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农村小规模学校期待“小而美”

2018-08-30 19:52:20 信息来源:人民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一个班12名学生,60多平方米的教室里,不光有能按教学需要自由排列课桌椅的学习区,还有配备了专门书桌、书柜的阅读区、书法区,以及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查资料的电脑区。这是位于华东地区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县——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的一所山区农村小规模学校。

  浙南山区的景宁,像这样的小规模学校不少。全县16所农村学校,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就有10所;全县农村教学班当中,超过六成都是15名学生以下的微小班级。把原本面临或拆或撤局面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出“小而美”的特色,办出过硬的教学质量,景宁经验让人刮目相看,也引发关于乡村学校办学方向的思考。

  由于偏远山区农村地区本身的资源条件局限,加之城镇化推进、人口流动、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农村小规模学校大多面临着学生少、师资弱、教学硬件老旧、内涵发展薄弱等共性难题。如果简单地“一撤了之”,无疑会造成相当一部分农村孩子入学困难,有违教育公平的要求;如果原封不动,显然也远远满足不了教学需要,满足不了农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渴求。于是,“变撤为改”便成了一条适宜可行的思路。

  怎么改才能让农村小规模学校变得“小而美”?校舍改造、校园文化营造要有特色之美,关爱农村孩子基本生活需求、关注留守儿童心灵健康要有暖心之美,更重要的,是在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动脑筋、花工夫。

  仔细思考,农村学校自然形成的小班额的特点,恰恰为小班化教育、个性化教学等提供了可能。通过内涵式发展的教育转型,丰富教学活动和方式,因地制宜探索实施分组学习、分层教学以及面批辅导、多元评价等策略,昔日的“痛点”在精心设计下,完全有可能成为亮点。

  像景宁的一些乡校,为每个学生都制订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每人有一套学习单、预习单、诊断单,适应孩子的不同特点。这样精细到人的教学设计,在大班额班级中很难实现,但在一些小规模乡校已成教学常规。也有乡校的老师每节课都做到“面批”,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思维过程,小班化不光提高了作业批改质量,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要实现小班化教学的“小而美”,师资力量是保障,没有教师这一环就难以实现。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师资上须“强基固本”。一方面,通过提高待遇、加强培训,稳固和提升原有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从城乡统筹、城乡交流入手,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通过县城学校名师支教、专业教师走教、全科教师培养等,多层次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薄弱的困境。同时,也可在县市层面探索组建课题组、教研机构,专题研究农村小班教学的问题,并将成果覆盖到各个乡校,为农村小规模学校“把脉”、指导;也可由政府部门主导,借助“外脑”,建立专家智囊团,为学校出谋划策,推动乡村教育的创新和振兴,让更多农村孩子接受有质量、有特色的教育,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30日 17 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