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阿克苏地区打造生态治理先行区

2018-10-14 02:33:4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引言: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新疆重点风沙策源地,是抗击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最前沿,更让人绝望的是,沙漠离阿克苏市城区只有6公里,且以每年5米的速度不断逼近。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6年,阿克苏地区启动实施了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不仅在荒滩戈壁上建成了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4公里集生态林、经济林、防风林于一体的防风治沙“绿色长城”,还形成了让阿克苏人引以为傲的“柯柯牙精神”。

  昔日“漫卷狂风蚀春色,迷梦黄沙掩碧空”的阿克苏,如今已是“风拂杨柳千顷绿,水润桃杏万园红”的茫茫林海。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

  已累计造林115.3万亩的柯柯牙,以32年的坚持告诉人们:功成不必在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10月11日起,天山网推出【点赞阿克苏荒漠绿化】系列报道,今日推出第二篇《传承“柯柯牙精神”,阿克苏地区打造生态治理先行区》。

  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里,在花丛中游览的游客。

  天山网讯(马少宾摄影报道)“这里是柯柯牙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条沟壑,它在提醒我们,为什么要绿化柯柯牙,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们要传承柯柯牙精神。”9月19日,站在柯柯牙原始地貌看台上,哈力甫·麦麦提慷慨激昂地说。

  这位曾担任过阿克苏地区绿委办主任的老人,对柯柯牙的沟沟坎坎的了解,就像对自己手掌心的纹路一样清晰。

  自从32年前阿克苏人在柯柯牙种下第一棵树起,全民义务植树成了阿克苏人的传统。柯柯牙绿化工程,成了阿克苏地区生态立区的星星之火,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区域荒漠绿化形成燎原之势。

  阿克苏河、渭干河、空台里克,随着2015年以来“两河一区”三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相继实施,阿克苏地区打造“生态治理先行区”迈出了坚实步伐。

  “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也成为阿克苏地区各族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阿克苏人,以“给我一片荒漠,还你一片绿洲”的豪情壮志,用心血汗水播绿撒翠,续写沙退人进的一个又一个神话。

启动有史以来最大的生态工程

  阿克苏河,是阿克苏人民的母亲河,也是新疆最大的河流塔里木河最主要的支流,常年给塔里木河输水,占塔里木河年均径流总量的七成以上。

  “它既是天山雪融水的重要泄洪区,同时又处于抗击土地荒漠化、沙化、盐渍化侵蚀的最前沿。”阿克苏地委书记窦万贵表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阿克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克苏地区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把植树造林、防沙固沙、改善生态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工程,倾力打造生态治理先行区,构筑更为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

  2015年,赓续柯柯牙精神,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为重要力量,人民群众为直接参与的总投资31.31亿元、规划总面积234万亩的阿克苏河、渭干河“两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声势浩荡地拉开序幕。

  这是阿克苏地区有史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造福工程。工程以自然生态保护、人工造林与退化林修复、林果业发展与革新、生态宜居、旅游休闲为主要任务,着力破解生态脆弱难题,建设南疆重要的生态治理先行区、特色产业优势区、生态涵养功能示范区。

  这是一个在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包含防洪堤、交通路网、水利灌溉、荒地造林、退耕还林、林果业提质增效、水土保持、山洪灾害预防、胡杨林湿地公园建设、沿河景观和旅游功能区建设等多项工程建设内容的浩大事业。

再造一片“绿肺”和一个“肾”

  奔流不息的阿克苏河滋润着两岸的田野,在阿克苏西大桥西岸,有一片生机勃勃的生态园,桃树、杏树、胡杨……这里是阿克苏河生态园,是阿克苏市民平时休闲、观光和娱乐的好去处。

  谁能想到,3年多前这里曾遍布小工厂、小作坊,环境污染严重。

  站在阿克苏西大桥上,阿克苏市阿克苏河生态工程项目建设执行办公室副主任黄胜麟感慨万千,两年多的生态治理,终于让阿克苏河恢复了青春容颜。

  生态环境的改变,让鱼塘承包商高万辉成为生态治理工程的首批受益者,“污染没了,游客来了,鱼塘垂钓的收益越来越好了!”

