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浅谈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交通发展(下篇)

2018-07-06 18:05:48 信息来源:交通新闻发布者:isen点击量:

  40年交通运输改革开放实践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1978年,邓小平同志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旗帜鲜明地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正是一次次思想大解放,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获得新的活力和动力。实践证明,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会有改革的突破、开放的襟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这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把改革的理论推进到新的广度和深度。

  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改革方向不动摇。 交通运输市场化改革是贯穿交通改革开放40年的一条主线。1983年,交通部提出“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走车”的改革方针,“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一起干,国营、集体、个人以及各种运输工具一起上”,突破所有制的束缚,允许个体户进入运输市场,极大地促进了运力发展,有效地缓解了交通运输紧张状况。1985年铁路实行“大包干”,1986年,国务院批复了五部委《关于铁道部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的方案》,实行“以路建路”经济承包责任制。1993年,第一家股份制铁路公司——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于1996年在香港和纽约成功上市。1995年,《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道路运输市场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体系。199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水运市场管理的通知》提出,推进水运市场的培育和完善;上海航运交易所组建,对规范航运市场交易行为、调节市场价格、深化水路运输市场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领域加快了市场化改革步伐,积极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竞争活力。2014年,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围绕深化改革的主线,加强顶层设计,在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建立完善交通运输现代市场体系、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等体制机制方面,部署了42项改革任务150多项改革举措。2016年,《关于进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面对民航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10个方面40项改革任务。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油气管网公平接入机制,油气管网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

  坚持多元化投融资的改革方向不动摇。 改革开放40年,交通建设领域始终朝着拓宽融资渠道、多元投资的方向,不断深化改革。1984年,国务院第五十四次常务会议批准同意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允许“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这三件事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使公路建设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加快发展的环境。1983年,交通部提出“谁投资、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鼓励货主单位投资建设码头。1986年,国家决定对26个沿海港口的货物征收港建费,实行“以港养港,以收抵支”政策,港口建设资金有了稳定渠道。“七五”期间,我国第一条合资铁路——三茂铁路开始建设,1992年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铁道部《关于发展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设铁路的通知》,明确了中央和地方合资铁路建设的发展模式,1991年,铁路开始征收每吨公里2厘的建设基金,铁路建设资金有了基本保障。对民航建设,除了给予“一九制”优惠外,还免征其他一切税收,先后制定了允许地方政府、国内企业、民间资本投资民航企业和机场的规定,进行了地方投资建设并管理机场的改革试点。2004年,国务院颁布《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通过法规的形式予以固定。目前,我国交通建设领域基本形成了“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引进外资”的多元化交通融资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2013年,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提出,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市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石油管道建设投资逐步向第三方放开,2013年,中石油引入泰康资产、国联基金600亿元资本成立了“中石油管道联合有限公司”。2015年,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和完善交通运输发展“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规范高效”的投融资管理体制。2016年,中国民航局《关于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民用机场的意见》提出,全面放开民用机场建设和运营市场,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民用机场及其服务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

  坚持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改革方向不动摇。 改革开放40年,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始终朝着政企分开、综合交通一体化的方向推进。1980年,民航由军队划归国务院管理,开始走企业化道路。1984年,交通部提出以“转、分、放”和“实现两个转变”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思路,实现政企分开,加强行业管理,建立了五级交通行政管理机构。随后,14个沿海港口和26个长江重点港口全部下放地方。1985年,国务院批复了《关于民航系统管理体制改革的报告》,加快“政企分开”“机场与航空公司分设”改革,管理局、航空公司、机场分设,组建独立的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1993年,国务院批复广州铁路局组建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1995年建立了大连铁道有限公司,积极探索铁路政企分开。1996年,交通部《深化水运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提出,推动水运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了海事局,实行“一水一监、一港一监”的管理体制。1998年,石油石化两大集团重组,油气管网改革向市场化、专业化方向不断推进。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提出,彻底将港口下放地方管理。2002年民航开启了“政资分开”“机场属地化”的改革。2005年,撤销铁路分局,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铁路政企分开和市场主体管理持续深化。2008年,撤销民航总局,成立民航局并划归交通运输部管理,同时,国家邮政局也划归交通运输部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撤销了铁道部,成立国家铁路局并由交通运输部管理,至此,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负责统筹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以及邮政行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交通“大部制”管理体制。

