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改革开放40年:“食代”的变迁

2018-11-17 18:40:1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IMG_256

  作者信息: 

IMG_257

王慧智 

学校 吉林大学 

院系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 

年级  2015级 

IMG_258

IMG_260

IMG_261IMG_262

    

洪洞夜景 

  一九七八年,一声春雷响彻神州大地。 

  四十年激流滚滚,风云激荡改革路。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百姓的生活更是有了地覆天翻的变化。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百姓的饮食状况直接反映了百姓的生活水平。当我聆听了父辈和祖父辈们讲述的他们求学时关于“食”的故事后,四十年“食代”的变迁使得我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几百年来,这句歌谣使我的家乡洪洞县闻名于世。洪洞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这里北达幽并,南通巴蜀,是山西省第一人口大县。洪洞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风土人情独特,拥有着丰厚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这里矿产、水利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洪洞县也旧貌换新颜,成为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县之一”,经济社会发展也因此蒸蒸日上。 

IMG_264

  姥爷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 

  当时正处于上世纪中国历史新旧交替的四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前,他的童年记忆里只有贫穷和苦难,而饥饿是这艰苦岁月中不变的晦暗底色。当时的洪洞,阎锡山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犬牙交错,混乱的时局令洪洞百姓的生存十分困难。再加上日常生产停滞,本就穷苦的百姓生活变得更加悲惨。在暗无天日的四十年代里,吃饱肚子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那个年代,姥爷没有离开过生养自己的小村庄,人生寄托在收成微薄的一小片黄土地上,果腹尚且无法实现,更没有想象过美食的存在。吃食主要以少量玉米面、本地的红薯等为主。因为玉米和红薯是廉价、产量高、还容易生长的作物。在他生活最艰苦的时候,日子已经无以为继。他的父亲曾经带着他到附近的汾西县去乞讨,以此来获得一点食物。 

IMG_267

  姥爷解放后分到的房子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安定的环境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虽然生产水平依旧落后,但是吃饭问题得到部分解决。国家开始了粮食配给,姥爷一家六口人一年有白面两斤,主食还是以粗粮为主,尽管吃不太饱,但已经有了基本的保障。在当时,国家已经进口了一定的粮食,但粮食总体比较紧缺,在他的回忆里,周围的人们普遍有过因为饥饿引起的身体浮肿。 

   

玉米面糊糊:曾经的主食,如今的健康食品 

贫穷的岁月虽然有点久远,但他依然能对我说起很多自己当初吃的粮食 

  极其稀少的白面、玉米面、高粱面、豆面,以及混合的杂面、土豆南瓜豆角、白萝卜。即使谈及那个年代一些最为美好的回忆时,我仍然能感受到老人当时的心酸和艰难。在参加工作之后,他被选拔为村里的一名干部。当时在洪洞县有上千人的干部会议,会期一天,三餐管饱,这在粮食不足的当时可是不可多得的饱腹机会。因此姥爷现在还记得会场第一天的早饭:玉米面糊糊,里面还加了红薯。这个早年饮食上的“高光时刻”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IMG_270

    

  而父亲的求学生活,要追溯到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当时国家仍然实行配给制,粮食需要靠粮票购买,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很接近。他的生活与上一辈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是鲜有吃饱的机会。当时吃的食物依然是玉米面、土豆、白菜这些本土产的作物食材,甚至为了充饥不得不去挖野菜。 

  在父亲的回忆里,有时他跟小伙伴也会偷偷溜到大队的田里,偷吃蔬菜充饥。有一次在他感到特别饿的时候,闻到了腌制咸菜的酱缸散发出来的味道,都觉得这是人生难得的美味。他饥不择食,直接喝了一大盆腌制咸菜后剩下的汤水,然后因为过多摄入盐分,又为消解盐分喝了几乎让他撑破肚皮的水,饥饿对人的折磨可见一斑。 

  此外,他还回忆起,某次爷爷去洪洞县建设工地上之后,两个月没有回家,在此期间家里吃食很少,日子举步维艰。直到两个月后,爷爷回家带回了一大袋饸饹面,他一口气吃了六大碗,到今天,他还是觉得那时囫囵吞下的面条是他尝过的最可口的美食。 

过年一顿饺子成为了现实 

  对于父亲来说,改革开放让他们那一代人切身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 

  最直观的就是,粮食明显变多了。改革开放后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家家户户饭基本都可以吃饱了,过年还可以盼望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关于饥饿的记忆,也从此开始淡化,直到我这一代成为了永远的历史。 

  IMG_272 

  IMG_273 

沐浴改革春风 

IMG_275

人声鼎沸的火锅店 

  作为九零后,沐浴在改革的春风中,我从来没有体会过饥饿的滋味,现如今,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丰富。与前两代人相比,我们不再觉得吃饱饭会成为问题,转而开始关注更高层次的营养、健康、美味。一年四季市场上可以买到国内外的时鲜蔬菜瓜果,曾经艰苦生活作为主食的玉米面和野菜等等,反而成为厌倦白面而换的新口味。如今的普通人家已经在温饱、健康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而条件更好的家庭,则是追求吃到更有风味、更独特的美食。人们的饮食观念已经进化到了“什么有营养,什么能防衰老,什么搭配能保护健康”这样的享受型层次。蔬菜、肉类要新鲜的,还要讲究是绿色食品。家里人也开始注意养生,对吃饭十分讲究膳食均衡,粗细搭配。 

今天下馆子已经变得平淡无奇 

  IMG_276 

  遍布大街小巷的饭店已然证明餐饮行业的飞速发展 

  不论是传统的八大菜系,还是法式西餐、日式料理、意大利披萨,以及各式“网红”美食,都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食代”。不出国门就可以品尝整个世界。 

  谈到对饮食变化的看法,姥爷摆摆手,说变化太大了,根本没法比,任何方面都没得比。最让老人有获得感的事是国家每月发给他170元的补贴,老人说,以前吃都吃不饱,现在想吃什么有什么,国家还有补贴,时代真是太好了!而父亲说,他最自豪的事情是伴随着国家的大好春光,从艰苦的岁月里走来,自己通过勤劳工作可以为家人提供更安稳舒适的生活。这场时代变迁的震撼之旅也使我更加明白了大好时代的来之不易和自己肩负的时代使命。 

  “小家”折射“大家”,百姓之“食”显示出改革之“实”。百姓生活水平的切实提升,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彰显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实干精神和历史担当,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们要坚定不移地继续书写改革开放的伟大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