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重视共享单车发展运营中的问题

2018-11-17 18:39:2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共享单车诞生的初衷,是便利出行、保护环境,但若后端处理不善,反而会导致新的环境问题。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企业、监管者和公众一起努力

  “天气这么冷,不想顶风骑车了,还是走两步吧!”每到秋冬时节,路上骑共享单车的人都会明显变少,这几个月也成为ofo、摩拜等共享单车企业名副其实的“寒冬”。小区门口、地铁口、路边甬道,时常可见大量“赋闲”的自行车,有的排排站堵住道路,有的干脆乱七八糟挤在一起。

  共享单车诞生之初,曾令人眼前一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享单车目前投放总量已达2000万辆。穿行在大街小巷的“小黄车”“小蓝车”,以绿色、便捷的方式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完美代步的同时还为蓝天保卫战做出了贡献。

  然而,随着共享单车市场“野蛮生长”,不少地方投放量趋于饱和,问题也逐渐凸显。公共停放点不足、解锁定位等相关技术尚不完善,导致单车乱停乱放、扰乱交通秩序;由于使用时间久、强度大,车辆损坏率直线上升;因为维修成本较高,且部分企业退市、倒闭,大量单车被扔到荒草丛中、高架桥下等偏僻之处。这些“共享”垃圾,严重破坏了城市环境。

  共享单车诞生的初衷,是便利出行、保护环境,但若后端处理不善,反而会导致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大量废旧或仍能使用的自行车被弃置,给生态环境添了负担,也给城市管理添了堵;另一方面,一些单车公司缺乏统筹规划盲目铺摊子,只管投放不管回收,本身就是资源的极大浪费。骑行对环境的正向贡献固然可贵,但与之相比,制造新单车产生的能耗和污染、废弃带来的环境影响乃至回收处置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也给环境带来了危害。

  要让共享单车飞驰在绿色道路上不“跑偏”,从企业、监管者到公众都得绷紧环保这根弦。

  投放应适度。相关企业不能再简单粗暴增加供给,而是要认真考虑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市场需求,理性投放。应解放存量,限制增量,通过合理安排、优化技术,提高回收再利用效率,让废旧单车经维修养护再次进入市场,周转盘活“僵尸车”。

  后端应跟上。维修破损单车会增加经济成本,但一扔了之所带来的环境成本将由全社会埋单。单车企业算好经济账,也必须算算环保账,切实解决单车垃圾越堆越多的问题。

  监管应细化。废旧单车到底谁来管,怎么管,目前还没有清晰的细则。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更有针对性的规定,明确各方责任;同时也要依据现有法规,加强监管,确保企业责任落实到位。在督促企业及时处置废弃单车的同时,也要帮助企业尽快找到合理的回收方法。还要健全行业发展机制,为共享单车企业的入市、整合和退市营造健康的市场氛围。

  作为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公众同样需提升环保意识,对单车多一份小心和爱护。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应为延长单车使用寿命、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出一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