  坚持对外开放的方向不动摇。 在对内改革的同时,交通领域积极对外开放。1979年年初,交通部所属企业招商局在深圳率先创办了蛇口工业区,打响改革开放“第一炮”。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交通建设开始引入外国政府贷款和世界银行贷款等外资,1983年,陕西西安至三原一级公路首次引进世界银行贷款,不仅引进了资金,而且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工程管理制度,如工程监理制度、工程招投标制度等。1984年,我国北同蒲铁路电气化项目首次使用世界银行贷款2.19亿美元。1991年成立金温铁路公司,金温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引入外资的铁路,香港联盈兴业股份有限公司出资4586万美元(占80%)。1988年批准了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道路运输企业,1993年颁布了《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审批暂行规定》,进一步放开道路运输市场。民航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外开放,1994年颁布了《关于外商投资民航业有关政策的通知》,2002年实施《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进一步开放民航市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秉承“一带一路”倡议,承载着“五通”中“设施连通”的重大使命,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交通运输支撑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加快交通运输“走出去”。中欧班列驰骋在欧亚大陆,截至2018年3月,累计开行数量突破7600列,到达欧洲13个国家41个城市,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此外,编制中长期交通发展规划,也是中国特色综合交通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80年代末,交通部提出“三主一支持”发展战略规划,《“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于“八五”期间通过国务院审批实施,这是交通系统中审批层次最高的规划。进入21世纪,国家级规划陆续出台,2004年国务院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2005年国务院批准《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06年国务院批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07年国务院批准《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颁布了我国第一个综合性交通规划——《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党的十八大后,国务院陆续批准了新的公路、铁路、民用机场布局、油气管网中长期规划。国家级中长期交通规划的出台,既保障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又增强了宏观调控能力,整合交通优势资源,合理布局,同时还能保证科学有序发展。

  新时代开启交通强国新篇章

  党的十九大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新时代赋予交通运输的历史使命。

  建设交通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纵观人类文明史,发达的交通始终是综合国力强盛的重要标志。“要想富,先修路”朴实而又深刻地揭示了交通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新时代建设交通强国赋予“要想富,先修路”新的历史内涵,既要“交通强”,又要“强国家”,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支撑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好先行,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现代化的交通强国,“人便其行,货畅其流”。

  建设交通强国,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思想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40年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把改革推向纵深,深化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交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交通发展动力、服务质量、科学技术、治理方式、安全保障、体制机制等方面勇于创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优化提升基础设施网络。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未来,将逐渐从“以建设为主”向“运营养护为主”转变,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补短板”和优化网络。加强现代科技在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应用,大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发展。与此同时,要重视基础设施养护与管理,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和运行效率。

  突出交通运输服务经济社会的基本功能。 交通的基本功能是提供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这也是交通“强国家”的最根本要求。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满足人民对交通日益增长的高品质需求,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的运输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满足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推动现代物流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平衡各种运输方式,“宜水则水,宜路则路”,促进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 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已不只是大城市的“专利”,不少中小城市也开始患上拥堵的“城市病”。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17亿辆,有53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24个城市超200万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公共交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要坚持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空间规划,构建便捷顺畅的立体化城市交通体系,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技术,加强交通需求管理,走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重点发展先进的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是交通事业的一场革命。通过集成应用先进的信息、通信、传感、控制等技术,使人、车、路间相互作用关系以新的方式呈现,从而实现实时、准确、高效、安全、节能目标。合作式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将成为未来智能交通发展的重点。要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引领战略,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的深度融合,加快我国智能交通发展。

  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治理体系。 现代综合交通治理体系是交通强国的“软实力”,更是“硬要求”。统筹各种交通方式,创新组织和管理方式,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交通管理、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等水平。加强交通法制建设和文化建设。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加强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夯实交通强国基础。

  改革开放40年,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当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由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之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要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征程中,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奋力开启交通强国新篇章,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好先行。

  (来源:交通运输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