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宁波: “甬”立潮头,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2018-09-17 05:58:5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宁波简称“甬”,早在周朝已有此称呼。7000年前,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在这里诞生;1000多年前,日本遣唐使在这里停泊靠岸;1979年,宁波港正式对外开放;1984年,宁波被列为14座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之一;2017年,浙江省设立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实验区……

  对宁波而言,无远弗届,事无巨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宁波的每一个变化都让人惊叹,而改革开放以来的成绩尤其让人心潮澎湃。40年跋山涉水、风雨兼程,到2017年,宁波市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9847亿元,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4017元,成为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

  从“宁波制造”到“宁波智造”,打造一流制造强市

  “无宁不成市”,宁波历来是一座商贸名城,唐宋时就“商舶往来,物货丰衍”,到清初“百货咸备,商号林立”,至19世纪60年代,市中心三江口江厦街更是商业繁盛,有“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之说。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这座城市在“宁波帮”带领下再次迸发活力,成为长三角南翼一颗闪亮的明珠。

  “中国不缺大企业,我们只想做精,做细。”在宁波合力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施良才向记者介绍道,“我们和徳国日本还有很大差距,很多材料还依赖于进口,但价格是我们的优势,要保持优势,就要提高质量。”

  模具行业的发展让宁波成为中国模具之都,而这只是宁波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制造业作为宁波的支柱产业,“宁波制造”早已经是响当当的宁波名片。改革开放后,宁波凭借港口之便、开放之利,一跃成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国家先进制造基地,在全国率先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制造体系,拥有汽车制造、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家用电器、节能环保、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制造等8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在诸多细分领域,锻造出100多个“单打冠军”,成为我国先进的制造业基地。

  2016年8月,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花落宁波,宁波制造业迎来重大机遇期。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为发展智能制造业,宁波不断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如今宁波已经初步具备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的研发能力,一批“甬字号”的智能机器人企业正遍地开花。甘中学的“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吕广强的“宁波广强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这些制造领域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带领团队打破一项项国际垄断,宁波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的“家底”越来越足,打造国内一流制造强市的步伐不断加快。

  从三江口到世界舞台,打造“一带一路”建设枢纽城市

  宁波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港口是宁波发展的生命线,引领宁波从内河走向河口,从河口走向深海,从东南一隅走向世界。

  1979年1月建港大会战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建港队伍源源不断涌向宁波港,最多的时候有1.8万人,大小施工船舶有100多艘。哪怕是在夜里,港口都是一片灯火通明。 今年90岁高龄的原宁波港北仑矿石中转码头首任党委书记萧群在说起改革开放后建港的情况时,依然记忆犹新。

  40年岁月峥嵘,宁波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开辟发展新天地。2005年12月20日,浙江省政府在杭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宁波、舟山两港正式启动一体化工程。2010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3亿吨,跃居世界第一。2015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062.7万标箱,首次超过香港港位居全球第四位。2017年12月27日,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0亿吨,成为全球首个“10亿吨”大港,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以舟山港为中心,以宁波市与腹地城市群为载体,以综合运输体系和海陆腹地为依托,以港口产业链为主要支撑,打造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宁波不断拓展发展腹地,打造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的“港口经济圈”。

  作为记载古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之一,宁波以创建国家级的“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为目标,正在扩大新一轮对外开放,重点打造“四区一中心”,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高水平推进综合试验区建设,向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枢纽城市进发。

  从善待海洋到让市民更宜居,打造大花园美丽城市

  青山绿水、四季锦绣,马头墙、河埠头,充满了江南的明媚和灵气,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地淋漓尽致。

  “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这是从古至今中国人一以贯之的生态观。在宁波象山石浦港第二十一界开渔节的开船仪式上,记者被2000多艘渔船在起航命令下发后千舟齐发的壮观景象所震撼,这是休渔四个半月后象山渔民首次开船捕鱼。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严守休渔制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追求人海和谐共荣,这是55万象山人民的共同承诺。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象山渔民靠海吃海,靠着对海洋的敬畏将捕鱼业作为世代的产业传承下来发展壮大,宁波人民也把这种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展现在城市建设中。

  一个月以前,姚江南岸的两个民生工程滨江休闲带工程和姚江东路工程已经正式开工,这两项工程预计将于2020年建成,到时姚江南岸青林湾滨江区域的人居环境乃至这一片区的城市品质,都将有较大提升,而这只是宁波加强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加强象山港区域保护利用,持续提升“三江六岸”品质。建设“美丽公路”精品线560公路、“美丽航道”50公里、“美丽绿道”140公里。实施“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特色花卉景观大道,中心城区新增公共绿地100万平方米。宁波距离打造大花园美丽城市的目标越来越近。

  40年春华秋实,40年砥砺奋斗,宁波书写了发展奇迹。如今的宁波,“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努力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积极对接全省大湾区建设行动纲领,融入长三角,打造国家级“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强化“海港、空港、陆港、信息港”四港驱动,建设文化+、生态+、服务+、风貌+宜居文化名城。继续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未来宁波一定“甬”立潮头,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