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武警北京总队某部特战精兵“魔鬼周”极训速写

2018-06-15 22:27:47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5日电(记者 谢东樱 通讯员 王志斌) 7天6夜,160公里公路长途行军,80公里山地丛林行军,98小时昼间训练时间,24小时夜间训练时间,12个极限体能耐力训练科目,36个实战训练科目,全程负重30公斤,每天至少全副武装奔袭10公里,每天至少2次紧急拉动……

  这样一组生动的数字,记录着特战队员的“魔鬼”极限,他们来自武警北京总队某部特战中队,超强度训练,超耐力考验,高难度科目,高负荷对抗,完全模拟实战,完全挑战极限,这些描写正是特战队员们的“魔鬼标签”。

宽肩膀扛起使命担当。武警某部王志斌 摄

  魔鬼极限:最“容易”被突破的是身体极限,最难的是心理极限挑战

  一提到“魔鬼周”,大家应该不会很陌生,近几年来,组织特战队员进行“魔鬼周”训练,已经逐渐成为了武警部队提升部队核心战斗力的常态化训练内容,可以说,根据季节、气候和大项任务实际进行“魔鬼周”训练,是每名特战队员的必修课程。

  “同志们!我们是支队唯一的特战中队,能够参加这次‘魔鬼周’极限训练任务的,更是优中选优,可以说是百里挑一,大家一定要充分认清我们肩负的重要职责使命,坚决完成这次训练任务!”在特战队长钱方亮简短有力的战前动员后,导调组立即下达了第一个训练任务——3公里武装奔袭。

特战队员始终士气高昂。武警某部谭培章 摄

  不同于平常3公里奔袭的是,这次的3公里完全是山道上坡路,还有些路段的坡度超过了30度。这个科目主要锻炼的是队员们的体能,在负重30公斤的情况下,快速奔袭3公里的上坡路,不仅要有充沛的体能,还要有坚强的毅力。到达终点后,队员们已经大汗淋漓,豆大的汗珠连成了线。战士袁晨是新被选入特战中队的一名上等兵,可能是第一次参加“魔鬼周”的原因,3公里跑完后,袁晨感觉很兴奋,但是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仅仅是个热身。

  在第一天的训练中,河道快速通过,丛林潜伏穿行,小组协同攀登,每一个训练科目都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每当完成一个科目后,来不及擦把汗水,下一个科目立即下达。当天的气温是36度,当中午太阳正强的时候,队员们开始了午饭前的一个硬科目,5公里奔袭,在队友的鼓励下,袁晨一路突破了2次身体极限,坚持着完成了训练任务。衣服已经完全湿透的袁晨对记者说到:“刚刚一个上午的训练,体能上已经有些吃不消了,但是和身体上的难受比起来,更难的是心理抗压能力的挑战,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最后一名的成绩就是整体的成绩,所以我们都不能掉队,必须咬牙坚持。”

  新战士黄洋第一次参加“魔鬼周”极限训练,但是没有掉过一次队,每次冲锋时都能率先完成任务。武警某部谭培章 摄

  这样的心理压力,在每名队员心里都存在着,而如何克服这种紧张心态,正是特战队员们需要接受的重要挑战。在整整一周的训练中,每天都有针对心理抗压的专项训练,就是要通过一个个高难度的任务,磨砺队员们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内心,达到遇事沉着冷静、处变不惊的目的。

  士官陈文龙,是队员中体重最轻的,只有58公斤的他,每天背着比自己一半体重还要重的武器装备,陈文龙都会在心里给自己暗暗加油,他对记者说:“选择了特战这个岗位,就是要比其它战友付出的多一些,虽然我的体重偏瘦一点,但是我有一颗强大的特战心!”正如陈文龙所说,锻炼强大的心理素质正是这次魔鬼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每名特战队员必须要克服的“魔鬼关”。

特战队员脸上满是汗水。武警某部谭培章 摄

  魔鬼特质:最“容易”提升的是军事技能,最难的是锤炼作战素养

  特战分队作为反恐致胜的利剑,始终战斗在反恐一线。日常训练中,特战队员的训练时间要比其它战友长很多,训练的科目上也更有难度更加专业,特别是在训练强度上,始终是以“超越100分”为标准,把100分的训练标准作为部队成绩的最低线,没有最好线,就是为了始终保持冲锋的姿态。

  “一小队,前方发现不法分子迹象,命你小队迅速前出进行侦察,其他小队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在队长钱方亮的指挥下,特战小队迅速受领任务展开行动。只见一小队在小队长任锐的带领下,交替掩护前进,充分利用周围草丛、树木等自然环境,潜伏隐蔽侦察。

丛林潜伏,搜捕目标。武警某部谭培章 摄

  越接近目标地域,队员们的动作越简单迅速,没有半点拖泥带水,小队长也由电台指挥变成了手势指挥,队员之间完全用战术手语进行交流,从远处看去,仿佛有种电影大片的“即视感”。