  经过两年多的生态治理,如今,从乌什县托什干河和温宿县库玛拉克河汇聚而成的阿克苏河,一直到阿瓦提县和田河和叶尔羌河三河交汇的塔里木河源头,目光所触及的地方,不再是戈壁荒滩,而是满目的绿色,生态林和经济林相处衬托,形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

  黄胜麟说,按照“三年绿起来,五年美起来,八年富起来”的规划目标,阿克苏河生态园将打造一个辐射阿克苏西边的集休闲、观光、旅游、购物的一个综合体,吸引周边的市民有一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阿克苏河生态工程一旦完成,既可完善阿克苏河防洪体系,还将在阿克苏城区西侧再造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同时还能为阿克苏各族市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的后花园。”黄胜麟说。

  “如果说绿化了的柯柯牙是阿克苏市东面的一片‘绿肺’,那么经过生态治理的阿克苏河便是阿克苏市西面的一片‘绿肺’,如今的阿克苏市主城区就是环抱在两片绿肺中间的心脏。”黄胜麟说,两片“绿肺”让“心脏”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

  32年前,阿克苏地委提出“搞一个生态系统工程,用宽幅林带把阿克苏市区包围起来。”曾任阿克苏地委书记的颉富平说,曾如今这一目标已达成。

  湿地被称为城市的“肾脏”。作为阿克苏河生态治理工程的组成部分,位于阿克苏市西北侧的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于2017年10月建成并开放。

  公园里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沿路和岸边到处都是盛开的鲜花和葱翠的绿树,野鸭和水鸟在湖面嬉戏,木栈道蜿蜒曲折向远方延伸……

  这个南疆地区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里不仅发挥着沉淀泥沙、保育水源、蓄水滞洪等作用,也是阿克苏人休闲的好去处。

昭示“阿克苏实践”的真谛

  在阿克苏河上游的阴干山脚下,曾在阿克苏从事多年养殖业的重庆人杨炳全改行当起了果农。

  3000亩红富士苹果,以特殊的“弯腰”姿势,承载着杨炳全种养结合发展采摘观光休闲农业和高端林果业的希望。

  便利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上土地承包的优惠政策,这片隶属阿克苏河生态治理工程的荒漠戈壁,吸引了不少投资者,10万亩果树已将这里染绿。

  在阿克苏市林业局副局长李志刚看来,这片位于阿克苏城区东边的新绿化区,就好比30年前的柯柯牙。

  “我们不仅传承柯柯牙精神,还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比如:采用了滴灌节水技术,选择果树品种时也充分考虑风沙等环境要素。”李志刚说。

  目前,阿克苏河和渭干河“两个百万亩”生态工程建设面积达到198.23万亩,其中126.33万亩的阿克苏河生态治理工程已全部完工。

  今年,阿克苏地区又在曾经的风沙扬尘的主要源头之一——空台里克启动了百万亩荒漠绿化工程,计划2020年全面建成。目前,生态治理效益已初步显现。

  “我们可以丈量出柯柯牙林区的面积,但无法丈量出阿克苏人对它的深情。因为,生态是我们赖以生存之本。”阿克苏地区中心林管站高级工程师张志军说,从柯柯牙工程的战天斗地、合理利用自然,再到如今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以自然恢复为主、人的力量为辅去改善自然,阿克苏人学会了善待自然。

  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如今阿克苏地区林地总面积达1423万亩,国土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的3.35%提高到6.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5.46%;林果业面积达到450万亩。

  “荒漠绿化改变了阿克苏地区人民的生存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阿克苏地区林业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夏宏伟说,从黄风沙、灰天空到绿屏障、红苹果,这不是简单的色彩变换,她昭示的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阿克苏实践”的真谛。

  夏宏伟表示,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生态治理先行区,到2020年,将形成以“四个百万亩”生态工程为主,各县市防沙治沙中小工程为辅的多个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好环境。

  将柯柯牙精神融入血脉的阿克苏人,正在以新时代的最强音继续着柯柯牙32年来的绿色交响曲。

  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里,群鸟从水面起飞。

  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入口处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高处鸟瞰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

  阿克苏河生态治理项目位于阴干山脚下的经济林。

  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一景。

  阿克苏河生态治理项目的果园。

  游客在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游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