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解局】 孙小果案,细读通报之后

2019-05-29 19:29:3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原标题:[解局] 孙小果案,细读通报之后

 

 

千呼万唤,孙小果案的通报来了。

今天,云南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报称,相关部门已对云南省监狱管理局、云南省和昆明市两级法院相关人员,以及孙小果重要关系人等11人采取了留置措施。

下午,云南省委常委会也召开扩大会议,强调对孙小果案背后的“关系网”和“保护伞”,要坚决彻查、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21年前的死刑犯,经历多次减刑,最终神奇地走出监狱,上演了一出“亡者归来”,直至再次被捕……离奇的情节,不禁让人感觉信息量巨大。

今天,岛叔认真研读了本案的案情通报,一些观察与大家分享。

 

 

生父

本案中,舆论最关切的,莫过于“孙小果背景之问”。

此前,坊间一系列的追问质疑,都围绕其生母、继父,尤其是生父有没有权力干预过本案这个核心问题来展开。乃至于,网上对孙小果生父身份的猜测,出现了多个云南本地高官的版本。

在本次通报中,有一段专门介绍其生父情况——孙小果的生父陈某,为昆明市某单位职工,1982年与孙鹤予(孙的生母)离婚,1996年因脑溢血中风瘫痪后病退,2016年8月20日去世。

不多见的是,通报中对孙小果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情况也有所提及——爷爷陈某清、奶奶陈某芬,分别系某中学原职工,已去世;外公孙某翔、外婆吴某兰,分别系某铁路局、某针织厂原职工,已去世。

这样的身份,让很多网民惊讶——这种家庭背景,在昆明充其量也就是个中等家庭,孙小果怎么就能混上“衙内”的江湖地位,还被冠之以“白天小平管,晚上小果管”的响亮名号,之后再上演“亡者归来”呢?

相比生父,孙小果的继父李桥忠也值得琢磨。

他在迎娶孙鹤予时,已经是1992年,此时孙小果已经17岁;而据知乎上的爆料,这位继父比孙鹤予小了近10岁。1998年,他因在孙小果1994年强奸案中帮助孙小果办理取保候审,受到留党察看两年、撤职处分。

不过,2004年,他又升任了五华区城管局局长。2008年,孙鹤予、李桥忠与监狱、法院相关人员共谋,利用并非孙小果发明的“联动锁紧式防盗窨井盖”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认定重大立功帮孙小果减刑。

为一个没有在一起共同生活过,应该还算不上有深厚感情的继子这么卖命,一而再地知法犯法,李桥忠的动因确实不好揣摩。不少网友戏称,这才真的是“爱情的力量”。

 

 

追责

追责,则是本案通报的一个重点。

通报称,“目前,孙鹤予、李桥忠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已被采取留置措施,接受调查。”而在孙小果利用发明立功减刑的事项中,“已对涉嫌徇私舞弊减刑的省监狱管理局1名干警、省一监1名干警、省二监2名干警采取了逮捕措施,其他涉案人员正在调查中。”

追责,一直都在。

早在1998年,孙鹤予就因包庇孙小果被开除公职,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而在孙小果1994年犯强奸罪未被收监执行的事项上,1998年,昆明市有关部门分别对盘龙公安分局预审科原科长李万鸿、民警方永昌以徇私枉法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和四年,对盘龙公安分局其他4名民警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但是,本案尚未澄清的疑点还有,针对之前媒体质疑的更改年龄问题,孙小果在1994年的强奸案中究竟是不是未成年人?以及在1998年被判处死刑的情况下,孙小果为什么能够活下来,并且还能提前出狱?