  电台中传来了前方的侦察情况,由于地形复杂,可疑人员已经不在此区域,但是根据现场痕迹看,刚离开不久,并且能够大体判断出人数范围。

  这里的“不法分子”其实是导调组提前训练的“蓝军”,就是要通过各种突发情况来检验特战队员的综合能力。

  训练中,抵近侦察、丛林搜捕、民房搜捕、居民地反劫持、协同射击、识别射击等科目,主要检验的是队员们的协同配合以及小组作战素养。而一些攀登、攀爬、搏击、射击等单兵训练科目已经成为了每名特战队员的基础能力,这些在其他战友眼中的训练“硬科目”,是保证特战队员能够高标准完成各项艰巨复杂任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

  “被挑选到特战中队的时候,能够完成单兵军事技能科目是基础中的基础,虽然平时完成这些科目还算轻松,但是通过这次‘魔鬼周’训练,我感到,只有把军事技能融入到实战中,才能算得上合格,而这也是需要我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努力提高的。”刚刚执行完侦察任务的队员英茂洪说到。

稚气的脸庞满是刚毅。武警某部谭培章 摄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特质,一个团队更应有一个团队的特质,而参加“魔鬼周”极限训练的特战队员们就是要锤炼他们特有的“魔鬼特质”。这种特质包括对作战行动的理解,对作战环境的解读,对实战对抗的经验积累,对协同作战的默契程度,对临危不乱的战场指挥,对艰巨任务的冷静研判,等等。

  在几天的训练中,这些特质正在逐渐磨合凸显,小组间的配合也是越来越默契。在队员们精密细致的搜索侦察后,逐渐掌握了“蓝军”的活动方向和行踪,在队长的临阵指挥下,各小组迅速出击,在半山腰的一处废弃房屋内将“不法分子”一举抓获。

  魔鬼日记:最“容易”拥有的是一颗特战之心,最难的是实现特战之梦

  来到特战的每一名队员都是经过层层选拔、优中选优挑选出来的,入伍前大多数有过习武或者体育训练的经历,身体条件都是过硬的。

  队员唐善华作为这次“魔鬼周”极限训练中最老的一名队员,他的年龄比钱队长还要大一岁。作为三小队小队长,唐善华对自身要求非常严格,每次训练都是带头冲锋、带头过关,5公里或者10公里长途奔袭科目时,则是在后边帮助着新队员,虽然马上就要30周岁了,但是唐善华的各项考核成绩仍然在中队名列前茅。

  这么多年的特战生活,唐善华也和其他战友一样,身上有多处训练伤,但是让他一直坚持到现在的还是最初的那颗“特战心”。因为从小就喜欢军人的冲锋陷阵,唐善华当兵之初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特战兵。下连后,他更是不断给自己加压,每次训练都会加训加练,终于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光荣地被选拔到特战分队。

队长钱方亮为队员们讲述自己的特战经历。武警某部王志斌 摄

  无独有偶,队员梅祥芳也是一名有着6年兵龄的老兵,这已经是他的第9次“魔鬼周”训练,由于军事素质过硬,多次在各项比武考核中取得好成绩,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是总队有名的特战精英。梅祥芳向记者介绍到:“能够成为一名特战队员不仅要有一颗执着的‘特战心’,更要有不服输不放弃的‘特战劲’,每年我们都要组织特战预备队员集训,只有各项成绩拔尖的才能成为真正的特战队员,而参加‘魔鬼周’训练,更是一次综合考核,能够来到这里完成任务的,可以说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果然像梅祥芳说的一样,参加“魔鬼周”的大部分都是中队的骨干力量,都是在比武考核中为支队赢得过多次好成绩的老队员。特别是队员邵登辉,是分队的狙击手,每天不仅要完成正常训练科目,还要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狙击训练。正是有了这股“倔劲”,邵登辉在前期总队组织的比武考核中,以创记录的成绩获得了“2公里武装越野射击”项目第一名。

  “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一名合格的特战队员,就是要时刻保持战斗的姿态,时刻做好战斗的准备,因为我们要配得上臂章上边‘特战’这两个字。”邵登辉说。

每天的早饭—馒头加咸菜。武警某部王志斌 摄

  又是一个5公里山地武装奔袭后,队员们开始吃午饭,和往常一样,每天中午都是单兵自热食品,虽然不像现做的饭菜那样香,但是劳累了半天的队员们,仍然吃的津津有味,特别是再来上一包榨菜,更是“山间美味”。

  夕阳西下,阳光照在队员们的脸上,黝黑的脸庞愈发刚毅。昼间的训练即将结束,队员中的“小歌星”罗月翔唱起了一首《成都》,仿佛把队员们的思绪拉回了自己的家乡,拉回到了那个梦开始的地方。

特战队员坚毅的目光。武警某部王志斌 摄

  夜晚,仍然有多个训练科目在等待着队员们,而他们早已做好战斗准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