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枫桥经验”为何历久弥新

2018-11-12 21:53:45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通过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坚持矛盾不上交,实现了“捕人少,治安好”,“枫桥经验”由此诞生。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当记者再次探访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的浙江时,发现它的内涵在新时代更加丰富:从过去单纯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治安稳定,如今拓展到防范化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安全风险,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平安和谐的重要法宝。

深耕小网格,守护大平安

“快来帮忙看看,弄堂口的一大块铁皮快掉了,砸到人可怎么办?”台州路桥街道的一位居民焦急地拦住了一名当地网格员。

网格员二话不说赶到现场,看到一块四五米长的铁皮被大风吹得半悬在墙上摇摇欲坠,立即拿出手机将问题信息上报村级综治中心,很快就有维修人员赶来进行整体拆除。

在台州市的路桥区,记者听说了一个新词——“全科网格”,这个网格员就是其中一员。

“过去,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基层都配备了协辅人员,仅一个网格内就分布着安全员、调解员、流管员、计生员、食安员等。”路桥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传统方法大大增加了管理难度和投入,陷入协辅人员多而不专、散而无用的窘境。为此,该区因地制宜将全区网格优化调整为624个,每个网格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将原先分散职责集于一身,全面取代各类村级协辅人员,这就是所谓“全科网格”。

“枫桥经验”发源地之一的诸暨市枫源村,通过“全科网格”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微事不出格”。枫源村村主任骆根土介绍,村里三个网格每天都有专职网格员将发现的问题通过平安通APP上报,再由村一级快速受理、迅速处置。此外,枫源村还推行民主治村机制,做到群众全流程参与,民主协商全流程体现,决策实施全流程公开,从源头上预防矛盾。

据统计,浙江全省共划分了7.08万个网格,配备了23.4万名专兼职网格员,在基层治理中有效实现固本强基。“全科网格建设规范提升工程”也列入了今年浙江部署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六大工程之一,正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落地生根。

租房有了“旅馆式”的安全

共享经济兴起之后,在网上预约房间短租的年轻人群逐渐增多起来。在杭州拱墅区记者了解到,当下时兴的“网约房”全程网上交易,但房东对租住人员的真实身份、实际租住人数、租住目的等情况无法核实,交易隐蔽性强,极易被违法犯罪分子“钻空子”。

“统一安装智能门禁系统、统一设置‘人证合一’设备、统一安装人像抓拍探头、统一消防‘四件套’。”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分局副局长刘海青表示,“网约房”管理目前在立法上还是空白,但为杜绝安全隐患又要求必须“底数清、情况明”。为此,拱墅区从中天西城纪小区开始尝试将“网约房”纳入“旅馆式管理”,一边推动房东成立网约房自治联盟、制定“网约房”业主公约,一边在小区内设立服务总台,方便每一位房客的入住登记,所有的“网约房”都实现了“透明化”。

许先生就在这个小区经营“网约房”生意,共承租了20余套房用于对外短租。许先生说,如果不是解决了安全问题,他的生意还不敢做这么大:“以前对这种管理有顾虑,但后来发现管理规范透明之后,无论是房东还是租客都有了安全感,这个小区的‘网约房’生意反而更好了。”

说到出租房屋的“旅馆式”管理,温岭市、诸暨市则更着重在流动人口管理上下功夫。

记者走访温岭市城西街道的王府基村时看到,这里每间出租房都要安装智能门锁,只有用刷二代身份证、居住证或者用实名认证手机APP才能开门,保证了开门人身份的真实性,同时这些数据还连通着依托村综治中心建立的“旅馆”服务总台。据介绍,温岭依托村级综治中心,设置居住出租房屋“旅馆”总台、便民服务中心、护村队、消防工作站,还配备出租房屋专管员、总台协管员、消防巡查员等人员。今年以来,全市48.3万余人、6.4万余家房屋已纳入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

在诸暨市大唐镇,从江西来打工的余忠良9月中旬通过一款名为“安心租”的APP,找到了一份袜厂里的工作。原来,大唐镇流动人口集中,而“安心租”APP正是当地依托劳动力市场,打造集房屋中介、劳务中介、便利服务、预警研判于一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这款APP的打造只是诸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例。近年来,诸暨市创新实施流动人口多元化融合式、信息化一站式、集约化旅馆式、网格化标配式“四化四式”服务管理新模式,有效地减少了安全隐患,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融合。

打官司“一次也不用跑”

网购碰上了糟心事怎么办?突然发现自己的书在网上被人侵权了怎么办?过去对于这些纠纷,打官司面临的费时、费力、费脚板让不少人视为畏途。但是随着去年8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成立,这些问题开始发生了改变。

记者在杭州互联网法院观摩了一起侵犯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案的审判,从头到尾原被告双方与法官都只通过视频沟通就成功结案。这要归功于杭州互联网法院建起了一整套从起诉到裁判文书送达,覆盖诉讼全流程的多维网上诉讼平台。不仅如此,杭州互联网法院还进一步打破时空限制,推出了“异步审理”模式:将涉网案件的各审判环节分散在杭州互联网法院的网上诉讼平台,允许各主体按照各自时间登录平台,以非同步的方式完成诉讼。

司法中引入互联网效应,最大的变化就是效率提升,这对亟待破解“案多人少”难题的法院来说尤为需要。以调解为例,这里就利用互联网将律师、社会组织等调解力量整合起来。记者在该院一间调解室里看到,这里挂着一块“阿里巴巴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牌子。“阿里平台上有团队专职对网购中的纠纷做在线调解。”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王江桥告诉记者,法院通过调动互联网平台资源参与调解,借力其对平台规则、服务流程的熟悉,可以更有效地促成纠纷双方和解。

在整合资源、实现社会共治方面,记者在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看到的“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则走得更远。登录平台首页就能清晰地看到,目前平台已上线1445名咨询师、31756名调解员,对接浙江省内11家仲裁机构、105家法院。在这个平台上,用户既可以通过海量法律知识问答库实现智能咨询,也可以通过人工咨询平台上的优质法律咨询师团队,得到实时的法律解答。用户只要使用一个账号登录平台,就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纠纷特征,选择多种纠纷化解方式,真正做到“一次也不用跑”。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这个平台还能对案件进行智能评估。用户在线填写了纠纷描述、诉求信息等内容后,系统通过司法大数据自动分析与上百名法务的辅助审核,就能出具一份中立预估裁判结果的报告,提示当事人解决相关法律纠纷的法律风险、化解成本与对策建议。西湖法院副院长陈辽敏表示,目前全省平均每天通过该平台处理的案件多达2000余件,“可以说这就是在线化的‘枫桥经验’。”

 

原标题:“枫桥经验”为何历久弥新(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