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友划“旱地龙舟”迎端午 吃“百家香粽”寄乡音
2018-06-17 23:35:13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7日电(记者 刘尚君)用钢管做成的“旱地龙舟”,哪队工友“划”的最快?
贵州的鲜肉蛋黄粽、江苏的糯米豆沙粽、河北的黍米蜜枣粽,谁的家乡味道最正宗?
6月15日,“欢乐迎端午,关爱相依情” 中建二局三公司丰台科技园项目农民工运动会欢乐举行,吸引了近百名分包队农民工参加。
中建二局三公司丰台科技园项目农民工运动会旱地龙舟比赛。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摄
就地取材自制“旱地龙舟”
敲锣打鼓赛龙舟是南方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保留节目。在北方的工地上要怎么赛呢?节日前夕,项目班子邀请几位工人一起商量了好久,研究怎么开发“旱地龙舟”。项目经理卢艳生提出了大胆的意见:“我们可以利用现场的钢管做出龙舟的骨架来。虽然不能坐进去划,但咱可以人套进去端着跑啊!”在他的带动下,工人们也都你一言我一语地出起了主意,其中江苏籍工人说:“我们镇里早些年都有赶集舞龙,我们村里好多人都会做舞龙。我可以找乡亲帮忙做龙舟的材料。”
会后,大伙儿都积极行动起来。项目部用现场施工用的钢管制作了骨架,那位江苏的工友果然从老家找来了龙头头尾,套在骨架上就成了神气活现的“旱地龙舟”。
比赛中,参赛的四支队伍各出两组参赛,打头阵的三支队伍上场准备,红色、黄色、绿色三条龙舟依次排列。各队都在研究战术:“大伙儿都记住咱一开始都迈左腿,步幅要一致。”“只要不乱就能赢,千万别着急!”“来来来,咱们抓紧练两遍!”“手上要端稳啊,脚下别乱走!”……赛场上,队员们手端龙舟、脚踩“五人同舟共济”木板鞋,一边喊着“一二一二”的口号,一边力争稳健迅速的冲向终点。龙舟不重,可五个人的左脚、右脚分别绑在一根长木板上却结结实实拖慢了步子。经过三轮的角逐,最终江苏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五个汉子挎着肩膀笑得合不拢嘴。
中建二局三公司丰台科技园项目工人们正在进行包粽子比赛。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摄
浓香粽子传递家的味道
中国人以食为天,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粽子。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自然包的粽子也全然不同,包粽子大赛这个环节更像是一场家乡粽子文化比拼大赛。
这次包粽子的比赛一共有四对夫妻参加,他们分别来自贵州、四川、江苏和河北,包的粽子也有明显的不同。两家来自贵州的夫妻包的都是不一样的馅儿,一家是鲜肉蛋黄粽,大姐手艺不凡,捆粽子的白线上下翻飞;一家是鲜肉板栗粽,大哥一边包一边说他家不光粽子包得好,平时糍粑也做得好。江苏夫妻包的是甜口儿的糯米豆沙粽,大哥说端午吃粽子是他们老家阖家团圆最重要的事儿,光粽子的馅儿就是十几种,豆沙馅儿最简单方便,要是时间充足他就包个猪油加沙粽子给大家露露手艺。河北夫妻包的是黍米蜜枣粽,大姐喜气洋洋地说老家人管这个叫“黄金包琥珀”,黄澄澄的黍米里有甜蜜蜜的枣儿,好吃又有好彩头。
工友们往返于四组选手之间,乐哈哈地比划着自己家乡是怎么包粽子的、里面包的什么馅儿,都有什么说法。比赛结束哨音传来后,贵州的王小凤大姐擦了一把头上的汗,笑了:“我提前两个小时就把比赛的粽叶、粽馅儿、棉线准备好了。我们老家过端午可热闹了,全家人都围在一起,会包的包,不会的也在一起聊天。之前一说有这个比赛,我就立刻报名了,我还跟家里人说我得好好包,让工友们也尝尝我们家的粽子。”
比赛结束后,项目把四支队伍的粽子全部煮熟分给所有工友。工友们笑眯眯的捧着热乎乎的粽子,互相猜测自己分到的是哪种馅儿、评论着自己最爱吃的家乡粽子什么样。一位同样来自贵州的工友石金乾说:“自从离开家乡来到北京打工之后,越来越想家,我特别想吃家乡的粽子。今天吃到了老家的鲜肉板栗粽子,特别高兴。刚才看他们包,我就特别想过去一起帮忙,虽然以前在家也没怎么包过,可看着他们就觉得像是在老家的院子里,跟自己家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