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扶贫,要善用“村集体”

2018-11-14 01:36:29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扶贫,要善用“村集体”(一线视角)

江国平是广东省粤北山区某乡镇党委书记,最近他碰到一件挺苦恼的事:一方面,他想帮当地55户还处于贫困线下的群众入股一家农业公司,希望以此为他们增加一块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这家公司面对着他好不容易筹措来的30多万元股金,却丝毫不以为意。为什么这55户群众没能实现“入股增收”呢?

因为处于“生态功能核心区”,江国平所在的地区搞农业产业化,只能走无污染发展的路子,做好现代生态农业的文章便成了首选。生态农业的投资成本可不低,而且企业会有一些基本的投资条件,比如土地需要连片成块,耕作的环境最好是引水渠、机耕路等设施一应俱全,雇用来的农业工人需要技术熟练、身强力壮等等。而江国平好不容易凑起来的30多万元股金,与涉农公司一出手就是好几百万元的投资相比,更多的只有“象征意义”。

引导发展与吸引投资,实现政府设想与满足资本获益,想实现双赢显然是需要精打细算、深思熟虑的。在股本太低这个问题上,“村集体”作为增收主体能发挥多少作用,就十分关键了。

同样是面对农民所承包土地分散零碎、低质低效、难以规模经营的问题,有的地方以村集体作为主体,整合集纳不同部门涉农资金,与农业企业进行股份合作。据一些企业负责人介绍,村集体进入之后可以大大提升土地“双整”、土地流转的效率,带来的经营之便、发展之利,也会随之源源不断,“相当于带来了更多投资”。从“多对一”到“一对一”,加大了股本总量、扩大了收益规模,为脱贫攻坚增加了更多保障。

改革,常常是在矛盾问题上寻找和发现突破口。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政策叠加下,农业综合改革已经有了很大进展,像江国平所在的粤北地区,就有不少地方依托惠农资金、财政补贴,以每亩1000—1500元的直接投入推进土地整合。有了这一优质资源在手,对于乡镇而言就拥有了引入市场力量纾解贫困问题的可靠保障。农民群众在村集体带领下,到涉农企业里“入股增收”,如今在当地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一种方式。

推动乡村振兴,带领农民致富,村集体这个因素不可忽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地方的改革重心一直是增加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以至于有的地方村集体经济逐渐萎缩,甚至欠下一屁股债。殊不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组织就有了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平台和资源,农民增收致富就有了稳定可靠的来源,基层党组织也就有了增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无论完成脱贫任务还是实现乡村振兴,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和指导,让村集体发挥更为积极的主体作用。村集体这个“大家庭”充满活力了,才能以集体强促进个体强,用集体富带动个体富,汇聚起广大农民实现全面小康的强大力量。

(作者为本报广东分社记者)

 

原标题:扶贫,要善用“村集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