下该多好呀”。此外,还声称,“用户展示的不是个人的真实身份信息,均为头像、昵称、标签等可编辑的信息;同时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行选择开启或者关闭,点击头像右上角即可进行设置。”6月12日下午,航旅纵横再次表态:将展示用户信息的“个人主页”改为默认关闭。

  且不说这些呼声是否真实,即便功能设计出于好心及可编辑、可关闭,其也同样理亏。其一,新功能上线,实为默认所有用户开通,并未及时告知。其二,用户可以选择关闭的设置,隐藏较深,非常用此软件旅客并不易发现。其三,即便个人主页所有信息可编辑,那也是在用户发现问题之后,在默认所有用户开通的情况下,航旅纵横APP是并不会征求用户是否要编辑的意见。简而言之,这已经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和选择权。

  将应用工具产品社交化,是行业的一个趋势,但并不等于说可以不尊重用户选择。对于社交工具而言,尊重用户意愿,才是根本守则。当越来越多人反感“被社交”、打扰,航旅纵横的这一创新业务,显然会让用户重新思考、“用脚投票”。

  此外,在航旅纵横APP发布声明并未正视用户隐私问题之时,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思考。航旅纵横,是央企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信)所开发的产品,而中航信,是中国民航唯一的数据服务公司。要知道,除春秋航空之外的中国大陆所有航空公司均使用中航信的数据服务,包括机票销售、离港、订座系统等。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否使用航旅纵横APP,你的个人信息均会存储于中航信的数据服务系统里。

  在这一数据服务没有第三方竞争的前提下,是否促成了航旅纵横在垄断服务下的“店大欺客”呢?有一个新闻或许值得注意:近年来,各地不断曝出“航班取消”短信引发的诈骗案,涉及国内多家航空公司,警方介入调查后也暂无下文。而知情人士称,航空公司等各方对这个系统的滥用以及缺乏监控,有可能是引发大规模短信诈骗案的源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