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央企如何共生共赢?

2019-04-25 02:32:4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遇和成果属于世界。

  2013年至2018年,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

  中央企业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努力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尤其是近两年来,在中央企业的积极参与下,一批交通、能源、水资源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得到推动实施。

  产业园区:搭建共同发展平台

  “一带一路”是中国向全世界提供的最大国际合作经济平台。中央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为世界各国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合作平台。

  一个典型案例是中白工业园

  由招商局集团和国机集团两大央企主导开发运营,是目前中国在海外开发面积最大、合作层次最高的经贸合作区,在中国和白俄罗斯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成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园区总规划面积112.5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2月,入园企业总数已达43家,协议投资总额近11亿美元。

招商局集团规划建设了吉布提自贸区

  复制国内“前港-中区-后城”的PPC综合开发模式,在吉布提开发建设港口(DMP码头)、园区(吉布提国际自贸区)和城市(老港区商业化改造),为中国产品、产业、服务“走出去”搭建平台,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目前已有40家中外企业入驻园区,另外还有20多家企业正在自贸区进行公司注册。

国家名片:引领行业国际标准

  中国的核电和特高压,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名片”。5年来,这张清洁、高能、靓丽的名片已经派发到了世界各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送去源源不断的能量。

  英国核电项目

  2016年9月29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其中布拉德维尔B项目将使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这是我国在英国和欧洲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我国企业首次主导开发建设西方发达国家核电项目,被习近平主席评价为开启中英“黄金时代”的旗舰项目,将实现我国自主核电技术向西方发达国家出口的突破。

华龙一号,同时还落户在巴基斯坦

  中核集团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核电项目正在建造两台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堆型核电机组。质量是核电站的生命,截止到2018年9月底,建安施工质量控制点见证一次验收合格率达98%,远高于90%的既定目标。

在特高压和电网建设方面

  国家电网积极推进跨国联网、互联互通,建成中俄、中蒙、中吉等10条跨国输电线路,累计交易电量超过270亿千瓦时;大力投资运营境外基础设施,先后在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希腊和香港等7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投资运营骨干能源网公司,境外投资额达到210亿美元,管理境外资产总额超过655亿美元。

  目前,国家电网建成了巴西美丽山水电±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送出项目、埃及EETC500千伏国家主干网升级输电工程、埃塞俄比亚GDHA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埃塞俄比亚-肯尼亚±500千伏直流联网项目等重大电网工程。

  更重要的是,我们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完整的特高压交直流、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掌控了标准主导权,未来,世界上更多国家和人民将用上原汁原味的中国特高压。

  油气合作,增加经济成长动能

  油气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央企业对外开展油气合作,对于促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能源资源优化、为中国经济提供充足动力、促进各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俄罗斯

  亚马尔项目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在俄罗斯实施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中国石油参与共同合作开发。该项目是目前全球在北极地区开展的最大型液化天然气工程,被誉为“镶嵌在北极圈上的一颗能源明珠”。2018年7月19日, 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向中国供应的首船液化天然气(LNG)通过北极东北航道运抵中国石油旗下的江苏如东LNG接收站,交付给中国石油,开启了亚马尔项目向中国供应LNG的新篇章,为中国的清洁能源供应带来了新气源。

中国+东南亚

  中缅原油管道由中国石油参与出资建设,项目运营期30年,设计年输量为2200万吨。2017年4月10日,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入运行,由云南瑞丽进入中国。

中国+中东

  中国石化是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第二大化工公司。在中东,中国石化与沙特国家石油公司合资成立了延布中国石化阿美炼油有限公司,是日加工沙特重质原油40万桶的燃料型炼油厂,也是中国在沙特最大的投资项目。2016年1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沙特国王萨勒曼共同出席了项目投产启动仪式。2018年,该项目向沙特政府上缴税金(所得税、预提税等)总额近5700万美元。目前,合资公司有1100多名沙特员工,占员工总数的86%,是当地企业中沙特籍员工占比最高的企业之一。

  中国石化参与承建的科威特阿祖尔新建炼厂项目,提升了科威特的炼油能力,减轻了当地的环境压力,促进了当地的就业,带动了科威特当地制造业的发展。建成后将成为中东最大的炼油厂。

风光水火:赋能合作伙伴共赢

  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充足的能源供应。中国企业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水电、火电、风电项目,为“一带一路”赋能助力。

