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名之后做的最疯狂的事,就是凌晨骑车去天安门看升旗

2018-06-24 22:26:2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5月,在北京的一个工作室,我们见到了王俊凯。

  刚结束上一个工作的他,看起来有些疲惫,但摄像机架好要开拍的时候,他又马上调整好状态,看向镜头。

  已经拥有4千多万粉丝的王俊凯,出道前也有一段做练习生的时间。

  他说:“练习生最大的困难和挑战,就是要不懈地坚持下去。”

  一二十个练习生因为坚持不下去而陆续选择退出,最后只剩王俊凯。

  

  14岁出道,让他更早地以超越同龄人的思维思考问题。

  有人说: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是错误的。  

  王俊凯对此非常赞同,他说:

  人生就像一个马拉松,最重要的是你走得有多精彩,走得有多远,走得多有质感、多有厚度,并不是你走得有多快。

  2015年5月4日,16岁的王俊凯作为好网民代表,参加共青团中央“传播青春正能量”优秀青年座谈会。

  2015年7月,王俊凯作为重庆八中学生会代表出席了第二十六届全国学联代表大会,代表了积极向上的青年一代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偶像,王俊凯只是比一般学生多了一个艺人身份,但我们并不能因为一句“明星效应”,只看表象而无视他的努力。

  王俊凯说,他并不认为明星效应有什么不好:只要把明星效应发挥到正面,那么流量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除却偶像的光环,他还是一个事业工作者,是歌手也是演员。  

  不论是哪种身份,他都始终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信念,就像胸前团徽所代表的,青年一代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1

  成名的代价,是焦虑与失去自由

  有人说,生活似乎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

  年少成名的王俊凯比之同龄人更早地陷入到这种身份的焦虑中。

  学生、艺人、孩子、大人,这些身份在他身上并行不悖、互相牵扯。

  19岁的王俊凯就这样长大了。

    

  王俊凯说:

  成名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会焦虑,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我们、支持我们?

  其实这是一种不必要的焦虑,而且是会耽误你自己的一个焦虑。这种时候你越想其实越没有一个答案。

  天赋和公众需求,让心智还相当稚嫩的王俊凯成为公众人物,不得不频频亮相在大小舞台和电视荧屏上,被人点赞,被人评论。

  有人说,这是作为公众人物必须付出的代价。

  此话不假,但是公众的关注热点比流星坠落的速度还要快,今天公众肯花一点时间赞美你或者评论你,明天你也许就被公众抛之脑后。

  《身份的焦虑》一书中说:“被他人注意、被他人关怀、得到他人的同情、赞美和支持,这就是我们想要从一切行为中得到的价值。”

    

  身份的赢获是困难的,若要保持终身更是难上加难。

  在《身份的焦虑》结语中,阿兰?德波顿只是讲故事一般将一群人以波西米亚为名,用看上去倒退的生活方式,抗衡因现代化带给个体的身份焦虑。

  不管身份的焦虑如何令人不快,但我们还是很难想象一种完全摆脱身份焦虑的美好生活。

  因为一个人对失败和在他人面前丢脸的恐惧,实际上意味着他抱有一定的追求,期待某些结果的出现,以及对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心怀尊敬。

  

  王俊凯面对身份焦虑时的思考,“当你得到一些东西,必定也会失去,它其实是一个平衡法则。”

  而他要做的,就是在这种平衡中坚持走下去。

  2

    音乐和表演,就像我的左膀右臂

  参演《长城》,其实是打开影视大门的一个关键点。

  王俊凯说,他对影视这方面没有特别大的自信,因为拍戏对于他来说太陌生了,没有接触过。

  他坦言,拍戏那天除了紧张还是紧张。

  但不知道为什么,那天一开机,演着演着就忘记了紧张,就像走到舞台上表演的时候,特别开心,就想唱出来。

  张艺谋导演对他赞赏有加,说他演戏很松弛,入戏很快。

  也因着张导的鼓励,王俊凯报考了北电的表演系。

  

  谈到在北电的学习,他说,现阶段需要学习的东西真的是太多了,作为学生,最需要的就是学习状态。

  在学习中最大感受,王俊凯说,跟想象中很不一样。

  比如上表演课时,大家在一块学习、一块讨论的氛围很浓厚,它不是那种一个一个人死学的那种。

  还有上表演课时,你偶尔可以去学到一些其它方面的技巧,大家一块讨论,或者排一个作业,大家在一块讨论。

  其实那个讨论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参与进去你才能体会其中,这个过程是最具学习意义的一件事情。

