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土壤生长的“伟大政治创造”

2019-04-04 23:45:55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中国土壤生长的“伟大政治创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同创建的人民政协制度创立70周年。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人民政协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坚定制度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型政党制度如何创造?

新型政党制度,就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政治创造”,表明这一制度前无古人,是全新的、开创性的;一是“中国土壤”,表明这一制度不是舶来品,而是土生土长的、独具中国特色的。

从创立过程看,新型政党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寻求民族独立和解放、追求人民民主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共同选择和创新的制度成果,经受了历史和实践检验。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就团结合作,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为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又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结成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特别是1948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中国共产党郑重发表“五一口号”,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倡议,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积极响应和拥护。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公开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启了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的历史新篇章。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建立,中国人民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两党制、多党制,也不同于苏联政党制度的全新政党制度。

从文化传承看,新型政党制度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独特价值观念和政治理念,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比如,古人在宇宙秩序上讲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为人处世上讲究“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在艺术审美上强调“八音克谐”、“五色调和”;在治国理政上总结出了“谋及庶人”、“询于刍荛”、“议事以制,政乃不迷”等重要经验。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充分吸收了这些传统理念所蕴含的合理价值。

二、新型政党制度有何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用3个“新就新在”和“有效避免”,深刻阐述了新型政党制度“新”在何处。究其根本,这种“新”主要是因为这一制度有着不同于旧式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

一是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新型政党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新型”,在于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重视各阶层人民的不同利益和要求,坚持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与各阶层人民具体利益的统一。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虽然代表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具体利益,但这是人民内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利益差别。他们放弃“第三条道路”,选择同共产党团结合作,看到并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初心和使命。1949年1月22日,到达解放区的55名民主人士联名发表《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鲜明提出“要创造一个人民做主人的自由的生活方式和尽可能地高度的生活水准”、“做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真正的主人”。这种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新型政党制度成功实践的前提和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型政党制度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

二是奋斗目标的同向性。在新型政党制度下,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与中国共产党是参政党与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亲密团结、合作共事的关系,而不是多党竞争、互为对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奋斗目标具有同向性。1948年,中共中央“五一口号”明确提出:“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立即表达了希望“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的良好愿望。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各民主党派始终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的基本职能,朝着共同的奋斗目标风雨同舟、同向同行。这种奋斗目标的同向性,是新型政党制度良性运行的关键所在,也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重要保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型政党制度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

三是运行模式的民主性。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能够博采众谋、集思广益,能够发扬民主、凝聚共识。1945年7月,毛泽东同志在同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讨论历史周期率问题时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春节前夕与党外人士新春座谈时的重要讲话中,用两句古语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民主氛围,即“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这是执政党应有的胸襟;“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这是参政党应有的担当。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向民主党派等党外人士通报有关会议精神、就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重大问题征求他们意见,已成为一个优良传统。全国政协目前已形成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双周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民主党派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意见建议近600条;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提出提案3.4万多件,立案2.8万多件,办复率达99%以上。可以说,正因为运行模式的民主性,新型政党制度使“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真正变成了现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

三、新型政党制度意义何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型政党制度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对其重要意义,可以从3个方面理解。

——中国奇迹背后的制度密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被国际社会称为“中国奇迹”。奇迹的背后,正是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在发挥重要作用,新型政党制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密码”。因为在新型政党制度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能够把各方面力量广泛凝聚起来,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现民族复兴的制度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但这一任务极其艰巨繁重,光靠中国共产党“千里走单骑”是不行的,必须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共同奋斗。新型政党制度始终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始终致力于大团结大联合,是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的制度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政党制度发展的中国方案。如果说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权和民主政治的“操作系统”,那么,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良性运转的重要“操作系统”之一。它的运转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也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这一制度设计,杜绝了西方“金钱政治”、“寡头政治”、“政客政治”的乱象,避免了“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同政党对着干的闹剧,充分彰显中国智慧,为世界政党制度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来源:《求是》2019/07  

作者:雷春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