  在越南

  南方电网建成的永新燃煤电厂一期BOT项目共计发电13.58亿度,每年约8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将有效缓解越南南部电力紧缺的局面。

在老挝

  南方电网的南塔河1号水电站项目,发电量预计7.21亿千瓦时,可让200多万人用上绿色电能。除了为当地供电外,水电站还能向泰国北部、缅老边境地区提供电力,实现老挝电能外送。

在巴基斯坦

  中国能建打造了巴铁最大的水电工程项目——尼鲁姆·杰卢姆水电工程,被誉为巴铁的“三峡工程”,能解决巴基斯坦全国15%人口的用电紧缺问题。

  国家电投、中国能建通力打造的巴基斯坦中电胡布2台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每年可以提供电力90亿千瓦时,满足400万巴基斯坦家庭的用电需求,并创造出近1万个就业岗位。

在孟加拉国

  通用技术集团的古拉绍365MW联合循环燃机电站项目可以满足18万户居民用电需求,极大缓解了孟加拉首都达卡地区用电紧张。

在俄罗斯

  中国华电的捷宁斯卡娅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项目装机容量占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州有效装机容量的31%。弥补了雅罗斯拉夫尔州68%的电力缺口。

在阿根廷

  中国电建正在海拔4019m建设胡胡伊高查瑞光伏项目,让阿根廷的高原上开出“太阳花”。

在非洲大陆

  中国电建的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是赞比亚40年来投资开发的第一个大型水电站项目,可提高赞比亚现有电力的38%;津巴布韦旺吉燃煤电站项目将极大缓解津巴布韦缺电现状,有效填补津巴布韦电力供需缺口并将改善当地民生。

在欧洲

  中广核收购的瑞典北极(North Pole)风电项目是欧洲最大单体陆上风电场,可以满足4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万吨。

中国的水电、火电、风电、光伏遍布世界各地,让“中国基建”成为各国广受欢迎的“动力之源”。

  道路桥梁:推动设施互联互通

  “道路通,百业兴”,交通设施的联通是合作发展的基础。交通运输肩负“开路先锋”重任,发挥先行引领作用。中央企业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交通网络,推动设施互联互通迈上新台阶。

  中国的道路桥梁,多的是“第一”和“纪录”。

  俄罗斯的莫斯科地铁——中国首次在欧洲修建地铁

  中国企业首次在该领域进入欧洲市场,并带动中国设备、中国技术、中国设计和中国标准全产业链成功闯入欧洲,被誉为“中俄友谊新地标”。中国铁建创造了“12小时掘进21米,单日最高35米”的俄罗斯国家最快速度。

埃塞俄比亚/吉布提 · 亚吉铁路——中国第一条全产业链“走出去”的铁路

  亚吉铁路全长约760公里,是中国海外第一个集“投融资、设计、施工、主要装备材料、监理、机车、运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全流程“中国化”的跨国电气化铁路项目。建成通车后,已成为埃塞俄比亚乃至东非腹地物资出口、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极大改善埃塞俄比亚、吉布提两国的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和物流贸易效率,并辐射周边国家和非洲内陆地区,被非洲媒体誉为“非洲经济发展新引擎”。

安哥拉 · 本格拉铁路——中国企业海外一次性建成最长铁路

  铁路横贯安哥拉全境,全长1344公里,相当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中国企业本世纪在海外一次性建成最长的铁路。本格拉铁路将与安赞铁路、坦赞铁路及周边国家铁路网接轨,实现南部非洲铁路的互联互通,形成大西洋直通印度洋的国际铁路大通道。

土耳其·安伊高铁——中国在海外第一条建成的高铁

  安伊高铁项目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拿下的第一单高铁。中国企业与国际同行首次同台竞技,成功拿到进入欧洲高铁建设市场的通行证,拥有了参与国际高铁市场竞争的实力。

蒙内铁路——肯尼亚“旗舰工程”

  中国交建所属中国路桥承建的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蒙内铁路)全长约480公里,系东非铁路网起始段,是肯尼亚实现2030年国家发展愿景的“旗舰工程”。蒙内铁路不仅使用了中国中车三种车型共计56台内燃机车,还在中国中车的帮助下,建立了运营系统,培养了技术人才。