  

  谈到未来,他告诉我们:

  音乐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表演是我现阶段要去学习的一个事情。

  就像我的左膀右臂,都是我不想放弃并且始终努力为之奋斗的。

  但问到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个角色是什么时,他回答:“还是歌手,毕竟它是让我出道的一个职业,它是我的初心。”

  在这个时代,初心常常被我们遗忘,有时候,我们总是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人生,最难得的是看过大千世界,始终能够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3

    带来正能量,这是身份的意义

  2013年,重庆电视台播出过一条新闻,13岁的王俊凯翻唱了《当爱已成往事》。

  新闻主播说:“这条MV在网上一天的点击率竟然达到了20多万。”

  主播大概没想到,在今天这段视频的播放量可能要再加两个零。

  从小成绩就好的王俊凯,尽管一直喜欢唱歌,但没想过自己会和娱乐圈有什么瓜葛,加上比较内向,“只有在没人的时候才敢唱”。

  但为了心中那份悸动的梦想,从四年级开始,每周六一大早,王俊凯坐两个小时公交车穿过长江,到公司上声乐课、舞蹈课,从早到晚,有时候累得都犯低血糖。

  在一次电视台采访中,13岁的王俊凯对未来有美好的期待:

  “走上这条路必定是艰苦的,但是成名后会比较轻松,先苦后甜吧。”镜头在这时给了他眼睛一个特写,仿佛有光。

  

  那时候的他不知道,成名后会更辛苦。

  从2017年6月8日高考结束,在之后的一个多月中,他马不停蹄地完成了米兰走秀、综艺节目录制、广告拍摄等日程,其间只休息了两天。

  但再忙碌地工作也需要有片刻的放松,当问到他成名之后做的最疯狂的一件事时,王俊凯告诉我们:

  “大概就是凌晨骑车去天安门看升旗。”

  那是一种莫名的,别人理解不到的开心,自己居然可以骑车到天安门,跟那么多人一起看升旗,内心的振奋无法言说。

  很多家长不喜欢孩子追星,却对王俊凯颇有好感。

  毕竟他,无论从学业、事业还是形象、人品,都让家长颇为放心。

  

  王俊凯说:现在有很多人支持你,那么你所做的一切都要为所有人负责,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你就要想到,你的行为会对公众产生什么影响,很多事情自然而然地就会以身作则的考虑到一些东西再做出决定。

  在谈到“联合国环境署亲善大使”这个身份时,“就是以身作则,其实做公益并不是像大家以为的,要做多大一个事才叫公益,每个人只要学会从身边做起并且坚持做下去就可以了。

  比如说今天出门,我关灯了,把所有灯关了,把空调都关了,把什么都关好了我出门,那我一定也是做了一份小的公益;

  今天外出,我骑自行车去,或者乘公交车,其实也是对环境作出一份贡献。

  对于我来说,就是引导大家去做这样的一些小事,再慢慢地做到大事。

  王俊凯很清楚自己的公众形象:

  “你给大家一个阳光健康的形象,那么大家会觉得,一个小孩都可以这样子,为什么我不可以?我能给大家带来一种正能量,这就是我身份的意义。”

  

  最后小凯给大家推荐《烽火少年》,这部电影讲述了小松在家仇国恨中的蜕变与成长。

  虽然时代不同,但王俊凯与小松身上有很多相似点,他们同样肩负着时代的责任与担当,以自身的力量去正向的影响他人。

  正是有像他们这样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一代,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作为青少年,我们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青年100计划

  看青年榜样,习青年力量。由团中央宣传部和十点视频联合发起的中国首档青年精神价值纪录片“青年100计划”,将梳理当代中国青年的气质,弘扬爱国、敬业、创新、奉献、向上向善的精神,记录100位科技、文化、基层一线军人、警察、文艺、体育、音乐等领域的青年榜样典型,拟邀请王俊凯、青年科学家袁岚峰、武大靖、清华教师邴浩、杨洋、佟大为、陈伟霆、水利工程师黄洁亭、迪丽热巴、黄景瑜、快递员、保安、战士、农民、大学生等各行各业嘉宾,讲述自己不一样的青年态度,人物微记录 + 青年说让你更了解当代青年的养成轨迹。

  本片特别鸣谢:共青团重庆市委、重庆市青少年新媒体中心、王俊凯工作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