这些都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1994年前后,篡改年龄并不是一件难事。在那个没有电脑记录的年代,只要找对了人,这种操作就像“孙鹤予向办案部门提供孙小果患病虚假证明,部分领导及干警徇私枉法办理取保候审”那么容易。

而逃避死刑,则可能是钻了当时司法政策和法律程序的空子。2000年前后,我国的司法政策从“严打”向“宽严相济”转变。云南作为当时的死刑大省,在“少杀慎杀”的思路下将一审死刑在二审、再审过程中改为死缓或者无期徒刑的案例并不鲜见。

深挖

还有人说,死里逃生的孙小果,是对法治赤裸裸的挑战。

本案中被留置的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原专职委员梁子安,长期在云南省高院工作,先后担任刑二庭副庭长、审判监督庭庭长,或许就和孙小果活下来脱不了干系。

《中国法律年鉴(1999)》披露,1998年2月,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孙小果犯强奸罪、侮辱妇女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数罪并罚判处孙小果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审判决后,孙小果不服,提出上诉,云南省高院,维持了原判。

按道理讲,如果判处死刑,通常不说缓期两年执行,应该指的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不过,这也不意味着孙小果马上就进入死刑立即执行的程序。

说一个很重要的事实:1999年前后,我国的死刑案件核准权属于省级高级人民法院所有,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收归最高法。这值得注意。因此,如果复核过程中,出现所谓“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法律适用不准确”等情形,是完全有可能发回再审的。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原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陈超,也被留置。

也就是说,目前留置的梁子安、陈超,一个曾在云南省高院,一个在中院,按照推测,有可能是在死刑复核、发回中院的时候改成了死缓或其他减刑。之后,才有了各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神操作。

但是,如何从二审“维持原判”的死刑变成了缓刑、减刑,依然值得深挖,这也是目前通报中说仍在继续、后续仍留待官宣的伏笔。

可以看到的是,从1994年强奸犯案到保外就医,再到1998年被判死刑却能活下来,继而到2008年折腾出实用新型专利,被认定为重大立功获取减刑,匪夷所思的孙小果背后,有着众多需要深挖的关系网络,或者说是“保护伞”。

 

 

信任

在今天的通报中,还有一句话:

目前,由于该案时间跨度长、案情重大复杂,省市有关办案部门正在按照中央督导组和省委的要求,对孙小果1997年犯强奸罪一审被判处死刑后,二审、再审改判以及刑罚执行和其他违法犯罪加紧开展调查工作,依法全面深入彻查该案,对在案件中为孙小果提供保护的国家公职人员、关系网和“保护伞”,坚决一查到底,依纪依规依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扫黑除恶,是固本之举,是浚流之措,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毕其功于一役。

孙小果案,如果从1994年算起的话,已经有25年。该案要按照中央督导组的要求办成铁案,势必需要大量充足的时间去调查、去核实,很难在短短的三两天之间给出完全的信息。

比如,在一周前媒体关于此事的详细报道中,似乎也留下了一些线索:1992年,孙小果17岁时,其母已经是三级警监,比其单位的政治处主任还高,但她本人并无什么职务,为何?当年最早报道案情的记者了解到当时警方感受到的办案压力,来自何处?20年前这些记者报道时听到的对孙小果家庭情况的传言,有无实据?

这些恐怕都需要下一份通报详细给出,我们也应当对此抱有耐心。

只是,当一个该死之人突然公开露面,成为经营多家夜店,叱咤昆明夜场的“大李总”时,很多人对法治的信任,顿时就会土崩瓦解,甚至蔓延出怀疑与失望。此时,一些人对官方通报中孙小果生父身份的质疑,也就可以理解了。

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兰考县县委常委扩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醒全党注意,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这就是‘塔西佗陷阱’。我们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谓不严重,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党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具体到孙小果案中,如果说孙父孙母护子心切,尚能理解,但包括他们在内的所有相关责任人触犯法律的行为,则必须被严惩和法办。毕竟,在孙小果20多年的离奇生涯中,法律的执行已经被打了折扣,法律的信仰也被蒙上了灰尘。

换一个角度说,孙小果背后有老虎不可怕,没有老虎、大家却不信没老虎更可怕。那意味着,正是这些践行法治的普通执法者,助纣为虐,为虎作伥,一点点地解构着我们对法治的信心,一点点地颠覆着我们对正义的认知。

法治,必须且必行。

来源:侠客岛   作者:巴山夜雨

分享到: