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读懂这些古典名句 看清中美贸易摩擦

2018-10-25 02:46:56 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者:isen点击量:

近期,围绕中美贸易摩擦,舆论场的声音此起彼伏。应对贸易摩擦,在经济上,中国有底气;在舆论上,中国有态度。特别是中国的主流媒体,积极表明立场、勇于回击质疑,一篇篇评论如利剑直刺要害,揭穿美方的谬论,阐明中方的立场。

在这些评论中,作者们多次引用古典名言,来表达更加丰富的意蕴内涵。这些古为今用的精彩论述,阐释了哪些道理?就此,本报进行了梳理。

“泾渭由来两清浊”

【摘要】

在全球治理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中国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倡议,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恰恰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中国还相继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重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理念,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高速列车,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中国的“朋友圈”正在不断壮大。

——《泾渭由来两清浊——给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算算账》(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0日2版)

【出处】

此句出自宋代王洋《王亚之元夕招客庭下红梅两株相对盛开》一诗。原句为:“神情邃美肤粗恶,泾渭由来两清浊。要求绘笔尽芳妍,更问尊前老文学。”

【释义】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与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后人用泾河之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在此文中,“泾渭由来两清浊”用来形容中国在推动世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维护国际秩序等方面,从未破坏国际规则,对世界做出的贡献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摘要】

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奉行单边主义、固执零和思维,是没有前途的。中国人民不是吓大的,从来不怕鬼、不信邪。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中国将坚定不移地与国际社会一道,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泾渭由来两清浊——给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算算账》(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0日2版)

【出处】

此句出自元代王冕《墨梅》一诗。原句为:“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释义】

高洁的梅花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希望自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在此文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用来表明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不屑于与世界秩序的搅局者纠缠,更不会与他们为伍。中国只会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高速列车,大家共同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不畏浮云遮望眼”

【摘要】

美国难道不了解自由贸易的好处,不明白当今世界没有中国参与就没有真正经济全球化的道理吗?非也。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愈演愈烈,殃及全球,酿成国际金融危机。美国政府束手无策,狼狈不堪。七国集团里的“小伙伴们”也是自顾不暇,彷徨无措。这个时候,美国一改居高临下的做派,放下身段,主动找到中国协商,提出召开G20峰会,研讨对策。为什么是G20而不是G7?显然G7已力不从心,而G20中有中国在内的一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G20应运而生,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事实证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做出了卓越贡献。而美国也借助这个平台,快速走上复苏之路。2010—2017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2%。

——《不畏浮云遮望眼——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2日2版)

【出处】

此句出自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原句为:“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释义】

高瞻远瞩的人,不怕被浮云遮蔽住眼睛。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而美国政界却有人声称,“全球化带给美国千千万万工人的只有贫穷和悲伤”。贸易战中没有赢家,中国希望美国能看清贸易战,同时也希望世界各国能登高望远,拨云见日,继续倡导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深化团结合作,加强全球治理。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必过万重山”

【摘要】

入世以来,中国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贸易伙伴一同成长,相互成就。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凄风苦雨,中国都和国际社会守望相助,不离不弃,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正是经济全球化的要义所在。

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是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和不断提高的生产力,绝不会依附于某些国家或特定人物,更不是谁的囊中私物,任由其予取予夺。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回潮等表现就像一股逆流,根本阻挡不了经济全球化前进的步伐。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必过万重山。

——《不畏浮云遮望眼——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2日2版)

【出处】

此句化用了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的名句。原句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释义】

原诗意思为,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而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在此文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必过万重山”用来表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无论美国如何作梗、无论逆潮流的声音多吵闹,历史的前进方向必定不会受到阻碍。中国也必定会克服当前“万重山”一般的障碍,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摘要】

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国际自由贸易体制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世界正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每个负责任的国家都不应置身事外。中英两国一贯倡导自由贸易。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不久前表示,英国“脱欧”不是拒绝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反对保护主义的最佳方式就是更加开放。中英在反对保护主义、坚持多边主义、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上,不仅有共同的利益和相同的主张,也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白皮书展现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更显示了中国与霸凌行为斗争的决心和信心。我坚信,美国所谓“极限施压”根本吓不倒中国人民,只会进一步激发中国人民自力更生、改革创新的斗志。只要国际社会团结协作,我们就一定能抵制保护主义的肆虐,驱散贸易战的阴云,捍卫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秩序,携手共创世界和平与繁荣的美好未来。

——《发出捍卫自由贸易的中国强音》(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1日3版)

【出处】

此句出自清代郑燮《竹石》一诗。原句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释义】

竹子任凭风雨的打击磨砺,依然不改坚劲本色。

“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看作是君子的象征,有着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品质。在此文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比喻中国如同竹子一样坚强,尽管在中美贸易战中要经受不少考验,但坚决的态度立场绝不会变。任凭美国耍手段,中国捍卫国际贸易秩序初衷不会改变。

“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摘要】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18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生产方式从手工业迈向机器大工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进入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力新的跃升,除了商品贸易,跨国公司开始在世界范围组织生产和销售,各国经济联系愈加紧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蓬勃发展,资本、技术、人员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加速流动,推动经济全球化达到新的历史高度。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充分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预言:“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逆全球化违背时代潮流》(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7日7版)

【出处】

此句是对古典名句的化用。“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出自汉代《史记?太史公自序》。原句为:“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

【释义】

原文指对于客观规律,顺应它就可以存在和发展,违抗它则会灭亡。

在此文中,“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表达的是要站在历史的发展角度思考问题,看到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选择。为了一己私利,违背历史潮流的选择则必将失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摘要】

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产品往往是多方合作的结晶。例如,一台手机的生产可能需要来自美国的触控芯片、韩国的显示屏、日本的图像传感器再加上中国组装才能完成。这实际上是一个各方都有其“生态位”的系统,每一方都从整个“生态”中获益。这时假如有一方觉得自己不可或缺,以此敲诈另一方,那么最可能的结果不是被敲诈方屈服,而是敲诈者出局:各方都会因敲诈者而受损,整个系统损失最小的方案是另找一个参与方代替敲诈者。

当今世界,平等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再也没有一家独尊的世界秩序制定者;美国也已不再是世界最大市场国,对各国来说只是做生意的可选项而非必选项。世界上的发展道路绝非只有一条,倡导互利共赢才会得道多助,强行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志发展,必将失道寡助。

——《“重建中国”?美国迷之自信》(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15日1版)

【出处】

此句出自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下》。原文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释义】

意思是站在正义一方,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则会失去别人的帮助。

在此文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表明国家与国家之间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才是扩大“朋友圈”的正确方式,才能赢得世界人民的支持。而像美国挑起贸易战一般,一意孤行、损人不利己,则将陷入孤立。

“人无信不立”

【摘要】

美国从自己利益出发,对国际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规则不利自己就修改规则,修改还不合意就废弃规则。其种种背信弃义、蛮横无理的做法令世人侧目。再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掩饰不了美国为长期维护其政治、经济和军事霸权的一己之私。

试看在当今世界的不少地区,政治动荡、恐怖主义、难民潮等种种困境和挑战,哪一样不应该记上美国的“功劳”?

中国先贤有言: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信誉崩塌,道义破产,还有什么资格对别人说三道四?

——《谁得道多助,谁失道寡助?》(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8日3版)

【出处】

此句化用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中的一句。原文为:“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释义】

意思是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同理,做事业没有诚信就不能兴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信誉就会衰败。

在此文中,“人无信不立”指的是在中美贸易战中,美国枉顾国际规则,只追求己方利益的行为。这种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里不一的做法,也会使得美国失去其他国家的信任。

 

原标题:读懂这些古典名句??看清中美贸易摩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