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让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一位孩子

2018-10-16 20:16:58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让教育的阳光普照“苔花”(人民论坛)

石 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藓虽生长于潮湿的角落,但它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顽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花朵”。清代袁枚的这首小诗,读来令人感动,也启人思考立德树人的道理。

现实中,总是不乏不甘平庸、努力生长的“苔花”。“带母上大学”的残疾学生魏祥,战胜贫困圆梦北大的河北女孩王心仪,走出大山的春蕾女童合唱团……那些奋斗着的青春身影,传递着激励人心的正能量。也应看到,青春如果只能依靠“自来”,无人喝彩、无人关爱,则意味着承受更多的无奈、付出更艰苦的努力。其实,袁枚还写过另一首咏苔五绝:“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石头上种不出玫瑰花,沙漠里长不出棕榈树,成功需要一定的条件。我们呼唤绽放,就应厚植教育的沃土;鼓励奋斗,就应铺设笔直的跑道。

教育是重要的公共产品。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梦想,教育则是通向梦想的阶梯。只有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一处角落,才会有更多“苔花”向阳盛开。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把人比作树木,认为不必勉强让树木长得一样高,但要在“立脚点上求平等”。今天,我们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不凡的成就、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不能忘记守住教育的底线,让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有学上”,也应当着力拓展教育的边界,让每个孩子“上好学”。补齐短板、提高质量、力求公平,孩子们才有机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在教育的蓝天下,也不应有“好生”“差生”的区隔与偏见。长期以来,唯考试、唯升学的评价导向影响较广。“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像流水线那样搞批量生产是行不通的,特别需要根据个体的禀赋因材施教、精耕细作。一些人眼中的“笨学生”,也许有健壮的体格、灵巧的妙手或艺术的头脑。这些隐藏的成长密码,正等待着被教育激活。因此,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可说是教育的神圣使命。

无论是困境儿童还是“差生”个体,他们所面临的困扰和烦恼,映照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也时刻提醒我们维护教育公平的尊严。而这,需要全社会携手同行,不断地集聚众智、凝聚众力。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做大教育的“蛋糕”;注重教育资源在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均衡分配,有效填平“教育洼地”;多措并举,健全完善各项配套措施,用制度夯基垒台、兜住底线……一心一意办教育、真抓实干促改革,才能为“苔花”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教育给予人的深刻影响,往往是绵延一生的。我们期待着,教育的阳光洒满大地,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各显其能,如同星星点点的“苔花”,怒放作花香四溢的春天。

 

原标题:让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一位孩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