巴基斯坦白沙瓦-拉合尔高速公路——巴铁南北大动脉

  这是“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是连接巴国南北的经济大动脉和国防要道,线路全长392公里,全线共有5座超200米的大桥。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巴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地区交通状况,有力促进巴经济社会发展,也将为中巴互联互通发挥积极作用。

中马友谊大桥——马尔代夫第一座现代化的桥梁

  中国交建承建的援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是这个由1200多个小珊瑚岛屿组成的国家的第一座跨海大桥。总长2公里,连接马累岛和机场岛,主桥全长760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位于大马累核心经济圈。马尔代夫岛屿间的交通完全依靠船舶和水上飞机,出行往来极为不便,拥有一座跨海大桥是马尔代夫人民多年以来的梦想。

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非洲主跨最长悬索桥

  中国交建承建的莫桑比克马普托跨海大桥是目前非洲主跨最长的悬索桥,大桥总长约3公里,主跨680米,为莫桑比克南部地区乃至整个南部非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当地创造了3788个就业岗位,培养各类技术工人5000余人。

机场港口:构建国际流通枢纽

  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修建了大量的机场、港口,让“远渡重洋”变得如此简单,为国际间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打下了良好的交通基础。

  航空工业承建的安哥拉罗安达新国际机场

  将助力安哥拉成为西南部非洲航空枢纽,成为非洲连接亚洲、欧洲及美洲的桥头堡。

航空工业援建的莫桑比克赛赛机场

  年旅客吞吐量22万人次,不仅将惠及地方民众,还将完善区域航空基础设施网络,成为东南非机场建设典范。

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

  是招商局的海外母港,在远东到欧洲航线上以及海上丝绸之路上拥有关键战略位置。招商局于2009年投资该码头,码头岸线长1200米,年设计吞吐能力为240万标箱。目前码头每年利润超过5000万美元。

城市建设:打造美好生活地标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央企业的海外基建力量深入合作国家,在所在国的城市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我们将在“一带一路”沿线见到一系列由央企参与建设的城市新地标。

  埃及新首都,就是我们参与建设的

  中国建筑参建的埃及新首都项目是埃及政府目前正在实施的头号重点工程,新首都建成后将成为埃及新的政治中心和金融中心。其中,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标志塔塔冠最高点达385.8米,为“非洲第一高楼”。

卡塔尔世界杯的主体育场,也将是“中国造”

  2015年,中国铁建成功中标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卢赛尔体育场项目。卢赛尔体育场将成为2022年国际足联举行卡塔尔世界杯比赛的场地之一,并且将作为开幕式、决赛、闭幕式的主体育场。卢赛尔体育场项目的成功中标,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市场的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品牌的国际知名度。谁说世界杯,没有中国队?

服务民生:践行央企社会责任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和民意保障,而改善民生则是做好民心相通的关键。中央企业立足于社会责任,实施了很多雪中送炭、急对方之所急、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

  民以食为天

  国投在在埃塞俄比亚,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和中国设备先后建成了肯色、OMO2和OMO3三个现代化大型糖厂,极大地解决了当地食糖短缺的民生问题。

国投孟加拉国承建的沙迦拉化肥厂项目

  是孟加拉国最先进的现代化大型化肥厂,项目建成后极大促进了孟加拉国工农业发展和民生改善。2016年10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孟期间,与哈西娜总理共同为项目揭牌,并发表题为《让中孟合作收获金色果实》的署名文章,盛赞该项目对中孟友谊作出的突出贡献。

中国中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黎巴嫩首都160万民众喝上了自来水

  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几乎家家户户的楼顶都装着多个大水箱,居民用它们来储存日常用水。水箱里的水由专门的送水车收费送上门,但这种水只供日常洗漱使用,饮用水还需额外花钱购买,一箱水的价格高达25000-50000黎巴嫩镑(约合104-209元人民币),用水多的时候每两到三天就要买一次,每个月用水的花费要占到普通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

  为此,中国中铁自主设计研发了世界最小直径岩石隧道掘进机,并顺利完成了约22公里的大贝鲁特引水工程隧道部分。宣告了黎巴嫩贝鲁特居民正式告别桶装水。

  5年多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影响力日益扩大。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实践中,通过贸易往来、要素流动和人才交流,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也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未来,中央企业将更加深入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不断深化沿线国家在装备、技术、管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努力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