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让传统节日活在当下

2018-08-19 06:43:03 信息来源:光明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光明日报评论员

  金风淅淅,银河耿耿,七夕如今又至。几日来,伴随着全国各地民俗活动陆续展开,七夕这一中华传统节日以其古老的美好意涵和现代趣味,重新吸引众多民众的注意力。除有广州乞巧文化节、陇南乞巧女儿节等官方庆祝活动的火热,不乏网络上纷繁的商家促销和网民自组织互动、情侣相约共度良宵、单身者不甘寂寞彼此抒怀……无论怀有什么样的心境,不管选择如何度过这一天,都可以肯定地说,七夕正在重新焕发其光彩与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节日有其无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们以各种民俗仪式为基石,承载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生活的种种美好祝福和期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传统文化的缺位,将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以此提升民族文化创造的内驱力,就是我们这代人维系中国文化生态健康发展的前行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与官方七夕庆祝活动努力维护自身地方特色与文化多样性不同,年轻一代多将其简化为单一的爱情主题。这虽然引起一些讨论,但不必过于担忧。传统节日诞生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习俗,本身就具有动态发展特点,如果想要让其活在当下,就需要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时代特色。“历史上能够存活于今日的社会构造中的文化,都是与现今社会相干的,而那些不相干的,则都被扫除删弃了”。就七夕本身而言,它从最初珍惜时令物候到祭祀牛郎织女,从宫中乞巧游宴到市井车马喧阗,既有因时感伤的“旅馆益羁愁”,也有清新缠绵的“轻罗小扇扑流萤”……斗转星移,虽然贯穿千年的共同节日名称不变,但每一代人都为它赋予了“现实性功能”,实现了行为传承。

  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优秀传统文化无比丰富。在打造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是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只有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抱有包容心态,才能符合时代要求、人民愿望,也唯有如此,传统文化的传承方能历久弥新。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18日 03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