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吉林延边:绿水青山富农家

2018-11-15 22:13:46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金秋十月,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板石镇迎来丰收:山间果园内,个大、果圆、天然含硒的红苹果挂满枝头。板石镇是吉林省最大的苹果基地,被誉为“富硒苹果第一镇”。

40岁的姜东珍6年前回到家乡板石镇孟岭村创业,从一名农民工到拥有40多名员工的苹果园主,成了当地苹果种植产业的带头人,年收入60余万元。2015年,姜东珍当选孟岭村党支部书记。村里有了带头人,小苹果成了大产业,孟岭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延边州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今日的延边,农民富裕、农村振兴,边境安全稳定。漫山金达莱花,正幸福绽放。

全域旅游助增收

“红太阳照边疆,青山绿水披霞光……”午间,海兰江畔的朝鲜族民俗村——光东村,歌声悠扬。

循着歌声,记者找到了66岁朝鲜族老人方顺烈。在村里一家民宿大炕上,他和另外5位老人组成的歌舞队,正给就餐的游客表演朝鲜族歌舞节目。

“一年能表演近百场,俺们只当农闲的乐子喽。”一曲终了,方顺烈笑呵呵地聊起来。无论洞箫还是长鼓,方顺烈对朝鲜族乐器都很在行,给游客表演让他一年增加收入4000多元。

“别看村子不大,300余户,一年游客却有近30万人次,旅游收入约300万元。”驻村第一书记玄杰介绍说,村里主要靠水稻生产和旅游致富。

玄杰指着远处的一块稻田说,今年,村集体流转了24公顷地做“共享稻田”,种植有机稻米,一公顷地分10小块,每块地里的稻米以1000元订购,从种到收,客户可以远程查看全过程。

品美食、观民俗、共享稻田和农舍……如今,旅游业为光东村致富奔小康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延边州森林覆盖率超过80%,绿色遍布乡村。守着一流的绿水青山,延边州确立了以发展“绿色经济”为主,向“绿色生态”要红利的发展战略。谋划“旅游兴州”,推广“旅游+”产业,便是延边州绿色发展的缩影。

如今,全域旅游成为延边州绿色崛起的新引擎。据统计,去年,全州旅游接待人次突破2000万,旅游总收入突破4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州GDP的16.7%。全州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连续6年分别保持15%和20%左右的增长率。旅游行业直接就业人数达4万人,间接带动12万人就业。

返乡创业兴乡村

古井、古河道、凤梧沟(洞)战斗纪念碑等,在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历史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如今,这些地方已经成为村里的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回到十年前,在外出务工的大潮下,水南村全村只剩20多户人家,村已凋零得不成村。

跑过边贸,到云南搞过鲜花加工……2010年,在外打工、创业近20年的罗哲龙回到水南村,担任村委会主任。

看准了水南村的历史和民俗文化,他开始带领全村人创业——打造特色朝鲜族民俗旅游特色村落。面对村里的土路和草房,罗哲龙自掏腰包带领村民从环境整治入手。

如今,水南村再次聚足了人气:全村已有近250户村民返乡生活,一年接待旅游人数达7000多人次。水南村还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吉林省特色旅游名镇名村”。

今年31岁的金国星,大学毕业在外打拼6年后,紧随前辈罗哲龙脚步,已返回家乡水南村创业近三年。

“农村有前景,创业政策好。”金国星创业初期,在政府的帮助下,解决了场地租用手续及贷款,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金国星的合作社已有5个暖棚,8个冷棚,带动全村10余户村民参与创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合作社成为了周边城镇诸多大饭店的蔬菜供应商。

从中年人罗哲龙到年轻人金国星,一批批返乡创业的村民,给水南村带来致富的产业和乡村振兴的希望。

2015年,延边州启动实施返乡创业工程,出台192项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建立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人才库、项目库、专家库,推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政策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

数据显示,目前,全州已经取得联系的外出务工人员达10万余人,返乡创业的近1.8万人,创办各类经济实体1万余个,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6万个,带动就业5.9万余人。

团结一心谋发展

和龙市柳洞村是一个边境朝鲜族村,离边境直线距离2公里。作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柳洞村受益于扶贫政策,整村易地搬迁,家家户户住进新房。2016年,全村实现了脱贫。

抓党建促脱贫,这一场攻坚战,让全村党员的心拧在了一起,也赢得了全村老百姓的信任。

9月,按照统一规划,柳洞村每户院子都装上了院墙——半米高的原木栅栏,把新村装点得更加简朴整齐。水泥路在院子前后延伸,水泥甬道直通每一户的房门口。“规划导致每家栅栏围定的院子大小不一,但没人吱声,完全按着规划来。”村党支部书记金浩说。

“这么多年,他们都是为俺们干事、谋利。为了全村的好模样,谁还愿意去计较。”66岁的村民吴相虎坦诚地说,前年秋收时,老伴腿伤了,还是村里的党员干部帮着赶在下雪前收完了庄稼。

柳洞村党支部曾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换届后,开始花大力气抓实党建。“上好‘三会一课’,党员们把话唠透,心就拢到一起啦。”州委组织部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姜庆松说。

几年来,柳洞村党员亮身份,深入一线主动服务,事无巨细地帮村民解决问题。这样的“一线工作法”使得党员群众得以凝心聚力建设新农村。

延边州共有5个边境县(市),18个边境乡镇,109个边境村。“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关键。”延边州委党校教育长石云玲总结说。

近年来,延边州通过“边陲党旗红”工程,强化边境农村基层党建;培养过硬一线“带头人”,强化边境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军警地“同心筑堡垒”活动,创新边境党建载体,构建党政军警民企“六位一体”合力治边机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